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雯
摘要:聲樂是用人盧來表達情感的藝術。我們要想讓歌聲打動人,震撼人的靈魂,就必須憑借著文化修養(yǎng),讓我們的歌聲擁有內(nèi)在的魅力,富有美麗的生命色彩,撞擊人的心靈。
關鍵詞:聲樂;文學;文學修養(yǎng)
中圖分類號:J6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8)03-0085-01
一、前言
聲樂是用人盧來表達情感的藝術。我們要想讓歌聲打動人,震撼人的靈魂,就必須憑借著文化修養(yǎng),讓我們的歌聲擁有內(nèi)在的魅力,富有美麗的生命色彩,撞擊人的心靈。演唱者能否通過歌聲來表達出心中的快樂、悲傷、憂郁或氣憤,并感染聽眾,引起情感上的共鳴關鍵還是要取決于歌聲是否動聽,是否深悄,是否能讓聽眾與你產(chǎn)生出同樣的情緒體驗。
一出手,就知道其功夫的修煉程度。一張口,就知道其書讀到了哪一本,即文化修養(yǎng)達到了什么程度。
文化工作演唱者不但要有嫻熟超人的技術作后盾,更重要的是吸取祖國悠久文化的營養(yǎng),對音樂、對社會、對生活有著自己獨到的思考、體驗和渴望,形成自己獨特的性格,使自己成為一個具有內(nèi)在精神的人。聲樂藝術,作為一門抽象的藝術形式,在不同時期亦會與其他藝術形式相互依存,尤其以音樂與文學的聯(lián)系最為密切。
為了提高自己的社會地位,尤其是文化修養(yǎng)的地位,不僅僅是為了考試,更是為了自己在社會上更好的發(fā)展,我們應該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學修養(yǎng)。近年來,在藝術人才的選拔中,大家越來越重視對選手的綜合素質(zhì)的考查,像全國青年歌手大賽,對選手綜合素質(zhì)的考試袖蓋了各個相關學科的知識。提高個人的藝術修養(yǎng)不是一日之功,必須經(jīng)過長期的藝術實踐和學習逐漸培養(yǎng)。
二、要有較高的文學素養(yǎng)
育樂與文學是息息相通的,聲樂藝術與文學的聯(lián)系則更為緊密。歌詞內(nèi)容一般都繞不同階段的社會風貌所展開,有的作品具有鮮明的時代性,比較容易把握主題,還有一些作品是以古詩詞做曲的,比如《烏夜蹄》、《陽關三疊》等,對于這些歌曲的情感把握,則要更多地放到大的歷史背景下去考究,需要演唱者要有一定的文學和歷史功底。即使是一般性歌曲,也需要歌唱演員充分理解詞、曲作者創(chuàng)作的時代背景、歌曲的主題與樂思、作品的風格特色等等,只有理解,才能把握,才能通過演唱把所有這些表現(xiàn)出來。
三、要有一定的語言基礎
在演唱歌曲的時候,首先要準確地讓聽眾聽到想要表達的是什么,只有字咬清了,意才能清,音才會美。中國的聲樂藝術歷來誹求字正腔圓。從目前情況看,學習美聲唱法的人中有很多為了追求腔體的打開和聲音的共鳴面忽視了咬字,從而在聽眾中形成了一種錯誤認識,認為美式唱悲就是咬不清晰,很難接受這種藝術。因此,我們的文化積累越廣博越深厚,聲樂藝術的境界就越高,聲樂的藝術世界就越寬潤,越新鮮多彩。我們必須在平時的學習中多下功夫,注意準確地把握好語調(diào)、語氣、情態(tài),一字一音的去錘煉,一首歌唱的語言達到高度的準確性。
四、要具備一定的專業(yè)素質(zhì)
專業(yè)素質(zhì)指的是本專業(yè)領域內(nèi)對相關學科知識的掌握。學習聲樂,應該多欣賞已有的音像資料,民族音樂欣賞的過程就是一個對音樂的感悟過程,包括音樂情感感悟、音樂形象感悟、音樂風格感悟、音樂要素感悟等。
通過對作品的節(jié)奏、旋律力度、速度、音色和聲曲式等要素的分析,來提高音樂的鑒賞能力。更應該對視悄練耳、基本樂理知識、中外音樂史、曲式分析等都有所學握。同時,還要注意對音樂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表現(xiàn)內(nèi)容以及主旋律與主題的分析。這樣有助于自己更好地去理解音樂,加深對音樂作品的印象,使自己能夠真正融入到作品之中。
五、結(jié)語
總之,深厚的文化修養(yǎng)能使我們從哲學的高度、思想的高度,人性的高度去觸摸聲樂藝術最深連最本質(zhì)的東西。只有當歌唱者具有一定的藝術修養(yǎng),對歌曲的思想內(nèi)容有了真正的理解,同時又掌握了表達思想情感的歌唱技巧時,才能使聲樂演唱做到情、聲合一,達到聲情并茂的最高境界,從而使聽眾得到藝術上的最大享受。
文化工作演唱者要廣泛接觸各門類藝術,促使自己在各門藝術之間能夠互相連通,互相遷移,開闊自己的文化視野,發(fā)展自己的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能力,以提高綜合藝術之審美能力和演唱水平,引領自己從民族聲樂藝術的必然王國走進民族聲樂藝術的自由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