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啟紅
竹是中國有著特殊文化意蘊(yùn)的植物,與“梅、蘭、菊”一起被稱為“四君子”,和“松、梅”一起則被稱為“歲寒三友”,其象征的高雅品格和堅貞精神,歷來為國人所尊崇。竹雕也稱竹刻,是以竹為材質(zhì)雕刻而成的工藝品,清末古玩收藏家趙汝珍在《古玩指南·竹刻》中寫道:“竹刻者,刻竹也。其作品與書畫同,不過以刀代筆,以竹為紙耳。”明代中葉以后,在竹雕文化極其發(fā)達(dá)的江南地區(qū),逐漸形成了金陵(今南京市)和嘉定(今屬上海)兩個竹雕藝術(shù)中心,清代乾嘉文人金元鈺所著《竹人錄》記載:“雕琢有二派,一始于金陵濮仲謙,一始于嘉定朱松鄰。”中國文人士大夫大多鐘愛竹子,北宋蘇東坡詩云:“無肉讓人瘦,無竹讓人俗,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蔽姆恐?,用竹子加工成的臂擱、鎮(zhèn)紙、墨床、水盂、硯屏、筆覘、筆山等比比皆是,文人尤其崇尚使用竹雕筆筒。明代晚期的著名文人屠隆就對竹木筆筒情有獨(dú)鐘,在《文房器具箋》之筆筒條中寫道:“湘竹為之,以紫檀、烏木棱口鑲坐為雅,余不入品?!鼻宕鷵P(yáng)州竹雕大家潘西鳳也曾在筆筒上以隸書刻款日:“虛其心,堅其節(jié),供我文房,與共朝夕。”由此可見竹雕筆筒蘊(yùn)含的深厚的文化內(nèi)涵和獨(dú)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