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邢曉婧
“這個系列質量高得不像話啊”“追!常年收看”“良心制作,強烈推薦”……這部豆瓣上評分高達9.3分的日本紀錄片名為《行家本色》,作為日本NHK電視臺的王牌節(jié)目,播出12年來在日本享有超高人氣,近期也網羅了大批中國粉絲。在中國“嗶哩嗶哩”、優(yōu)酷等視頻網站上,有很多網民上傳《行家本色》,幾天前剛在日本播出的節(jié)目已被自發(fā)貼上中文字幕,獲得上萬點擊率,配有幾百條彈幕。該紀錄片每期介紹一位日本專業(yè)領域的“大拿”,全方位展現(xiàn)他們的工作狀態(tài)、精神信條及理念,被譽為“燃情的職場燈塔”。宮崎駿、高倉健等350余位行家在片中悉數(shù)登場?!董h(huán)球時報》記者日前獨家對話該紀錄片制作人石田涼太郎,聽其講述《行家本色》的底色與堅持。
“我總是害怕,特別是面對高難度手術的時候,害怕極了?!辩R頭里,小兒外科醫(yī)生山高篤行坦承了自己的軟弱,盡管他已經救過1萬多個孩子,被外界稱為“守護小小生命的城堡”。與給成人做手術不同,給兒童做手術的難度極高。他們身體小,器官軟,抵抗力差,失之毫厘就可能造成嚴重后果,甚至當場喪命?!拔椅窇挚晌也环?,越是疑難手術,我越是拼命研究,我相信畏懼的盡頭,會有希望。”山高目光堅毅,緩緩地說。鏡頭外,中國觀眾孫陽淚流滿面,山高的話讓她產生強烈共鳴。她告訴《環(huán)球時報》記者,“山高不是膽小,而是有所敬畏。我現(xiàn)在也處于職業(yè)低谷期,山高的故事又燃起了我的希望和斗志?!?年前,孫陽在朋友的推薦下開始看《行家本色》,一不小心“中了毒”,記下不少筆記。談起最大的收獲,孫陽說,“擇一事終一生,做個匠人”。
本世紀初,日本特別流行拍攝以“加油”為主題的紀錄片,回顧日本以往取得的成績。事實上,日本當時正值經濟低迷期,媒體越是宣傳日本的“厲害”,觀眾就越覺得有問題。在此背景下,《行家本色》決定換個角度,不看過去,只看現(xiàn)在。讓觀眾知道還有這么多人如此熱愛自己的工作,在各自崗位上發(fā)揮出這么大作用,由此受到鼓舞。播出后,節(jié)目效果超乎預期。不少片中主人公的人生感悟已經成為觀眾的座右銘。比如動畫導演、漫畫家宮崎駿感嘆“多數(shù)重要的事情,都挺麻煩的”;已故著名演員高倉健認為“保持真心重于一切”;日本國腳本田圭佑坦言“這個世界上沒有天才”……數(shù)百集的《行家本色》,都有一個共同點——重溫主人公人生低谷。石田涼太郎告訴《環(huán)球時報》記者,這是故意而為,因為再厲害的人也會遇到種種困難,他們走出低谷的過程,往往能讓觀眾產生共鳴,否則非但不能感染觀眾,還會產生疏離感。
12年來,《行家本色》把能拍的人都拍了,編導永遠在頭疼“接下來到底報道誰”?盡管拍攝對象越來越難甄選,《行家本色》始終堅持一條原則——拒絕自薦。石田給出的理由很簡單,“自薦的人太愿意‘服務了,他們會在鏡頭前做很多平時根本不會做的事情,太假了”。于是編導們通過網絡、報紙、雜志、請人介紹等各種途徑去尋找可以成為拍攝對象的行業(yè)精英。
《行家本色》節(jié)目組共有十余名員工,49分鐘的片子要經過為期40天的持續(xù)拍攝、5周的剪輯,才能最終完成。長時間的貼身拍攝很容易引起對方反感,如果發(fā)現(xiàn)對方情緒不好,節(jié)目組就暫停拍攝,去采訪其身邊的人。拍攝現(xiàn)場的細微觀察是決定整部片子成敗的關鍵。比如說對方某個時候突然摘掉眼鏡、閉上眼睛,導演在現(xiàn)場一定要追問“為什么在這個時候摘眼鏡”?觀察對方不經意的表情,形成有效追問,既可以深入挖掘故事,也向拍攝對象傳達感情。
在《行家本色》的成片中,片頭過后一定會響起“咚”的一聲,屏幕上隨即出現(xiàn)一句話——對本期采訪對象的高度總結,體現(xiàn)出這個人的工作態(tài)度或人生哲學。宮崎駿那期“咚”聲之后,彈出“在半徑3米內工作”。對此,石田解釋說,這是對宮崎駿風格的概括,他的作品從不是胡編亂造,而是身邊的事物賦予其極大的想象力。作為整部片子的點睛之筆,“咚”之后的那句話特別難歸納,全組人要開好幾次會反復商量,在剪輯室邊看邊討論。
“咚”聲之后,石田涼太郎有一句自己非常喜歡的話——“持續(xù)努力的能力,才是真正的才華”,出自日本棋手羽生善治。羽生從小就被譽為“天才棋手”,很多人都認為“天才”是與生俱來的,普通人任憑后天怎么努力也難以望其項背。沒想到真正的“天才”卻把“持續(xù)努力的能力”當成才華。石田說,“我開始感到非常吃驚,現(xiàn)在這句話一直激勵著我。希望觀眾看過《行家本色》之后,都能從各位精英身上汲取養(yǎng)分,最終轉化成自己的力量?!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