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申曉國 李波洋
(本文作者均為畫家)
閆引枝(申曉國母親)
陳蓮英(李波洋母親)
申曉國(以下簡稱“申”):母親年輕時是十里八村有名的裁縫。在我很小的記憶中,從早到晚做衣服的人從來沒有斷過,這種情景,一直延續(xù)到改革開放。20世紀(jì)80年代各種成衣的大量出現(xiàn),從那時起母親接的最多的縫紉活是老太太右開襟的老式衣服,并且很認(rèn)真地購書學(xué)習(xí)當(dāng)時流行的西服夾克的裁剪方法。因家中有鎖邊機(jī),依然是求作衣服之人絡(luò)繹不絕,直至1994年家中小兒出生之后,即母親近50歲時才將裁縫的活漸漸停了下來。
李波洋(以下簡稱“李”):在我出生之前的年代那都是艱苦歲月,媽媽嫁到爸爸這邊,家道衰落,一貧如洗,那一段漫長的日子,生活可想而知。媽媽的勤勞源自本性,也有姥爺?shù)难y(tǒng),她總是有條有理地為這個家不停歇的忙碌著,日復(fù)一日。我的媽媽生于寧夏靈武縣,從小生活在山西襄汾一個農(nóng)村里,從1986年至今都在臨汾老年病所和林業(yè)局衛(wèi)生所工作。
閆引枝 十二生肖之鼠 紙本水墨 2017年
閆引枝 十二生肖之牛 紙本水墨 2017年
閆引枝 十二生肖之虎 紙本水墨 2017年
閆引枝 十二生肖之兔 紙本水墨 2017年
閆引枝 十二生肖之龍 紙本水墨 2017年
申:父母生有兩男一女,忙了升學(xué)、結(jié)婚、生子一系列的家中大事之后,父親的身子也漸漸地垮了下來,母親陪侍左右,湯藥按摩精心之致,令人感動。父親一直脾氣急躁,彌留之際那幾日,大小便失禁,但頭腦極為清醒,幾次拉住母親的手說得最多的兩個字便是:“謝謝”。母親在父親生病期間,從來沒有抱怨過一句,也沒有顯現(xiàn)出一點悲傷,只是在父親臨出殯的那個晚上母親大哭了一場,子女們挺理解母親的,因她藏有太多的委屈與摯愛!
母親在京居住那段時間也十分苦悶,大多數(shù)時間沒人與她說話,用藥后有時會出現(xiàn)幻覺,夢見了故去的父親,以及她年輕時祖母神經(jīng)時的慘狀,有一天母親實在是忍不住了便講了自己的許多事情,交流與理解,傾聽與述說,在生活中是多么的重要,這在母親的神情中得以看出來這一點?,F(xiàn)在只要母親開心,身體健康,畫不畫無所謂,不過心中覺得她不畫畫太可惜,也許她往后的畫畫不如原先的高度,但母親堅毅、虔誠、樂觀的態(tài)度一直鼓勵著我,使我不敢稍微停下腳步!
李:解放后媽媽隨她的父母(我的外公外婆)住在山西故里,戰(zhàn)亂后家中貧困、子女多撫養(yǎng)不起,1952年媽媽被送到同姓的一家做養(yǎng)女,不幸的命運(yùn),遇上了一個脾氣粗暴個性要強(qiáng)的養(yǎng)母,7歲上學(xué),晚上要學(xué)紡棉,不但惡語相加,而且只要瞌睡就挨打,養(yǎng)母的暴行對我媽媽的童年和少年是一個恐懼的回憶,媽媽說她的童年是苦澀的。14歲的媽媽在養(yǎng)母家過著動蕩的生活,無法繼續(xù),隨后我的外公和舅舅把我媽媽又收養(yǎng)了回去,媽媽在經(jīng)濟(jì)困難的時期最終堅持完成學(xué)業(yè),走向醫(yī)務(wù)工作。
閆引枝 十二生肖之蛇 紙本水墨 2017年
閆引枝 十二生肖之馬 紙本水墨 2017年
閆引枝 十二生肖之羊 紙本水墨 2017年
閆引枝 十二生肖之猴 紙本水墨 2017年
閆引枝 十二生肖之雞 紙本水墨 2017年
媽媽有句格言,她總是說“生活就是一團(tuán)麻”,但她始終是有條有理有秩序地為這個家操持著,從來沒使這個家,使這個大家族結(jié)起個疙瘩。一個人做一件好事不難,做一輩子好事就不容易了,這句話用在媽媽身上再恰當(dāng)不過了。媽媽總是點點滴滴地在做好事,如果用文字像日記一樣地記載,看起來平常而又渺小,但她的積累總和是一種精神,這種精神影響了我,影響了我的人生觀,影響了這個家庭。在我的教育成長史中,影響我最大的就是媽媽給予我的真誠與善良。
申:40多歲,人生多事之秋,最讓人擔(dān)心的便是父母身體,父親病故,以為母親體質(zhì)尚可,但有一天接到兄長打來的電話,說母親脖子旁有一些異樣的東西……幸運(yùn)的是母親手術(shù)順利并且恢復(fù)很好。母親在做手術(shù)之前從來沒有用毛筆正兒八經(jīng)完整地做過畫,只是在裁剪閑暇之際偶爾用各種筆勾一下線,繡個花而已。其實這些畫是母親病后極度痛苦無法排解時所畫的。
有一天我將裁的十六開紙遞與母親,和她說,媽媽沒事畫一下畫吧,也算鍛煉身體吧,許多老年大學(xué)的人都算一門功課呢!她很樂意做這樣的事,將一只硯臺、一小墨條、幾支國畫顏料,兩支毛筆整齊地放在靠近窗臺的一張大桌子上。樓上的圖畫資料也很多,我專門找出一本齊白石的手稿畫冊讓她看,她開始先用鉛筆在一張廢紙上起稿,我看她畫的很投入,也不便多說,任她在紙上馳騁。她畫山狀如蓮花,畫水波光粼粼,畫樹槐楊娑娑分明、小女孩、小動物,雖然舟不容泛,人大于山,但在視覺上卻處處合乎想象。我的要求是僅限畫橫幅,不著色,以水墨為主,主畫山水。原因畫大幅太累,對康復(fù)的人不好,著色是一件十分不容易的事,畫水墨豐富了照樣精彩,畫山水容易調(diào)整。
李:2009年,媽媽受到我的鼓勵與啟發(fā),開始喜歡書法。偶然在自己手工做的一把扇子上,畫了一幅山水小畫,感到美觀好看,以后就特意做了許多扇子送給親朋好友。不過兩三年,又開始了畫水墨畫,看著自己的畫作,媽媽慢慢地體會到,在多年的生活閱歷中吸取了很多民間意向的風(fēng)格,原來它與自己的生活這么緊密。媽媽學(xué)習(xí)書畫不到兩三年,已經(jīng)可以駕馭四尺整張的繪畫了,意境清幽、筆法細(xì)膩、層巒疊嶂,好一派悠閑,取名曰《層巖樓石圖》,讓不孝孩兒欽服!
閆引枝 十二生肖之狗 紙本水墨 2017年
閆引枝 十二生肖之豬 紙本水墨 2017年
真希望媽媽從繁忙的生活中脫身出來,進(jìn)入修身養(yǎng)性的書畫世界里!
申:我將母親的畫用手機(jī)拍下來,發(fā)到朋友圈里,評論的結(jié)果是我由衷地佩服母親的繪畫天賦,點贊的人每次都在三十至四十人次,甚至五十以上,并且多是畫畫多年的名畫家,悅石恩師在拜年短信中用語音給我和母親回復(fù):曉國好!全家好,你老娘畫的不錯,真是幸福啊!當(dāng)時我便感動的熱淚盈眶。楊建國、楊春華、朱瑤春、李文亮、汪為新、吳向東、周剛、尹學(xué)華、馬駿、林玉柱、丁文娜、楊紀(jì)文、李祖旺、李云雷及吳門各師兄妹及本人許多不愛發(fā)言的粉絲也出來贊美一下或發(fā)表一下自己的看法。母親也樂此不疲,有時候竟忘記了做飯,她面有愧色,不好意思地說:從九點開始畫已經(jīng)畫了三個小時了,都忘了做飯了。母親每天畫一頁,即三十四乘十七的小橫幅,偶爾也立著畫。幾幅花卉,如牡丹、孔雀、鳳凰、竹、蘭、梅、依窗的民國美人,都是年輕時的記憶,有幾幅已著色,有粉質(zhì)的感覺,但不顯得沉悶,雅得很。
母親的畫,大家都稱贊,我也琢磨,她的畫到底好在哪兒?像她這樣畫畫的老太太多了去,為什么許多畫畫的人也在贊她,我總結(jié)了一下,可能有如下幾點:一是真,創(chuàng)作無羈絆,天馬行空,任我遨游;二是樸,母親作畫用線以拙為主,吸收了許多民間的東西,如剪紙、繡樣。場景多為生活中記憶的東西,如梯田、山川、河流、樹木,不畫沒見過的。第三點十分重要,能將一幅方寸之間的筆墨安排得井井有條,不是一般能做到的,母親畫了十幾天之后,畫幅中的山脈組合越來越多狀如蓮花、筍頭、饅頭,但在畫時的安排處理又不板滯,畫面效果有如水墨、版畫、紙,各種方法兼而有之,將人帶入一處毫無塵囂的的世外桃源。所以研究傳統(tǒng)的人感嘆她的架構(gòu),搞現(xiàn)代水墨的朋友感嘆她不經(jīng)意偶成的當(dāng)下水墨抽象意味,尚未畫畫感嘆她的天賦的確超出常人。自己評論自己的親人畫作難免有不確定過譽(yù)之詞,母親所畫十二生肖裝池成冊,持與恩師悅石觀看,恩師觀后說畫得好,欣然在冊頁上題寫:造化在手。且題了冊頁簽:閆引枝十二生肖冊頁。許宏泉汪也欣然作文,本人十分感謝,擬將母親畫作結(jié)集成冊讓她在有生之年就這樣自由自在的作畫,安享晚年。
李:在媽媽繪畫的眾多題材中,我思量她的作品來源于山西晉南民間的戲曲、面塑、神龕、版畫、剪紙、布幔、家具上的繪畫,這些繪畫對她的影響很大!
山西民間(婚、喪、嫁、娶、壽)供品面塑的人物、動物、花卉、鳥蟲的形象色調(diào),以紅、綠、黃、藍(lán)、鮮艷色為主,母親都用到繪畫之中。山西民間面塑源于秦漢時代,逢年過節(jié)才制作出來擺放供桌前,春節(jié)的祭祀活動顯得尤其隆重,是人們對生活慶祝的一種重要表現(xiàn)形式。春節(jié)山西民間面塑是對天、地、神的祭祀和祈禱,是追求豐衣足食,萬事如意的生活理想的體現(xiàn)。供奉天地的叫棗山,祭供灶神的叫飯山、花糕,形制都較大,謂之米面成山,有各種點彩的帶花饃,都是酬賓待客訪親探友的講究禮物。
陳蓮英 大畫西游 紙本水墨 2017年
陳蓮英 孔子圣跡圖之四目禽星 紙本水墨 2016年
陳蓮英 孔子圣跡圖之敢問何方 紙本水墨 2016年
媽媽的繪畫是在山西晉南民間意象上建立的,媽媽自己查閱了一些相關(guān)資料并且摘錄有可能聯(lián)系她的繪畫并且能把其中的意思表達(dá)明白的內(nèi)容。面塑關(guān)于天、地、神的闡釋,人們認(rèn)為它有著某種超于自我的神秘力量,是人與神的交流橋梁。制作時把發(fā)好的面搟成大三角形,使其扁平,上面鋪一層紅棗,再用面做成盤云、盤龍、盤兔、如意紋樣,間或點綴以連理、元寶、下山虎、上山鹿、瓜果之類,以五谷雜糧點睛鑲鼻,蒸出鍋來、綿穎憨實,潔白的面與深紅的棗、五彩的糧、豆形成色彩上整體的對比效果。大年初一迎神之時供于神位之前是說米面成山,表達(dá)一種豐衣足食的美好愿望。一些地方還要在旺火上燃點柏柴,烤食花饃,謂之避邪饃饃,保一年無災(zāi)無病,平安吉利。晉南面花中還有“五子登科”“巧公巧母”“萬事如意”……
陳蓮英 仙佛奇蹤 紙本水墨 2015年
面塑在媽媽的生活中,對她的影響最為深遠(yuǎn),她也時不時按著老人的傳授做一些面塑,剪紙她也時而為之,在山西晉南的老一輩人家中,家家掛的門簾布上都是繪畫,我們叫幔子,上面的繪畫很是精彩,如今都不知去向了,但對媽媽的印象極為深刻,她的繪畫也許和這些民間物象息息相關(guān)。媽媽說:“這些內(nèi)容似乎已經(jīng)注入到了我的血液里!在繪畫中,感到古文人對大自然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的美好留戀,和諧相處,圓滿幸福地生活。這是古人對大自然藝術(shù)文化的傳播與崇愛,也是自己晚年對繪畫藝術(shù)的一種感受和樂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