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可持續(xù)發(fā)展目標4進展情況

2018-04-11 10:11
世界教育信息 2018年5期
關鍵詞:目標國家教育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專欄”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信息技術研究所(UNESCO IITE)與本刊編輯部共同組稿、合作建設,介紹UNESCO 在教育領域的各項主張、行動,報道其在教育領域的研究成果及與各國的合作動態(tài),為讀者了解UNESCO 教育理念和實踐提供窗口。UNESCO IITE于1997年第29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常務會議上成立,是一個專門的國際專業(yè)知識和資源中心,為各國的信息通信技術在基礎教育和終身學習中的使用提供建議和指導。UNESCO IITE的目標是創(chuàng)建一個技術支撐的無邊界的、更具包容性的教育,為實現知識型社會和普及優(yōu)質全民教育而努力。

可持續(xù)發(fā)展議程開啟了新的教育監(jiān)測框架。該框架的目標與各項具體目標的宏愿相匹配,突破教育管理信息系統的傳統界限。然而,正如《2016年全球教育監(jiān)測報告》提到的,該框架僅觸及核心教育和終身學習問題的表面,特別是在與可持續(xù)發(fā)展相關的問題上。即便如此,新的監(jiān)測重點依然堪稱雄心勃勃,需要為制定標準以及有效利用相關工具大力調動資源。

部分體制基礎已經奠定,尤其是成立了“可持續(xù)發(fā)展目標4—2030年教育指標技術合作小組”,其秘書處設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研究所。此舉旨在就各項指標的定義和國家在整個過程中的自主權問題形成共識。然而,正如審查所示,國際社會需要投入更多努力,來確保所有指標得到明確定義和監(jiān)測。

具體目標 4.1: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

具體目標4.1的全球指標,是測量小學生一年級和畢業(yè)時以及初中學生畢業(yè)時閱讀和數學熟練程度的標準?,F在沒有關于熟練程度的全球標準,不過最近全球監(jiān)測學習聯盟已在這方面采取了措施。

大約有半數國家在小學教育和初中教育結束時進行了閱讀和數學方面的國家學習評估。但截至2017年,只有25%~38%參與地區(qū)或國際學習評估的國家,為全球指標貢獻了數據。此外,評估結果是以各自調查問卷定義的熟練程度來報告的,不具有可比性。

跨國學習評估數據表明,在許多國家,特別是中等和低收入國家,很多學生沒有達到最低熟練程度。數學方面,乍得、科威特和尼加拉瓜的學生在小學畢業(yè)時,阿爾及利亞、印度尼西亞和前南斯拉夫的馬其頓共和國的初中生畢業(yè)時,有1/3或不到1/3的學生達到最低基準。閱讀方面,喀麥隆、剛果和多哥的小學畢業(yè)生以及阿爾巴尼亞、格魯吉亞和黎巴嫩的中學畢業(yè)生中,有不到一半學生能夠達到最低基準。

這些基準衡量學生在各個年級的成績。假設輟學或未入學學生的水平低于基準,那么達到最低熟練程度的學生百分比還需下調。2015年,有2.64億中小學學齡兒童和青少年失學。失學率在21世紀最初幾年有所下降,其后,自2008年、2012年和2013年以來,小學、初中和高中的失學率分別進入停滯狀態(tài)。

入學并不能保證畢業(yè)。根據2010-2015年的家庭調查數據,全球的小學、初中和高中結業(yè)率分別為83%、69%和45%。占全球中學學齡人口90%的128個國家2010-2015年的數據顯示,有40個國家不到1/4的青少年完成了中學學業(yè),有60個國家不到一半的青少年完成了中學學業(yè)。只有14個國家的結業(yè)率達到了90%以上。

確保免費義務教育是防止輟學的方法之一。有大約70%的國家實現了至少九年義務教育,但其中只有40%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全球范圍內,有不到1/5的國家保障十二年免費義務教育。這種保障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47%的國家)以及高加索和中亞(38%的國家)最為普遍,低收入國家均無此制度。

具體目標 4.2:幼兒教育

關于幼兒教育,世界上只有1/3的國家立法規(guī)定提供至少一年的免費教育,21%的國家提供一年的義務教育,17%的國家提供一年免費的義務教育。

雖然如此,2015年,有69%比小學入學年齡小一歲的兒童參加了有組織的學習,這是具體目標4.2的第一個全球指標。這一比例在地區(qū)之間有所不同,在歐洲、北美、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為95%,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為42%。

在世界大多數地方,幼兒教育機會極其不公。2010年至2015年,在52個中等和低收入國家,1/5最貧困家庭和1/5最富有家庭3至4歲幼兒參與有組織學習計劃的比率剛過1∶5。在塞爾維亞和尼日利亞,最富裕兒童的入學率超過80%,而最貧困兒童的入學率則低于10%。

第二個全球指標旨在體現幼兒發(fā)展情況,但對于在健康、心理和學習方面應當測量什么則看法不一。根據作為主要數據來源的兒基會幼兒發(fā)展指數,在剛果民主共和國、毛里塔尼亞、尼泊爾等國家,36~59個月的兒童被認為發(fā)育正常的不足2/3。

家庭環(huán)境對幼兒發(fā)展影響頗深。在近一半有數據可用的國家中,至少1/4的36~59個月的兒童生活在這樣的家庭中:其看護人沒有開展四種以上促進學習和入學準備的活動,例如讀或看繪本、唱歌、數數或畫畫。與最富裕家庭相比,最貧困家庭不太可能開展此類活動。

具體目標 4.3:

技術教育、職業(yè)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

具體目標4.3的全球指標,是青年和成人參與正規(guī)和非正規(guī)教育與培訓的比率。勞動力調查有可能作為數據來源。例如,歐洲聯盟勞動力調查涵蓋了正規(guī)和非正規(guī)教育與培訓的參與率,它表明婦女和年輕人更有可能參與。為了具有跨國可比性和完整性,世界其他地方的勞動力調查設計需要開發(fā)一個涉及正規(guī)和非正規(guī)教育的通用模塊。

2015年,全世界6000多萬名中學生接受了技術和職業(yè)教育(大部分是在高中階段),約占全部中學生的10%。盡管自2000年以來,參與率在高加索和中亞有所上升而在太平洋地區(qū)有所下降,但大部分地區(qū)基本未變。技術和職業(yè)教育學習者仍以男性為主導,女生只占入學人數的43%。

2015年,2.13億學生接受了高等教育。2000年以來,中等偏上收入國家的毛入學率提升了近30%,從17%升至46%。但是,高加索和中亞以及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入學人數增長幾乎停滯。私立學校入學比例一直在提高。

高等教育入學人數中,女生人數超過了男生,而撒哈拉以南非洲是唯一一個入學女生少于男生的地區(qū)。不過,在完成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等專業(yè)的學位方面,女生落后于男生。

家庭調查可用于揭示中學后教育參與及其程度方面的差別。為本報告所做的新估算顯示,18~22歲人口的入學率在中等和低收入國家1/5最富裕人口中開始飛升,而在1/5最貧困人口中仍然近乎為零。在薩爾瓦多,1/5最富裕人口的51%和最貧困人口中的不到2%參與了某種形式的中學后教育。在蒙古,兩者的比率分別為67%和3%。這表明許多中等收入國家迫切需要出臺提供中學后教育的政策。

在中等和低收入國家,大部分成人小學未畢業(yè)。雖然如此,他們也不可能重返小學去完成基礎教育。在肯尼亞,僅有1/2的成人小學畢業(yè),而小學中成人入學率只有區(qū)區(qū)3%。這些統計數據沒有體現出正規(guī)體系之外繼續(xù)教育的詳細情況。

具體目標 4.4:工作技能

確定在各種情形下仍然具有相關性的工作技能極其復雜,因此,關于具體目標4.4的監(jiān)測框架側重信息通信技術以及數字技術知識技能。重點關注特定技能的成果,可以使政策制定者注意獲取它們的不同途經。這些途經通常在正規(guī)教育體系之外。

技能獲取評估可以是直接的——更為可取,但成本高——也可以是間接的,例如借助家庭調查數據。利用歐統局數據和經合組織國際成人能力評估項目(PIAAC)的結果對直接測量和間接測量進行的比較表明,兩種類型的測量是正相關關系;同時,技能水平越低,相關性越高。

根據關于該全球指標的數據,在中等和低收入國家,成人甚至不能完成基本的計算機操作。例如,在蘇丹和津巴布韋,只有4%的成人能復制和粘貼文檔。

至于更復雜的技能,國家間的差距相當顯著。在歐盟,1%的保加利亞成年人能編寫計算機程序,而丹麥則為14%。性別差距也很大。在捷克和匈牙利,擁有編程技能的男女比大約為100∶25。即便是更簡單的技能,也鮮有國家實現均衡:在意大利、德國和荷蘭,能在電子表格中使用基本算術公式的男女比大約為100∶75。

具體目標 4.5:公平

可持續(xù)發(fā)展議程強調,必須在一系列個體特征、投入和產出、教育水平等方面監(jiān)測公平性。平均來說,除高等教育外,世界已經實現了各級性別均等的目標。但是,對于所有地區(qū)和國家的收入群體,或者就個別國家而言,事實并非如此。只有66%的國家實現了初等教育性別均等,45%的國家實現了初中教育性別均等,25%的國家實現了高中教育性別均等。

根據科目和時間長短的不同,學習成果方面的性別差距常常顯示出出人意料的模式。例如,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以及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一些中等和低收入國家,女生小學畢業(yè)時,在數學方面存在明顯劣勢。

女性在教育管理崗位上的代表性不足。在日本,39%的中學教師是女性,但是女校長只占6%。在有不同等級數據可用的地方,領導崗位女性比例隨等級提高而降低:在奧地利,79%的小學校長是女性,而只有32%的中學校長是女性。

地域和財富是值得被密切監(jiān)測的兩個關鍵維度。2010-2015年,農村地區(qū)每75名青少年完成初中學業(yè),城市就有100名青少年完成。就貧困群體而言,均等指數更糟糕:全球范圍內,1/5最貧困人口中每61人中學畢業(yè),最富裕人口中就有100人畢業(yè)。在中等偏下收入國家,相應的數字是54∶100,在低收入國家則是14∶100。雖然全球畢業(yè)率達到69%,但在最貧困人口中只有12%的男性和8%的女性完成了初中學業(yè)。

此外,家庭調查沒有涵蓋包括季節(jié)性工人、無家可歸者、難民和沖突地區(qū)人口在內的民眾。據估計,因調查問卷的設計問題,全球有約2.5億人被排除在外,并且還有1億人代表性不足,包括貧民窟居民。

語言是不太容易在各國之間進行比較的維度,但卻對公平性有著重要影響。6年以上的母語教學,會提高學生成績。對東部和南部非洲21個國家政策文件的審查顯示,大部分國家都執(zhí)行了提早退出式過渡性雙語教育政策,以一種或多種方言進行教學,直到四年級或五年級。但是,由于資源限制或教師和家長等關鍵行為者的阻力,政策并沒有得到持續(xù)執(zhí)行。

具體目標 4.6:識字和算術

2000年至2015年,成人識字率從81.5%提高到86%,但在撒哈拉以南非洲這一比率仍為64%,在低收入國家則低于60%。成年文盲的人數僅減少4%,減至7.53億。

相比之下,青年文盲的人數已減少27%。但是,仍有1億多青年不識字,特別是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和低收入國家,每4個青年中就有1個是文盲。

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家庭語言和教學語言長期脫節(jié)是導致識字能力發(fā)展緩慢的一個特別重要的因素。本報告的最新分析顯示,在該地區(qū)36個國家中,只有一半接受過五年學校教育的成人能閱讀完整的句子。然而,在特別重視家庭語言的系統中,接受過五年教育的成人中有69%可以閱讀句子,在殖民或混合語言系統中則只有41%。

盡管作出了巨大努力,用更為適當的、直接評估和體現細微差別的識字熟練程度概念來取代傳統的、以自我報告為主的二分式識字能力測量標準,但是這種對于報告具體目標4.6的全球指標非常必要的新方法卻只在少數高收入國家“落地生根”。在參與經合組織國際成年人能力評估項目調查的國家里,有19%的成人達不到最低水平的熟練程度。

因社會經濟地位導致的識字和算術熟練程度不平等現象非常普遍。例如,在參與經合組織國際成年人能力評估項目的國家中,一個父母沒有接受過高中教育的成人算術熟練程度低于最低水平的可能性,是至少父母一方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的3倍多(分別為33%和10%)。在捷克共和國和斯洛伐克,這一差距達到了10倍(分別為29%和3%)。

一些差異類型正在發(fā)生變化。比較國際學生評估項目15歲調查和國際成年人能力評估項目12年后的調查,結果顯示在成年初期有著驚人的變化。在比較的20個國家中,有75%的國家的被調查者社會經濟地位差異擴大,并且集中在15歲時得分較低的人當中。相反,性別差距似乎完全消弭。但是,國際成年人能力評估項目調查顯示16歲時性別差距很小,這表明變化可能是源于兩項調查的實施方式不同。

具體目標 4.a:教育設施和學習環(huán)境

由于涉及面眾多,評估學?;A設施很復雜。然而,學校調查發(fā)現,物質基礎設施狀況阻礙所有收入水平國家的教學,特別是在社會經濟條件不利的學校。2013年的第三次拉丁美洲地區(qū)比較和解釋研究顯示,4/5以上家庭最富裕的三年級學生進入了有適當的水和衛(wèi)生設施的學校,而在最貧困學生中的這一比例只有1/3。

許多較貧困國家的小學沒有電。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只有22%的小學通電。此外,盡管國際國內在技術和互聯網接入方面存在差距,但是與城市學校相比,農村學校上網的機會更少。

148個國家中,有72個國家的小學獲得飲用水的機會低于75%。137個國家中,有24個國家用上基本衛(wèi)生設施的小學不到50%,其中包括17個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

殘障學生繼續(xù)面臨各種障礙,例如缺少輪式移動設備、建筑物設計不當、缺少教具以及課程不適合。在塞爾維亞、南非和土耳其等國家,35%以上的學校受到資源短缺的影響。

自2004年以來,對學校的襲擊陡然增加,尤其影響到南亞、北非和西亞。2005年至2015年,至少26個國家中的軍隊和武裝團體將教育機構用于軍事用途。

打擊校園性別暴力至關重要

打擊校園性別暴力需要有效的法律和政策、適當的課程和學習材料、對教育者的培訓和支持、教育行為者和其他行為者之間的伙伴關系,以及監(jiān)測和評價。

各國需要通過立法框架,明確保護學生免受成人對兒童以及同齡人之間的暴力行為,并促進問責。智利、斐濟、芬蘭、秘魯、瑞典等國已經出臺了明確述及校園暴力的立法。教師行為準則需要明確提及暴力和虐待,并規(guī)定符合法律框架的處罰。

法律和政策并非總是落到實處。許多國家沒有執(zhí)行政策、劃撥足夠的資源或確保警方等重要行為者提供支持。地方行為者通常缺乏權利和義務意識。

應當培訓教育工作者學習聆聽、支持和幫助學生報告事件。在馬拉維,教師接受培訓后,其對女生和男生受到校園性騷擾的意識,分別從30%和26%提高到了80%和64%。而學校員工的行動準備往往不足。在美國,不到1/3報告了受害事件的女同性戀、男同性戀、雙性戀、變性人和兩性人認為,工作人員有效地解決了問題。

具體目標 4.b:獎學金

有關獎學金的全球指標,依據的是援助計劃數據。它并不完整,原因是多方面的,尤其是許多捐助者的援助計劃不包含獎學金。在包含獎學金的援助計劃中,支出金額從2010年12億美元減少至2015年的11.5億美元,相當于教育援助整體降低了4%。澳大利亞(23%)、法國(14%)和歐盟機構(15%)占全部獎學金援助的一多半。此外,捐助者報告了估算的學生費用,2015年這一費用達到17.6億美元。

約4.23億美元的獎學金(37%)無法分配給來自某個特定國家的學生。在其余獎學金中,來自最不發(fā)達國家的學生收到了1.51億美元。

《2016年全球教育監(jiān)測報告》稱,獎學金數據監(jiān)測和報告系統付之闕如,或難以使用,或沒有收集就具體目標4.b進行報告所必需的信息。本報告在5個國家進行的試點研究評價了澳大利亞、加拿大、法國、德國、大不列顛與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的3個獎學金管理機構、3個獎學金計劃和一個供資組織的數據收集工作。即使尚未以有助于監(jiān)測具體目標4.b的方式報告,相關數據似也可用。實現獎學金數量直接測量需要全球共同努力,開展規(guī)范數據點和能力建設工作,并促進數據管理者之間的協作。

具體目標 4.c:教師

在有多少教師接受了國家標準規(guī)定的最低限度教學培訓方面,數據有限。可用的數據顯示,在若干地區(qū),大量教師沒有接受適當的培訓。全球86%的小學教師受過培訓,這一比例在南亞(77%)、加勒比(70%)和撒哈拉以南非洲(62%)較低。

引人注目的是,雖然一段時期內許多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受過培訓的教師人數呈上升趨勢,但在厄立特里亞、加納、尼日爾等國,自2000年以來受過培訓的教師的比例有所下降。

可持續(xù)發(fā)展目標具體目標所指的是“合格”教師,而全球指標所述的是“受過培訓的”教師,這導致一些混淆持續(xù)存在。合格教師是指擁有最低學歷的教師,而受過培訓的教師則是指接受過職業(yè)訓練的教師。由于對教師培養(yǎng)的要求不同,在許多國家,這兩者之間有區(qū)別,最大差距是在低收入國家和中等偏下收入國家。例如,牙買加15%的中學教師是合格教師,而85%的教師受過培訓。

制定關于“受過培訓的”教師的可比較定義是有可能的,但很難,并且?guī)啄曛畠炔豢赡荛_發(fā)出全球教師教育分類標準??鐕{查記錄了關于教師特征的信息,因此可以作為替代選擇。例如,國際數學和科學趨勢研究顯示,2007年至2015年,哈薩克斯坦由合格和受過培訓的數學教師授課的四年級學生比例從89%降至54%,但在丹麥,則由18%提高至38%。

世界范圍內,較貧困國家的師生比較高,但自2000年以來,每位教師負責的小學生人數有所減少。

關于教師薪酬、職業(yè)發(fā)展和流失率的信息很少。在經合組織國家,教師的薪酬往往低于其他具有相似資格的工人。2013年,在教學與學習國際調查(TALIS)中,約88%的初中教師參與了職業(yè)發(fā)展項目。

教育和其他可持續(xù)發(fā)展目標

教育是保健、水和衛(wèi)生以及糧食安全等若干可持續(xù)發(fā)展目標取得成果的關鍵。

教育有助于預防非傳染性疾病

截至2012年,全世界大約68%的死亡是由包括癌癥、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和心血管病在內的非傳染性疾病造成的,其中近3/4發(fā)生在中等和低收入國家。教育有助于改變行為,以減少這些疾病的發(fā)生。

1980年至2014年,全球肥胖率翻了一番多。教育程度與肥胖的關系取決于國家的經濟發(fā)展水平和整體肥胖率。在肥胖率較低的低收入國家,受過更多教育的婦女更有可能肥胖;而在高收入國家,高等教育對應較低的肥胖率。

父母教育對兒童肥胖影響巨大,影響也取決于經濟發(fā)展水平。在肯尼亞,受過教育的父母的孩子更有可能超重,而在巴西,同樣情況下孩子超重比例小。

在學校促進改善營養(yǎng),有助于培養(yǎng)良好的終身習慣。在芬蘭塞伊奈約基,5歲兒童的肥胖率從2009年的17%降至2015年的10%,歸功于一項將保健納入教育政策的計劃。

教育有助于培養(yǎng)執(zhí)行可持續(xù)發(fā)展目標各項戰(zhàn)略的能力

實現關于改善健康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目標3的各項具體目標,需要訓練有素的專業(yè)人員。世界衛(wèi)生組織稱,2013年全球醫(yī)護人員缺口達1740萬人,并且預測2030年缺口仍達1450萬人,最貧困的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供需短缺更加嚴重。非洲、亞洲和加勒比醫(yī)護人員的高度國際化流動,意味著低收入國家損失了專業(yè)人員并且面臨沉重的財政負擔。較富裕國家應當為向其提供服務的醫(yī)生支付培訓費用,不論他們在何處接受培訓。

制度和教學不足造成了公平性問題:2008年,26個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只有一所或沒有醫(yī)學院校。衛(wèi)生系統人力資源計劃應當與職業(yè)技術教育機構更好地聯系起來,以促進從學校到工作的過渡、青年學徒訓練和持續(xù)的職業(yè)發(fā)展,而不再強調以醫(yī)院和大學為基礎的培訓。

實現可持續(xù)發(fā)展目標6,需要更多的專門知識來改善水和衛(wèi)生服務。這一部分幾乎沒有考慮人的能力問題。在94個被調查的國家中,至少每兩年對其戰(zhàn)略進行審查的國家不足15%。缺少資金,缺少訓練有素的畢業(yè)生,技術工人不愿在農村地區(qū)工作,都阻礙了能力發(fā)展。

為實現關于糧食安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目標2,教育和能力建設至關重要。農民受教育越多,其生產效率就越高,采取緩解氣候變化風險的措施就越多,采用新的技術也越多。在巴基斯坦,受過教育的農民更有可能使用利用可再生能源的改進型水泵進行灌溉,因為他們善于發(fā)現和利用信息。

保健、農業(yè)、水和衛(wèi)生部門必須強調,完成教育是實現其目標的一項重要戰(zhàn)略。可持續(xù)發(fā)展目標要取得進展,也要采取目標明確的行動,優(yōu)先處理能力建設、技術工人分配等方面的公平性關切。

編輯 王昕 校對 許方舟

猜你喜歡
目標國家教育
教育有道——關于閩派教育的一點思考
能過兩次新年的國家
辦好人民滿意的首都教育
奧運會起源于哪個國家?
2020未來教育新思維
教育教學
新目標七年級(下)Unit?。尘毩暎ㄒ唬?/a>
中學英語之友·上(2008年2期)2008-04-01
中學英語之友·上(2008年1期)2008-03-20
巴中市| 梁河县| 朝阳市| 吕梁市| 理塘县| 都昌县| 北京市| 修武县| 阿荣旗| 拉萨市| 泊头市| 通辽市| 金门县| 渭源县| 朝阳市| 抚顺市| 乌兰察布市| 保山市| 福泉市| 南宁市| 休宁县| 五寨县| 静宁县| 桐梓县| 枣阳市| 康平县| 安顺市| 高邮市| 佛坪县| 乌拉特后旗| 兴文县| 托克托县| 和平区| 余江县| 宜州市| 武定县| 保德县| 高碑店市| 张北县| 疏勒县|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