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1037年—1101年),字子瞻,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東坡先生、坡仙。四川眉州眉山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文學家、書法家、畫家。蘇軾十歲時,父親蘇洵外出游學,母親程氏親自教他讀書,讀到《范滂傳》時,為之慨然太息,蘇軾說:“軾若為滂,母許之否乎?”母親回答:“汝能為滂,吾顧不能為滂母邪?”母賢兒慧,傳為佳話。
嘉祐二年(1057年),蘇軾參加禮部考試,主考官歐陽修看到蘇軾《刑賞忠厚論》一文,大為贊賞,歐陽修還對梅圣俞說:“吾當避此人,出一頭地?!碧K軾進士及第后,曾在鳳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職。元豐三年(1080年),因“烏臺詩案”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學士、侍讀學士、禮部尚書等職,并出知杭州、潁州、揚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黨執(zhí)政被貶惠州、儋州。宋徽宗時獲大赦北還,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時追贈太師,謚號“文忠”。
蘇軾獨具人格魅力,其生命斑斕多彩。林語堂在其《蘇東坡傳》序言中說:“蘇東坡是個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畫家,是偉大的書法家,是釀酒的實驗者,是工程師,是假道學的反對派,是瑜伽術(shù)的修煉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書,是飲酒成癮者,是心腸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堅持己見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詩人,是生性詼諧愛開玩笑的人?!?/p>
蘇軾是北宋中期的文壇領(lǐng)袖,他是一個全才。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其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稱“蘇辛”;其散文著述宏富,縱橫恣肆,豪放自如,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還擅長書法,為“宋四家”之一;工于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江城地瘴蕃草木,只有名花苦幽獨。嫣然一笑竹籬間,桃李滿山總粗俗。
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自然富貴出天姿,不待金盤薦華屋。
朱唇得酒暈生臉,翠袖卷紗紅映肉。林深霧暗曉光遲,日暖風輕春睡足。
雨中有淚亦凄愴,月下無人更清淑。先生食飽無一事,散步逍遙自捫腹。
不問人家與僧舍,拄杖敲門看修竹。忽逢絕艷照衰朽,嘆息無言揩病目。
陋邦何處得此花,無乃好事移西蜀。寸根千里不易到,銜子飛來定鴻鵠。
天涯流落俱可念,為飲一樽歌此曲。明朝酒醒還獨來,雪落紛紛哪忍觸。
1.因這首詩標題過長,后來有人憑其生長之地為其命名為“柯丘海棠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