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逄潤鵬 通訊員/陳海潮
“民情早知道,決策不跑調;溝通有渠道,實事好辦了;百姓有困難,干部服務到。”衢州市的老百姓對這幾句順口溜都很熟悉。
近年來,衢州市通過建立民情檔案、定期溝通民情、為民辦事全程服務(簡稱“三民工程”),讓群眾切身感受到自己與干部的距離近了,辦事方便了,日子過得更舒心了。如今,隨著全省“最多跑一次”改革的不斷深入,衢州市正以此引領“三民工程”再升級,最大限度地實現“最多跑一次,跑也不出村”。
2017年全省村社換屆選舉前,龍游縣以村為單位,建設了微信“村情通”民情檔案庫,將戶籍、土地、住房、特殊人群、“三務”公開等40余項信息電子化、掌上化,并實時動態(tài)更新、分級管理,徹底解決了“干部調整,檔案消失”的問題?!按迩橥ā蹦J绞谷h選民資格認定時間從3天減至3小時。
去年以來,衢州市結合鄉(xiāng)鎮(zhèn)(街道)“四個平臺”和“三民工程”建設,建立綜合信息指揮室,通過整合力量、集中管理、分流督辦,形成了“一體化”的數據平臺和統(tǒng)抓統(tǒng)管的扁平化管理體系。全市6個縣(市、區(qū))均建立聯動中心,搭建信息集成和聯動指揮系統(tǒng),對所屬鄉(xiāng)鎮(zhèn)(街道)實施統(tǒng)一指揮。
此外,綜合信息指揮室還與綜治、執(zhí)法等部門實時聯動,對任務進行分解指派,實現資源集成、整體聯動。同時,建立交辦問題數據庫,層層壓實責任,有效解決過去條塊分割“兩張皮”現象。
全年訪問量7.6萬人次,群眾網絡提問1037次,收集民生問題879件,直接網上辦理572件,代辦307件……這是常山縣360指揮服務平臺2017年的“大數據”。
“三民工程”升級以來,常山縣建立了“1+5+N”民情檔案電子平臺,融合人、房、事、組織、文化等五類要素,拓展N類信息源和應用系統(tǒng),并實現與公安信息共享。社區(qū)干部在定期上門走訪時,就可將小區(qū)、樓道和家庭檔案等信息實時更新,社區(qū)為民辦事只需登錄智慧民情檔案系統(tǒng),即可隨時隨地調用各種信息。
“最多跑一次”改革過程中,衢州市協(xié)調民政、公安、衛(wèi)計、農業(yè)、社保等部門,向縣鄉(xiāng)兩級便民服務中心下放28項行政審批和便民服務事項,推進縣鄉(xiāng)審批同權,提升鄉(xiāng)鎮(zhèn)(街道)辦事能力,進一步讓群眾“少跑腿、不跑腿”,努力構建“一套標準、一網通辦、一站服務”的便民服務新格局,實現服務零距離。
鄉(xiāng)鎮(zhèn)、村所屬“三民工程”、社會治理綜合指揮室、浙江政務服務網、12345政務服務熱線、96345便民服務熱線、省平安建設信息系統(tǒng)……原先,涉及鄉(xiāng)村條線站所的黨員信息、便民服務有107項信息數據,分布在38個不同的服務平臺,既繁瑣又浪費。
“蘭花熱線”全天候為民服務。
在抓好基層黨建、社會治理、便民服務三項職責過程中,衢州市以“最多跑一次”改革為契機,全面提升為民服務的智能化、精細化和專業(yè)化水平,發(fā)揮了“三民工程”服務民生服務發(fā)展的作用。通過將原公安、人力社保、綜合執(zhí)法等16個部門在村(社區(qū))的各類輔助工作力量、資源和經費統(tǒng)一整合為基層治理“一張網”體系,以“黨建+”統(tǒng)籌推動網格各項工作落實,打造集民情溝通、矛盾化解、為民服務等綜合性功能于一體的全科網格,并將全市村居劃分為4333個全科網格,組建起以網格長、專兼職網格員、網格指導員等“一長三員”17913人為主體的基層治理“跑小二”隊伍,形成了黨組織全覆蓋的全科網格工作體系。2017年,通過全科網格采集上報各類事件信息達26.1萬余條,其中為民服務類信息8.43萬余條,排查、化解各類矛盾糾紛類7.34萬余件。
以往,鄉(xiāng)鎮(zhèn)“墟日”的交通秩序總是混亂不堪,老百姓怨言不斷?!白疃嗯芤淮巍备母锿ㄟ^整合“一體化”數據平臺,綜合信息指揮室協(xié)調交警、綜合執(zhí)法等部門開展聯合執(zhí)法,交通不暢的問題得到了有力解決。
“知民情、解難憂、辦民事”,將群眾事務收集在基層、解決在終端一直以來都是“三民工程”實施的目標?!白疃嗯芤淮巍备母镞^程中,咨詢一次告知、事務一次辦理、問題一次解決、服務一次到位的要求讓各項管理機制和工作流程都得到了有效優(yōu)化。通過建立“首問責任制”,對各種渠道報送、交辦至綜合信息指揮室的信息,由當班人員第一時間交辦;對綜合信息指揮室交辦的信息,由責任單位第一時間牽頭處置,辦理結果及時向綜合信息指揮室和“當事網格員”雙告知,確保了群眾訴求“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應”。2017年,全市各指揮室共受理各類群眾訴求26.17萬件,一次辦結成功率達99.32%。
圖片由衢州市行政服務中心提供
我有高招
1.“一體化”的數據平臺和統(tǒng)抓統(tǒng)管的扁平化管理體系。
2.“一套標準、一網通辦、一站服務”實現服務零距離。
3.將全市村居劃分為全科網格,組建“跑小二”隊伍,形成了黨組織全覆蓋的“一張網”體系。
4.建立“首問責任制”,咨詢一次告知、事務一次辦理、問題一次解決、服務一次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