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傳良
一老友說:“兒子今年又不回來了,都4個春節(jié)沒回來了。4年間他回來過兩次,總共在家待了3天,都沒和父母說上幾句話?!闭f完他神情落寞。
老友的兒子是從村子里飛出去的金鳳凰,大學(xué)畢業(yè)后在深圳工作。據(jù)我所知,老友兒子的工作并非是那種抽不出時間回家的特殊工種,他的空閑時間都花在去全世界旅游了,可真去過不少的地方?;丶姨接H的3天里,他也不停地與同學(xué)、朋友聚會。我曾提醒過老友的兒子,要他多陪陪父母,可他說:“與父母在一塊兒沒意思?!崩嫌阎篮螅瑖@口氣說:“兒子心野了。”
一同事說:“兒子大學(xué)放假后,在家里也不拖地,也不疊被,也不做飯,也不刷碗,見鍋里有飯就吃,父母不在家,他就叫外賣。他每天深夜一兩點鐘才睡覺,上午10點多鐘才起床,整日與同學(xué)聚會。我要是說多了,他還跟我急。”
其實這些都是普遍現(xiàn)象。更普遍的是,年輕人都忙于手機上網(wǎng)、微信聊天,而將父母撇在一邊。年輕人享受不到“促膝長談”之樂,父母也享受不到天倫之樂。
為人當有責(zé)任。為人子女,就應(yīng)承擔(dān)做子女的責(zé)任。也許父母現(xiàn)在還年輕,但有些舉手之勞,不要等到父母干不動時你再干。為父母倒杯水,在家拖拖地,扔扔垃圾,或許父母嘴上說不用你做,但你隨手干了,帶給父母的就是一份溫暖,就是對父母養(yǎng)育之恩的一個小小回報。或許當時你只勞動了幾分鐘,但在你離開后,父母的心里卻會溫暖幾個月。
也許你給了父母不少錢,給父母買了不少禮物,但錢和禮物都是冷冰冰的,只有子女與父母交心,才是讓父母內(nèi)心感到溫暖的能量。
“子女”二字不能只是一個符號,父母需要看到子女的笑臉,需要聽到子女的聲音,需要摸到子女的手。這些才是實實在在的,能在父母心里扎根的情感。
現(xiàn)在,獨生子女群體龐大。他們也許本事很大,漂洋過海滿天飛,但他們也應(yīng)該盡量多與父母團聚??鞓放c父母分享,會變得更多;憂愁與父母傾訴,會大大地減少??鬃拥睦硐刖褪恰袄险甙仓笥研胖?,少者懷之”。節(jié)假日來臨,有條件回家的,就盡量回家與父母團聚,多陪陪父母。沒條件回家的,也要向父母說明理由,講明什么時候可以回家,好讓父母有個期盼。
(摘自《文摘報》2018年2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