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蘇教版九年級上《囚綠記》的主旨,教參給出的解讀是:通過贊美常春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頌揚忠貞不屈的民族氣節(jié),抒發(fā)自己忠于祖國的情懷。此種解讀知人論世,頗中肯綮。然順著此種思路倒推:既然常春藤是反迫害的象征,作為囚綠這一行為的實施者“我”(作者),豈非成了施暴者的象征?此外,許多教師在教學中糾結于“愛綠”與“囚綠”的捍格,難以自圓其說。
其實,囚綠是表象,囚心才是本質,是作者的心靈被“魔念”囚住,才遲遲不愿放手囚于黑暗之中的常春藤。所以,筆者認為《囚綠記》主題可以這樣解讀:贊頌生命的堅韌與美好。生命面對外在的磨難與內心的魔障,最后都得“重生的歡喜”。下面以作者在文中的三重心境來解析之。
心境一:生的歡喜。文中三處提到了“歡喜”,分別是:①“我歡喜看水白,我歡喜看草綠?!保ǖ谖遄匀欢?,動詞,喜愛)②“我開始了解渡越沙漠者望見綠州的歡喜,我開始了解航海的冒險家望見海面飄來花草的莖葉的歡喜?!保ǖ诹匀欢?,形容詞,喜悅,但這種喜悅還在七情六欲之中)③“它依舊伸長,依舊攀綠,依舊舒放,并且比在外邊長得更快。我好像發(fā)現(xiàn)了一種‘生的歡喜,超過了任何種的喜悅?!保ǖ诎俗匀欢危稳菰~,這是超越了喜怒哀樂、七情六欲之后的自在、從容)“綠”象征生命的美好—“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樂”,作者也借此達到佛家所云的“歡喜”境界,這是跳出五行三界的大自在。
心境二:魔念。佛魔一念間,愛綠到囚綠,作者歸因為“魔念”。試看作者囚綠的具體心態(tài)及表現(xiàn):“我為了這永遠向著陽光生長的植物不快,因為它損害了我的自尊心。可是我囚系住它,仍舊讓柔弱的枝葉垂在我的案前?!薄拔覞u漸為這病損的枝葉可憐,雖則我惱怒它的固執(zhí),無親熱,我仍舊不放走它?!狈泊朔N種,可謂執(zhí)念成魔。作者的心靈被“魔念”囚住,才不愿放手囚于黑暗室內的常春藤。心念動,造業(yè)起;心被囚,綠遭困。
心境三:重生的歡喜。作者在結尾表達了對綠的懷念之情和再相逢之意。讓我們設想作者與“綠友”重逢的情景:綠藤因為反抗而擺脫了羈絆,生機更加盎然,作者因為放手而擺脫了魔念,心胸愈發(fā)舒朗。渡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此等境界可謂“重生的歡喜”。
總而言之,我在闡釋《囚綠記》的主題時,參考佛教對生命的理解,將“物”(藤)與“我”(作者)相統(tǒng)一,“囚綠”與“囚心”相統(tǒng)一。生命無論是內在魔念,還是外在的磨難,只有經(jīng)歷過才能至大歡喜,得大自在。
夏春生,江蘇省無錫市碩放中學副校長,中學高級教師,無錫市中學語文教學能手。曾主持中語會“課堂教學效率研究”子課題和無錫市教育科學“十一五”規(guī)劃課題“打造智慧課堂的實踐研究”,常年在語文教學一線,形成了“大氣”與“靈氣”兼具的課堂教學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