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一名67歲的男子陳某因為橫穿馬路,造成摩托車駕駛員羅某顱腦損傷,羅某經(jīng)搶救無效不幸去世。陳某也因犯交通肇事罪被成都市錦江區(qū)法院判有期徒刑一年六個月。據(jù)悉,此類案件在成都系首例。
(《四川日報》2017年11月27日)
素材解讀
1.說起交通肇事,大家想到的往往是各種機動車、非機動車交通工具的肇事。然而,近年來,行人不遵守交通運輸管理法規(guī),如闖紅燈、翻越隔離柵欄等,造成交通事故的現(xiàn)象也是與日俱增,國人“湊夠一堆人就可以走”的陋習必須改,文明從點滴做起,從我做起。
2. 67歲的年齡卻要承受牢獄之災(zāi),實在令人惋惜。然而,年齡不是左右法律的主觀因素,觸犯法律就應(yīng)該受到相應(yīng)的懲罰。因此,陳某橫穿馬路獲刑理所應(yīng)當,更是作繭自縛。不遵守交通規(guī)則,不僅是對自己生命的不負責,也是對別人生命的漠視。
適用話題
文明與陋習 規(guī)矩與自由 法治與人情
虐童事件,為何頻發(fā)
2017年11月初,攜程托管親子園教師虐待孩子的視頻在網(wǎng)上流傳,視頻顯示,幾乎所有老師都參與了虐待,給托班孩子強灌芥末、消毒水和安眠藥,孩子一個小時腹瀉6次不給換尿布,17個月大的女童褲子扒光站墻角……
在攜程親子園虐童案的漣漪效應(yīng)下,社交媒體上不斷曝光類似事件,2017年11月22日晚,有十余名幼兒家長反映北京朝陽區(qū)紅黃藍幼兒園的幼兒遭遇老師扎針、喂不明白色藥片,并提供孩子身上多個針眼的照片。
事件曝光后引起廣泛關(guān)注,相關(guān)責任人或被刑拘,或被開除。負有保育職責的教師,對毫無反抗能力的幼童下狠手,擊穿了人類良知的底線;但值得注意的是被處理的幼兒園教師基本上都是臨時工,收入普遍低。
素材解讀
1.從幼兒園管理角度分析,管理失范、缺少有效的管理;教師失德,教師缺少最基本的職業(yè)素養(yǎng)、道德;上級部門監(jiān)管失職,監(jiān)管流于形式。所以,從制度上完善保障措施,刻不容緩。
2.從更深層次分析,社會的發(fā)展,對幼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地位低、收入低、工作量大、壓力大,“厭教情緒”普遍,則是多數(shù)幼師的新常態(tài)。受編制所限,大多數(shù)人是聘用制合同工,同工不同酬,兩者之間的待遇差別巨大。作為教育主體的教師得不到應(yīng)有的尊重,任何制度的監(jiān)管都將是蒼白的。
3.建立的幼兒教師準入制,切實提高幼兒教師素質(zhì),進一步完善幼兒教師管理。
適用話題
人文與法治 自律與監(jiān)管 尊師與重教 道德與責任
“曬太陽取暖”背后
前些時日,河北省保定市曲陽縣的最低氣溫一直在零攝氏度以下,但多所鄉(xiāng)村學校都未能按時供暖。有的學校因為教室太冷,安排學生在室外曬太陽上課,或者帶著學生到操場跑步取暖,但仍有不少小學生出現(xiàn)凍傷。曲陽縣教育局回應(yīng)說,因之前取暖的鍋爐達不到環(huán)保要求,按照上級要求今年所有學校供暖都進行“煤改電”改造,但是改造時間比較晚,工程沒有按時完工,將加班加點完成。
(《中國青年報》2017年12月5日)
素材解讀
1.學?!懊焊碾姟敝詻]有在供暖期前完工,主要是工程開始得比較晚,這是主管部門的失職,未能做到未雨綢繆,沒有將百姓的切身利益放在首位加以考慮。
2.透過學生“曬太陽上課”和“跑步取暖”等現(xiàn)象,能夠看到的,不僅是一個環(huán)節(jié)銜接問題,更是一個“以人為本”理念缺失的問題。當一些污染治理工程已經(jīng)影響到居民基本生存狀況時,相關(guān)治理部門應(yīng)該考慮的是,“藍天權(quán)”要不要給“溫飽權(quán)”讓路,要不要首先保障居民溫暖過冬等問題。
3.環(huán)保工程既要“廣度”也要兼顧“精度”,不能將提升整體環(huán)境帶來的取暖成本,轉(zhuǎn)嫁到本就收入微薄和生存艱難的農(nóng)民和孩子身上,工作中不能簡單地搞“一刀切”。
4.良好的愿望,只有和實際情況結(jié)合起來,才能結(jié)出豐碩的果實,才能真正做到讓百姓滿意。
適用話題
原則與變通 環(huán)保與民生 生存與生活
弒父之人,該恨嗎
2017年11月12日,湖南沅江市三中學生羅某因與班主任鮑某發(fā)生爭執(zhí),持刀將其刺死。與其同班的鮑某女兒在采訪中說:“我不恨他,一命抵一命沒有用,希望他不再傷害別人?!贝搜砸怀觯贸两诮璋缚煲舛鞒鸹孟胫械娜思娂娰|(zhì)問鮑某女兒:“你怎么能不恨他?”
(“澎湃新聞”2017年11月15日)
素材解讀
1.民眾的憤怒并不難理解,他們基于伸張正義的初衷和樸素的善惡觀,“以德報怨,何以報德”,所以弒父之人不能原諒,羅某接受道德和法律的制裁,是罪有應(yīng)得。
2.當人們陷入仇恨思維和報復情緒時,很容易偏離秩序的軌道和道義的原則而成為暴力的信徒,暴力會強化仇恨,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暴力思維的受害者,所以,面對事情時,要理性客觀,而不要被道德、情感綁架。
3.鮑某女兒的言語無疑閃耀著人性的光芒,這種品質(zhì)叫寬容,以仇恨化解不了仇恨,冤冤相報何時了?
適用話題
恩德與仇恨
理性與客觀
寬容與報復
“口袋婆婆”弄哭朋友圈
前些時日,朋友圈里一篇題為《“她不死,我也死不成”》的文章,講述了拾荒老人蔣貴英一家的故事。
蔣貴英一家四口,她今年81歲,丈夫88歲,長年肺病,女兒58歲。女兒6歲時患腦膜炎,“后來人就傻了”,還有個外孫,剛出生時父親就因病去世了。在許多年里,全家人的主要生活來源靠蔣貴英撿垃圾賣錢,她也因此被人稱作“口袋婆婆”。
這篇文章中講述了許多感人的故事,比如有一個叫“彈簧”的公益人士,經(jīng)常受網(wǎng)友所托,買東西看望蔣貴英。婆婆長期搭乘的公交車,所有司機都主動不收她的車錢。連城管都從來沒有攆過她,不時還會買碗面條給她??梢姡@個社會還是好人多。
(《人民日報》2017年12月6日)
素材解讀
1.蔣貴英一家長期處于極度邊緣狀態(tài),固然有其自身因素,但從社會保障的角度看,這種家庭屬于政府救助的典型對象,可是為何政府救助力量卻沒有及時發(fā)揮作用呢?
2.人間自有溫情在,在蔣貴英一家處于困境時,廣大愛心人士無私地幫助她,緩解她生活的壓力。
3.要想改變“口袋婆婆”一家的命運,不僅亟待民間慈善組織的介入,而且迫切需要提高政府的社會保障水平。要建立長效的關(guān)愛機制,積極幫助他們?nèi)谌肷鐣恼I?,只有政府、民間聯(lián)手,城市才可能沒有“口袋婆婆”。
適用話題
人間溫情 精準扶貧 完善機制 有效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