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程烜 上海欣海園林工程有限公司 上海 201199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程度加深,政治、經濟、文化、思想都得到了長足的發(fā)展,國人的需求已經從基礎的生活需求轉變?yōu)閷λ枷胛幕男枨?,由物質需求向精神需求轉變,園林設計者們應思考,怎么做才可以適應時代的需求,應對外來的挑戰(zhàn),保全傳統(tǒng),所以新中式園林就誕生了。
新中式園林的設計富多彩。作品層出不窮,“意”是新中式園林設計的核心所在,“意”賦予了中式園林設計的靈魂,同時,也作為了設計手法的表達依據。隨著當代生活的發(fā)展,人們對于園林設計有著更多的要求,這就要求設計者需要把環(huán)境條件、使用功能、文化藝術以及人們的審美等等因素考慮其中,綜合考慮。在實際的設計過程之中,根據實際情況,結合如今的時代背景、哲學思想以及文化背景,從而確定出實際的方案,在設計時做到既傳承傳統(tǒng)文化,又對其進行合適地創(chuàng)新、長足地發(fā)展。做到逐本溯源,融合創(chuàng)新。每個時代的發(fā)展情況不同,人們的審美也在不斷地變化、發(fā)展。
南京院子作為泰禾旗下高端樓盤,位于南京鬧市夫子廟旁秦淮河邊,占據了極其稀缺的地理資源。設計之初,該項目就以“十里秦淮,六朝金粉,一曲桃花扇”為設計立意,將記憶中的南京通過“問水”,“聞曲”,“文人”的角度進行現(xiàn)代演繹。在入口處設計了具有中式韻味的景亭,外形方正顯示了文人方正不阿的精神。在核心區(qū)域,建造了水上舞臺,體現(xiàn)了南京作為一個文化之都的歷史脈絡,讓人可以聯(lián)想在這一方舞臺上有多少波瀾壯闊、哀婉纏綿、情深意柔的故事在這里粉墨登場。下沉式的觀景平臺內,文人雅客可以在此賞花賞月,觥籌交錯,依稀回到古時,充滿古韻。
圖一 入口景亭彰顯中式特色
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園林建筑,新中式園林的設計就體現(xiàn)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順應自然,感激自然,體現(xiàn)了宜觀、宜行、宜居的理念。傳統(tǒng)園林設計中,大量的木材應用其中,木材有著自身的缺點,例如易腐爛、易發(fā)生火災、耗費量大,不利于環(huán)保,所以克服這些缺點就需要與現(xiàn)代建筑設計相結合,以便適應現(xiàn)代生活。新中式園林的功能樣式得到發(fā)揮,視覺效果也得以保證。在建設新中式園林時,要因地制宜、隨山而建、隨水而變,利用、體現(xiàn)自然環(huán)境自身的特色,做到人與自然和諧共處,體現(xiàn)出人文關懷。
由于改革開放這一政策,我國加強了同西方國家的交流、溝通,由于頻繁的中西文化交流,國內園林設計也受到了影響,園林景觀也不再單一,而是走多樣化發(fā)展之路。當中國邁入了90年代,西方思潮對我國傳統(tǒng)思潮的沖擊不可謂不強,例如,有的園內微地形較多,在園路設計的時候,主要體現(xiàn)的是自然式的建筑風格,營造“曲徑通幽”的藝術氛圍;在人們平時的娛樂活動區(qū)域,融入古代水車的造型,水體兩岸婉約的線條,有效地使得建筑不再給人以凝重質感,使得建筑不再冷漠,更加親人,整個設計的建筑風格更加人性化;有的小區(qū)在設計中保留了中式的設計風格,同時也簡化了構建程序,更好地適應現(xiàn)代快節(jié)奏、簡單的生活模式,如在園中心提供可以休息的古式座椅、在小區(qū)外建立外墻和院門,使人們感受到濃濃的古典韻味,并享受其中,整體設計風格充滿了詩情畫意,人們置身其中,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生活,無不是一種身心的享受【1】。在南京院子中,我們在進門的地方布置了一座涼亭,一入眼即將觀賞者的眼球吸引在這之上,獨立的景亭昭示著中國文化的回歸,展現(xiàn)了人們對中式園林的喜愛。
人們在建設園林時,要在其中應用傳統(tǒng)建筑符號,依據新時代的環(huán)境特點,二者有效地結合,利用現(xiàn)代藝術手法和價值觀,進行改進、創(chuàng)新,做到對傳統(tǒng)文化真正地傳承、發(fā)展。新中式園林景觀設計中,傳統(tǒng)符號應用其中,有的景觀設計中,對傳統(tǒng)符號只是做到了簡化、疊加、調整,這也傳承了傳統(tǒng)文化,傳統(tǒng)建筑的意境、靈魂得到了體現(xiàn)。
例如,在南京院子中,我們在園路的施工中,并未采取傳統(tǒng)園林“曲徑通幽”,“迂回曲折”的方式,而是采用了直線加折線的方式,對傳統(tǒng)園林進行提煉。又比如在戲臺、圍墻壓頂等處理上,我們摒棄了原來中式園林中的斜頂、青瓦,而是采用了現(xiàn)代的鋁板,配以金銅色的拉絲面,即把現(xiàn)代的材料和審美融入院中,又有效的將歷史的要素予以傳承。在做南京院子時,我們精巧的搭配了小橋、小溪、亭臺等元素,人們看到這樣的東西,很容易產生共鳴,感受到了小橋流水人家的美,感受到了古典與現(xiàn)代的結合之美;而在進入私家院落的地方,我們采用障景、漏景的構景手法,人們出于好奇,進入園中來欣賞美景,屏障采用的是鏤空的、倒掛的福字,遠觀朦朦朧朧,園內景色隱約可見,營造出朦朧的氛圍。而在整個院落中,我們在小路勾邊、橋欄邊、入口大門等等地方將龍、鳳、蝙蝠、福字紋等中國傳統(tǒng)祥瑞福獸考慮在內,通過磚雕、浮雕等手法進行展現(xiàn),為新中式園林設計增添幾抹樂趣祥和的色彩。
圖二 院內布置抱鼓石
新中式園林的設計時,要慎重地選擇園林的植物種類,在以往的傳統(tǒng)園林設計中,人們十分重視植物的選擇,例如花中四君子、歲寒三友等,古人所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古人賦予了植物新的內涵,這正證實了古人對植物的重視,同樣在新中式園林設計的時候,也要注重植物的選擇。在設計新中式園林的時候,要將西方景觀的設計特點也利用起來,融合其中,在種植植物時,要考慮到以后的植物修剪,所以,在一些新中式園林中,可以看到多種多樣的植物種植方式,也看到了到西方景觀的明朗、簡潔,所以在新中式園林景觀中,其特色鮮明。
在春天可以感受到小草萌發(fā),大片迎春花開,昭示著春天的到來;夏天感受到綠草如茵,人們在荷花的盛開之中迎來夏天;在八月桂花的飄香中,九月菊花的綻開中感受秋天;在寒冬臘月,皚皚白雪之中,眼前出現(xiàn)一抹亮色,那便是梅花在迎雪傲立。在植物的選擇上,依據四季的變化,每個季節(jié)都有鮮花盛開,鮮艷的顏色裝點了黑白的建筑,使其不再單調【3】。在南京院子里,我們除了考慮四季有花,月月飄香,更多的是考慮植物的文化屬性,比如在住客回家的小巷內,我們種植了大量的竹子,讓住客有寧靜高雅的感覺;在庭院角落安排了芭蕉,營造雨打芭蕉,靜思詩詞的氛圍;在巷道深處種植了臘梅,讓人有聞香尋梅的沖動。
圖三 水池內種植荷花
園林設計上注重自然色彩的運用,“天然去雕飾”的自然顏色更加的具有活力、更真實,這是人工色彩難以做到的,滿足了人們對大自然的向往。例如,樹綠、草翠、河清、海藍、花艷,這樣真實簡單的顏色反映出了生命本身的色彩,要注重植物本身的色彩,進行合理搭配,避免建筑的單調。注重個性化發(fā)展,當今園林設計千篇一律、毫無特色,據歐文化特色,符合本土情況的設計就顯得尤為重要,由于我國疆域遼闊、民族眾多,每個民族、地域之間也有著不同的特色,例如徽派建筑的馬頭墻、小青瓦,蘇州的粉墻黛瓦,北方建筑的色彩濃艷,黃墻紅瓦,各個地區(qū)建筑顏色的運用各不相同。
設計中考慮色彩的人性化。色彩最可以打動人,不同色彩之間的搭配可以在視覺上給人以冷暖、輕重的感覺,人們依據看到的色彩,接收到不同的訊息。色彩搭配的和諧美好,可以調節(jié)人們的心理狀態(tài),例如紅色的運用,給人以溫暖之感,黃色給人以溫馨之感,綠色又顯得富有生機和活力,粉色則顯得青春靚麗。四合院的色彩以灰白黑為主色調,若是不注重其他色彩的搭配,那么就會令人感到壓抑,心情沉重,在色彩的運用上,要注重搭配,大膽運用,不能過于保守,但是同時也要考慮色彩搭配的協(xié)調性,避免色彩運用上雜亂,失去層次感,給人錯亂的感覺。
在院子中,主要的色調為黑灰色,基本所有地面墻面的飾材都是以芝麻黑、芝麻灰、芝麻白、小青磚、漢白玉為主,展現(xiàn)的是江南園林的高雅,但在大門、戲臺的選擇上則是使用了黃色為基調,除了給人溫馨之感外,也給人以高貴的體驗,符合南京院子針對高端客戶的訴求。景亭則是延續(xù)中國古典園林的做法以中國紅為裝飾色,給人以喜慶感。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所以新中式園林應運而生,并得到不斷地發(fā)展和完善,在當今快節(jié)奏的生活中,人們對自然的向往和依戀得到滿足,面對不斷變化的實際情況,不能一味的追求潮流,拋棄原有的優(yōu)勢,更不能拒絕外來文化,要做到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相結合,去粗取精,做好傳承和發(fā)展。新中式園林設計要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同時,吸取西方現(xiàn)代園林設計的優(yōu)點,加強創(chuàng)新,更好地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求。
參考文獻:
[1]卜首莉.新中式園林景觀設計手法研究[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5(20):8869-8870.
[2]劉美蘭.新中式園林景觀設計手法研究[J].中國園藝文摘,2015(1):138-139.
[3]張明.新中式園林景觀設計手法討論[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5(11):2047-2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