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殷雨婕 李合萍 舒瑞
在紡織服裝行業(yè)中,織物的檢測主要通過視覺來進行,而加工過程中的檢測則要根據(jù)具體的服裝規(guī)格、標準、分類和涂層的要求進行。檢測樣品是用特殊手段對原材料進行抽樣。
檢測的基本原則是層層把關
《印度織物檢查和分級》一書著重講到服裝從生產到商店全過程中織物檢查的要求。該書展示了各種各樣服裝制造和運輸中所進行的服裝檢測,以保證服裝質量,避免被打回的情況。為確保每件服裝都達到預期質量,各檢測細節(jié)都得做好規(guī)劃。比如,規(guī)定服裝檢測的指標值以及被檢測服裝的具體規(guī)格。
產前預估
生產前,公司可先調查購買者對這款產品的支持認可度。因此,在真正生產前,應該準備樣品,且樣品應得到客觀的評估:不同的顧客有很多不同的具體要求,包括質量、價格、材料檢測與測試、洗滌方法、色樣、版型、裁剪。這些體現(xiàn)了購買者的意愿,具有個性化的風格。
以下準則在產前預估中均需考慮:下一步則是初步生產檢測。先期試產:試產就是在大規(guī)模生產前先小規(guī)模生產一批樣品,觀察參數(shù)變化、評估織物參數(shù)。檢測方法、參數(shù)及柔韌性都要根據(jù)購買者的需求做調整。只要試產成功完成,就可大規(guī)模生產了,然后再檢測各個過程。
產前檢測的第二步,也就是在織物預估之后。服裝工業(yè)中,有很多環(huán)環(huán)緊扣的步驟,以保證質量。印度《服裝業(yè)的管理質量》一書明確指出:“服裝商在完成生產前,完全靠最終檢驗的時代已結束。服裝生產完成后才進行檢查不能真正確保質量,因此生產商必須注重生產過程中的每個步驟,并在生產過程中反復檢查,才能最終確保質量?!?/p>
對瑕疵零容忍策略
完成縫紉前批量生產的每個階段都要進行檢測。加工過程中的檢驗可幫助發(fā)現(xiàn)各環(huán)節(jié)工藝缺陷和設備故障。在加工每一環(huán)節(jié)檢查產品可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能減少返工率從而降低返工成本。因此,每個生產部門都應對服裝進行裁剪、縫紉、加工和捆綁銷售。
生產線上的檢測
為避免檢測源頭錯誤,需進行中期檢測。初步檢查后需對差異和關鍵制造點進行檢查,如每寸針腳數(shù)、縫頭、縫合類型、機器類型和工作輔助方法等是否符合規(guī)格。由技術團隊確定產品的檢測方式,檢測產品并實施關鍵操作。關鍵操作的基本內容如下:
1)執(zhí)行操作的細節(jié)處。例如:夾克邊緣有許多布料毛,處理較為困難,這是一個關鍵操作點,要求夾克的袖窿必須仔細縫合。
2)服裝區(qū)。檢查特定組件。
3)簡便化的修復操作。若沒有適時檢查口袋的位置,就難以再做改動,需重新處理腰帶和擺縫等。
4)對關鍵檢查點進行質量控制,以免大量返工。如生產長褲時,通常需注意以下幾點,正面:檢查布料是否起皺,口袋位置和朝向等。背面:檢查后褶,貼邊口袋位置等。擺縫:檢查縫型邊緣的擺縫等。腰帶:檢查腰帶縫合,寬度是否和切口相匹配,位置和鉤眼等。
臨近結束時需進行全面檢查,如腰帶位置,標簽和下擺卷邊。襯衣各部件要求一致,正面:檢查夾克口袋的位置,門襟翻邊、是否起皺等。背面:檢查過肩線和標簽。裝配:檢查肩部、衣袖配件、衣領和紐孔等。印度大廠家還需有典型的產期報告和終端檢查報告。
終端檢測是指服裝檢驗站在生產臨近結束時,對服裝進行最終檢查。此階段通常必須100%按照檢驗標準進行。最終檢測樣品大小可根據(jù)批次或批號來確定,樣品驗收標準參照買方要求的AQL。仔細核查服裝是否符合規(guī)定尺寸和外觀規(guī)格,這樣更容易發(fā)現(xiàn)瑕疵。
發(fā)現(xiàn)任何問題都會記入最終檢測報告,并交由生產線主管進行相應返工。調整后需再次檢查,以確保服裝品質。下列檢驗標記是印度服裝生產過程中的通行的檢驗標記。標準的端線檢查應包括成衣的隨機檢查。定期發(fā)布詳細情況。假設訂單為1000件,有3種顏色,黑、灰、海軍藍和5種尺寸(S、M、L、XL和XXL),那么就必須進行目測檢驗。按照訂單的抽樣計劃,需檢查80件產品,顏色比例是,黑色:灰色:海軍=2:3:5,尺寸比例是S:M:L:XL:XXL=1:2:3:2:1。在包裝上則實行零容忍策略。
難以逾越的短板與詬病
印度紡織服裝業(yè)也同樣擁有規(guī)模化的自動生產模式,但這畢竟是少數(shù)。印度紡織服裝大多以買方確定的要求進行生產,很難真正嚴格遵循國際標準。大多數(shù)公司在選擇服裝買家上最終遵循買方的驗收標準,例如對工藝AQL4.0的可接受度,而對于尺寸的一致性則可能需要AQL5.0或者AQL6.0。
在檢查時,印度一般遵循的準則為:通過適當?shù)臋z查計劃完成循環(huán)檢驗。檢驗記錄的參數(shù)要與買方提供預期的質量標準進行核對,而不是與國際上通用的做法一致。
由于印度的紡織服裝業(yè)以小作坊為主,只有規(guī)?;a的廠家才對產品質量要求嚴格。如果說印度服裝檢測十分嚴格,那也只是國家級的大廠按照上述規(guī)定進行檢測。印度的紡織服裝業(yè)檢測領域存在諸多詬?。?)印度紡織服裝業(yè)仍處于高度分散狀態(tài);2)機器設備較陳舊;3)資金缺乏短期難以改善;4)小作坊若按國家規(guī)定進行檢測,大多數(shù)廠家無法承受高昂的花費;5)長期以低價戰(zhàn)略應對國際市場;6)以次充好的方式進行銷售。這或許已成為印度紡織服裝難以真正成為國際暢銷產品的緣由。
(據(jù)印度網站近期資料http://stitchdiary.com/inspection-process-in-apparel-industry-part-i/http://stitchdiary.com/lets-get-to-the-basics-inspection-process-in-apparel-industrypart-ii/http://stitchdiary.com/lets-get-to-the-basics-inspectionprocess-in-apparel-industry-part-i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