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通過具體的實例分析,列舉出解決高三復習過程中的多信息的問題,通過識破關鍵詞、識破圖像的例題分析,感受關鍵詞、圖像的斜率、截距、函數(shù)關系的重要意義,學生只要擦亮眼睛,慧眼識珠,復習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鍵詞:慧眼;關鍵詞;圖像
在高三學生中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得理綜者得天下,在理綜中得物理者得天下”,可見學生對于物理是十分重視的,另一側面也反映出,學生對于物理也存在著一種畏懼。想想也是,在高中階段所涉及的科目中,物理是一門要求學生思維能力非常強的學科,很多題目涉及五六個知識點,有很多問題的條件闡述不明顯,而且經(jīng)常很多內(nèi)容的綜合,涵蓋很多領域,使學生存在讀不懂問題、找不清條件,長期下去失去了學習物理的信心。因此,在教學中應給學生一雙“慧眼”,幫助學生打開思維的缺口,培養(yǎng)其良好的解題習慣,切實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是高三教學的重點工作。
一、 給你一雙慧眼,識破關鍵詞
所謂關鍵詞,是一些條件下特殊的能夠簡化問題的語言,以及對物理過程中情景變化的描述和對過程臨界狀態(tài)的限定,是解題的突破點。因此,在高三復習過程中教會學生從隱含條件中挖掘關鍵詞,并識破關鍵詞,從中找到解題的方法是一個必不可少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學生識破關鍵詞的關鍵,是在教學中時刻注意引導學生讀題,抓到關鍵的點,并挖掘關鍵點中的解題方法。并時常提醒學生,在解題中常用到的關鍵的詞,如“最大”“最小”“至少”“剛好”“理想”“輕質(zhì)”“光滑”“停在上面”“相對靜止”等等,抓住這些關鍵的詞語,并挖掘這些詞語中的隱含條件,能使學生在解題過程中有豁然開朗的感覺。
例1 如圖所示勻強電場的場強E=4v/m,方向水平向左;勻強磁場的磁感強度B=2T,方向垂直紙面向里,一個質(zhì)量為m=1g、帶正電的小物塊A從M點沿絕緣粗糙的豎直壁無初速下滑,當它滑行h=0.8m到N點時就離開壁做曲線運動,當A運動到P點時,恰好處于平衡狀態(tài),此時速度方向與水平方向成45°角,設P與M的高度差H=1.6m,
求:(1)A沿壁下滑過程摩擦力做的功是多少?
(2)P與M的水平距離s等于多少?
在教學中,首先讓學生通讀題,找到本題中的關鍵詞,如“無初速下滑”:表示從靜止釋放;“離開墻壁”:表示墻對小物塊的支持力為0;“恰好處于平衡狀態(tài)”:表示合力為零。這樣學生做出受力分析后,可以得到各個點的速度,通過力學規(guī)律列方程可以求解到最后的答案。
例2 如圖所示,在空間存在著水平方向的勻強磁場和豎直方向的勻強電場。電場強度為E,磁感應強度為B。在某點由靜止釋放一個帶電液滴a,它運動到最低點處,恰與一個原來處于靜止(懸?。┑囊旱蝏相撞,撞后兩液滴合為一體,沿水平方向做直線運動。已知液滴a質(zhì)量是液滴b質(zhì)量的2倍,液滴a所帶電量是液滴b所帶電量的4倍。
(1)判斷液滴a、b的電性;
(2)計算兩液滴初位置之間的高度差h。(設a、b之間的靜電力忽略不計)
通讀全題復述過程,并找到關鍵詞,“靜止”:可通過受力平衡判斷電荷的正負,“a由靜止釋放沿曲線運動”:根據(jù)受力情況和曲線運動的特點判斷的a電荷的正負。“碰后沿直線運動”:根據(jù)直線運動的特點,受力分析,根據(jù)受力情況判定速度方向,列方程求解。給學生一雙慧眼,讓學生從題中找到關鍵詞,并識破關鍵詞,從關鍵詞中迅速地得出結論,高三教學中應當經(jīng)常訓練學生這方面的能力。
二、 給你一雙慧眼,識破圖像
物理圖像是描述物理規(guī)律最形象的語言,它所描述的物理量之間的關系比文字描述、公式表述更直觀、簡潔、全面。如速度時間(vt)圖像:圖像不僅能描述速度和時間兩個物理量間變化關系,還能表示加速度、位移等。物理圖像除了vt圖像外,還有如:加速度合外力(aF)圖像、簡諧運動的yx圖像、伏安特性曲線(IU)、電流時間(It)圖像、磁通量位移圖像等。
圖像問題是高中物理的一個重點問題,同時也是高考的重點問題,占的比重比較大,因此在教學中教會學生識破圖像,從圖像中挖掘圖像的深層含義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學中,從“看、畫”兩個方面挖掘?qū)W生潛能培養(yǎng)學生能力。
例1 空間有一沿x軸對稱分布的電場,其電場強度E隨x變化的圖像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O點的電勢最低
B. x2點的電勢最高
C. x1和-x1兩點的電勢相等
D. x1和x3兩點的電勢相等
在教學過程中讀題分析:此題所給的圖像為電場強度隨距離的變化情況,由圖像可知,以O點為中心場強方向發(fā)生變化,再根據(jù)所學的知識,沿著電場線的方向電勢逐漸降低,所以O點的電勢應為最高值。對于C選項,應找到這兩個點的電勢與圖像的關系,不難發(fā)現(xiàn)Ex圖像的面積表示電勢差,通過圖像面積可以分析得出圖像面積大小相同,所以C正確,D錯誤
通過分析引導學生會“看”圖像:根據(jù)題目給出的物理圖像,看“軸”、看“線”、看“斜率”、看“面積”、看“截距”、看“交點”,通過計算得出函數(shù)圖像的表達式,最終發(fā)現(xiàn)物理規(guī)律,通過分析圖像找到斜率或是截距所隱含的條件以及反映出的各個狀態(tài)量之間的關系,并弄清楚該圖像所反映的各個過程。
例2 在某次實驗中測得一只“6V、3.6W”小燈泡的伏安特性曲線如圖甲所示。另有一只定值電阻
R=16Ω,一只電動勢E=8V的電池組,其內(nèi)阻不計。若把小燈泡、定值電阻、電池組連接成如圖乙所示的電路時,則小燈泡所消耗的電功率是多大?此時小燈泡的電阻又是多大?
在教學過程中分析:若根據(jù)已知圖像求小燈泡的實際功率,燈泡兩端的電壓和電流未知。把電阻看做電源內(nèi)阻,寫出燈泡兩端電壓電流關系,畫出電源路端電壓和電流圖像(如圖),交點就是燈泡兩端電壓、電流數(shù)值。很容易求出燈泡消耗的功率為0.70瓦,電阻為5.71歐。
通過分析教會學生畫圖像,此類題目畫圖是基礎,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作圖習慣和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讓學生明確,擬合圖像的基本方法和所遵循的原則,即讓盡量多的點在擬合線上,讓不在上面的點分布在直線的兩側,剔除離線較遠的點,如果同學不認真,畫出的圖像就不對:曲線畫成直線,直線畫成曲線等。如果只畫出一條圖線還不能解決問題的話,就要根據(jù)題目的條件,想辦法畫出其他圖線,盡可能地畫出和第一條圖線有交點的線或者漸近線,這樣,問題便迎刃而解。
通過上面的例子不難看出,很多的題目難倒學生的不是知識本身,而是學生不能正確地找到題目或是圖像中所隱含的條件和關鍵詞,使學生迷惑于題目中大量的問題信息。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會學生只要擦亮眼睛,慧眼識珠,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簡介:唐慧珍,北京市,北京市延慶區(qū)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