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貝子
乾隆是古代最喜歡題字的皇帝,幾十年如一日,樂此不疲。他大概很難忍受古畫上留有空白,必填滿而后快。
古人的畫作一般都留有大片空白,除了畫家本人落款,也可另請旁人來題寫一段話或一首詩。
更多古畫上的題跋是后世收藏家所作,與匾額、碑碣、楹聯(lián)、石刻一樣,往往有一定的書法價值,行草隸篆各具其妙,為古畫、建筑或名山增色不少。
歷史上喜歡在風(fēng)景或圖畫上留題的人為數(shù)眾多,成就最高的,當(dāng)數(shù)乾隆皇帝。
他最大的愛好除了寫詩,就是題字。盡管他的詩和字都寫得圓滑,藝術(shù)水準(zhǔn)有限,卻幾十年如一日,樂此不疲。
乾隆南巡、東巡、西巡期間,為各地的山水名勝、古典園林御筆親題了許多的匾額、楹聯(lián),還常常建造專門的御碑亭來供奉這些碑刻。
內(nèi)府收藏的古代名畫上大多有他老人家的題詩,而且往往在同一幅畫上一題再題,還猛蓋印章,直到把所有空白處都填滿為止。
例如著名的《富春山居圖》,前前后后題了幾十首詩,密密麻麻,慘不忍睹。
不幸中的萬幸,他所題的是被誤判為真跡的臨摹版本“子明卷”,而不是黃公望的原作“無用師卷”。
乾隆如此熱衷于題字,應(yīng)該和他本人的審美觀有很大關(guān)系。
乾隆天性喜歡煩瑣復(fù)雜的東西,與很多人都有的“密集恐懼癥”相反,似乎患有一種“密集狂熱癥”。
他在位期間督造瓷器、修建園林,常常以濃、艷、滿為主要特點,與他祖父、父親的品位大相徑庭。
中國傳統(tǒng)文人審美講究空靈、簡雅,反對堆砌、鋪張。
乾隆更偏好繁密的東西,他大概很難忍受古畫上留有空白,必填滿而后快。
蘇州有座獅子林,原為佛寺園林,清朝時歸屬黃家,改為私家園林,里面滿滿當(dāng)當(dāng)塞了許多的山石,被《浮生六記》的作者沈復(fù)譏諷為“亂堆煤渣”。
可是乾隆卻對這座園子情有獨鐘,南巡期間流連忘返,還在皇家園林中兩次加以仿建。
乾隆的題字癖連園林中的山石都沒有放過。
清代皇家園林尺度最大的一塊天然奇石來自北京西山,放在圓明園文淵閣前的水池中,起名叫“玲峰”,高度超過6米,上有大小孔洞84處,舉世罕見,乾隆有詩稱贊其“大孔小穴盡靈透”,卻又下令將石上多處磨平,鐫刻他本人吟詠玲峰諸詩以及大臣彭元瑞等人的詩作和題記,滿目瘡痍,看上去比《富春山居圖》還要慘。
不過話說回來,在墻面和圖畫的空白處亂涂亂寫,也是人類最平常的本能沖動之一。
想想我們小時候用過的課本,縫隙里往往橫七豎八寫滿各種批注。
2012年恰逢唐朝詩人杜甫誕生1300周年,網(wǎng)上有人惡搞,對語文課本上的杜甫畫像做出各種加工,出現(xiàn)端機關(guān)槍、開坦克、吃洋快餐、戴墨鏡、騎電動車種種形象,輔以歪歪扭扭的題字,統(tǒng)稱“杜甫很忙”。
后來一些網(wǎng)絡(luò)廣告插畫也利用這個題材加以發(fā)揮,熱鬧一時。
如此看來,乾隆的御筆其實和小孩子的涂鴉頗有相似之處,隱含一種特殊的表現(xiàn)欲,或者占有欲一不過,就算他寫得再差,也總比畫杜甫開坦克要好一些。
(阿拉蕾摘自騰訊·大家 圖/張藝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