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周逸辰 本報特約記者 劉皓然
“假新聞”媒體摘得普利策新聞獎!當?shù)貢r間16日,2018年美國新聞業(yè)最高榮譽獎項——普利策獎獲獎名單在哥倫比亞大學揭曉。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長期奚落挖苦的《紐約時報》和《華盛頓郵報》雙雙摘得主要新聞獎項,而獲獎作品包括涉及特朗普競選丑聞的“通俄門”事件,這一“尷尬”的結果幾乎立時引發(fā)業(yè)界及反對者對特朗普的調侃。不過也有輿論認為,本年度普利策獎的個別獎項“水分”著實不小。
《紐約時報》成為2018年美國新聞界的最大贏家,共捧走三個獎項。其中最具影響力的新聞獎之一——公眾利益服務獎被《紐約時報》和《紐約客》雜志共同摘得。兩家媒體因披露好萊塢制片人韋恩斯坦的性侵丑聞,在全美乃至世界范圍內掀起一場浩浩蕩蕩的“MeToo”反性侵運動。在美國政界、娛樂圈以及其他性侵事件“重災區(qū)”,無數(shù)同韋恩斯坦一樣的“色狼”被揭發(fā)。普利策獎評選委員會認為,這一系列報道將劍鋒直指精英權貴階層的性侵慣犯,讓秘而不宣的丑事大白于天下,極具爆炸性和影響力。
《華盛頓郵報》則因報道亞拉巴馬州參議員候選人羅伊·摩爾的性騷擾丑聞而獲得普利策調查性報道獎。盡管摩爾至今仍否認相關指控,但這些丑聞已直接阻塞他的參議院之路,并成就該州20多年來的首位民主黨參議員道格·瓊斯,讓這個共和黨把持的“深紅州”一夜轉藍。“通俄門”事件也是本屆普利策獎的重頭戲之一,因深入披露俄羅斯對美國2016年大選的干預,以及俄方與特朗普競選團隊、過渡團隊和政府班子可能存在的勾結,《華盛頓郵報》和《紐約時報》共同摘得普利策全國報道獎。評委會對獲獎媒體為公眾利益而進行的“孜孜不倦的深入調查”給予很高評價。
美聯(lián)社稱,特朗普與媒體一向不睦,自當選以來屢次對媒體開炮,直斥多家新聞媒體為“假新聞”甚至“人民公敵”,令美國新聞業(yè)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普利策獎結果公布當天,評委會會長坎納迪稱媒體正經歷著“最為難熬的時代”。在批評人士看來,特朗普口中的“假新聞”此次包攬5個獎項,這對總統(tǒng)來說及其諷刺。前總統(tǒng)奧巴馬的高級助理普萊斯也發(fā)推諷刺說:“今天的普利策獎涉及的重大事件如下:俄干預大選、反性侵、羅伊·摩爾丑聞、夏洛茨維爾暴力事件……在這些事件中,我們總統(tǒng)全站在錯誤的立場上?!?/p>
不過,本屆普利策獎個別獎項及獲獎媒體也引發(fā)不小的爭議。“今日俄羅斯”新聞網針對“通俄門”相關報道發(fā)布評論,對兩家獲獎媒體進行諷刺。文章稱,獲獎作品幾乎通篇引用不明身份者提供的“匿名新聞源”,可信度存疑。此外,兩家媒體均為希拉里的輿論界盟友,立場傾向性可謂十分鮮明。而希拉里在敗選后立刻甩鍋,將失敗歸咎于俄羅斯和特朗普團隊“相勾結”。
就在普利策獎獲獎名單出爐前數(shù)小時,特別檢察官穆勒的發(fā)言人聲稱許多涉及“通俄門”調查的新聞報道存在不實,并提醒媒體謹慎對待新聞源,不要盲目跟風。“今日俄羅斯”強調稱,時至今日,能確定特朗普和俄羅斯相勾結的證據為零。地方政治博客“阿肯色時報”模仿特朗普的口吻發(fā)文稱:“靜候特朗普發(fā)推,讓他點評一下普利策是怎樣一場鬧劇。悲哀!”也有網友在推特上表示,《華盛頓郵報》這種媒體就應該轉型為“政治游說”機構。本屆普利策獎“就像個笑話”,評委會的最終決定,就如同把諾貝爾和平獎頒給攪亂中東的某位美國前總統(tǒng)一樣。
普利策獎一共包含21個獎項,其中14個為新聞類獎,7個為創(chuàng)作類獎。今年的普利策音樂獎被美國饒舌樂手肯德里克·拉瑪爾摘得,他成為歷史上首位獲得這一殊榮的黑人嘻哈樂手,在文藝類評獎中大爆冷門,通常這一獎項的獲獎者均為古典樂或爵士樂藝術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