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蒙
廣東省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廣東 廣州 510010
預制裝配式建筑技術是一種工業(yè)化的生產工藝,運用該技術建造的建筑,其包括內外墻板、預制梁柱等在內的全部構件均由工廠預制生產加工,并運輸?shù)绞┕がF(xiàn)場通過組裝成型。較之傳統(tǒng)的施工技術,采用裝配技術生產可以減少約60%的材料損耗和80%的建筑垃圾,將工期縮短為傳統(tǒng)施工75%左右,同時實現(xiàn)65%以上的建筑節(jié)能。另外,通過裝配作業(yè)代替了大量的現(xiàn)澆作業(yè),提高住宅的整體質量,提高構建的生產效率,降低成本,從而實現(xiàn)整個建筑性價比的提升。
節(jié)能,外墻有保溫層,最大限度地降低冬季采暖和夏季空調的能耗;隔聲,提高墻體和門窗的密封功能,保溫材料具有吸聲功能,避免外來噪音的干擾;抗震,大量使用輕質材料,降低建筑物重量,增加裝配式的柔性連接;防火使用不燃或難燃材料,防止火災的蔓延或波及[1]。
裝配式建筑外墻板通過模具,機械化噴涂、蒸養(yǎng)工藝進行制造;屋架、輕鋼龍骨、各種金屬吊掛及連接件等等都是機械化生產;工廠在生產過程中,材料的性能諸如強度,耐火性,抗凍融性,防火防潮,隔聲保溫等性能指標,都可隨時進行控制。
由于裝配化建筑的自重要比傳統(tǒng)建房自重減輕一半,因此,地基也簡化了。工廠預制好的建筑構件運來后,在現(xiàn)場工人們按圖組裝,工地上再也不會出現(xiàn)過去那種大規(guī)模和泥、抹灰、砌墻等濕作用了。
例如對石材立面做法的影響就較為明顯,通過下表清楚對比了各種做法的優(yōu)缺點、成本和施工因素、適用性等方面[2]。
根據(jù)預制構件的最大起重量、塔式起重機布置位置、最重構件與塔式起重機布置位置的距離等相關參數(shù),配置合適的塔式起重機。
每塊預制構件進場驗收通過后,統(tǒng)一按照板下口往上1000mm彈出水平控制墨線;按照板左右兩邊向內500mm各彈出兩條豎向控制墨線。預制墻板、陽臺板、樓梯控制線依次由軸線控制網(wǎng)引出,每塊預制構件均有縱、橫兩條控制線,并以控制軸線為基準在樓板上彈出構件進出控制線(軸線內翻200mm)、每塊構件水平位置控制線以及安裝檢測控制線。構件安裝后樓面安裝控制線應與構件上安裝控制線吻合。
①施工現(xiàn)場吊裝采用塔式起重機,其工作半徑、起重量應滿足要求。②平面規(guī)則的豎向構件吊裝時,應采用兩根等長吊索來綁扎起吊,吊索吊鉤直接鉤在豎向構件的預埋吊環(huán)內,吊鉤與吊環(huán)間不得歪扭或卡死,吊索與水平線的夾角不宜小于45°。③對于無橫向對稱面的豎向構件,應采用2~4根不等長吊索綁扎起吊,每根吊索長度可根據(jù)豎向構件重心及綁扎點位置計算確定,必須使綁扎中心(吊索交點)位于通過豎向構件重心的垂直線上。對于無縱向對稱面的豎向構件,綁扎時應使兩吊索和豎向構件重心同在垂直于豎向構件底面的平面內。④豎向構件吊至預留插筋上部100mm時,將預留插筋與豎向構件內注漿管一一對應后,再下放就位。⑤豎向構件就位前根據(jù)標高控制線在樓面標高誤差處設置1~5mm厚的墊鐵。豎向構件就位時,根據(jù)軸線、構件邊線、200mm測量控制線將豎向構件基本就位后,利用可調式鋼管斜支撐將豎向構件與樓面臨時固定,確保豎向構件穩(wěn)定后摘除吊鉤。
①水平構件包括疊合梁、疊合板、空調板、樓梯等。吊裝時,應先吊裝疊合梁,再吊裝其余水平構件。②水平構件現(xiàn)場吊裝采用塔式起重機,工作半徑、起重量應滿足吊裝要求;吊裝時根據(jù)水平構件平面布置圖及吊裝順序圖,對水平構件進行吊裝就位。③水平構件吊裝前應清理連接部位的灰渣和浮漿;根據(jù)標高控制線,復核水平構件的支座標高,對偏差部位進行切割、剔鑿或修補,以滿足構件安裝要求。④根據(jù)臨時支撐平面圖,在樓面上彈出臨時支撐點的位置,確保上、下層臨時支撐處在同一垂直線上。⑤水平構件采用專用組合橫吊梁吊裝,根據(jù)水平構件的寬度、跨度確定吊點數(shù)量,并確保受力均勻。⑥吊裝時先將水平構件吊離地面約500mm,檢查吊鉤是否有歪扭或卡死現(xiàn)象及各吊點受力是否均勻,然后徐徐升鉤至水平構件高于安裝位置約1000mm,用人工將水平構件穩(wěn)定后使其緩慢下降就位,就位時確保水平構件支座擱置長度滿足設計要求,對個別支座擱置長度偏差較大的水平構件用撬棍輕微調整[3]。
新型預制裝配式建筑具有施工進度快、工期短、造價低、質量可控等優(yōu)點,同時施工現(xiàn)場噪音小,散裝物料大大減少,廢物及廢水排放也很少有利于環(huán)境的保護,作為未來綠色建筑和建筑產業(yè)化的先行軍,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