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璐
摘要:文化和傳播是相輔相成的,兩者缺一不可。只有在傳播中紅色文化才能得以繼承,也只有在傳播中紅色文化才能得到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因此積極做好紅色文化在互聯(lián)網上的傳播工作,是我們無論如何都不能推卸的責任。為了紅色文化能更好地在互聯(lián)網傳播,我們應該給予紅色文化的網絡傳播高度的重視,大力拓展紅色文化網絡傳播的路徑。要想發(fā)揮紅色文化積極的在精神上的作用,就必須提高紅色文化的在人們心中的分量,強化人們的傳播意識,糾正人們的傳播觀念,尋找新的傳播途徑,將現(xiàn)代互聯(lián)網技術作為紅色文化網絡傳播的推動力。
關鍵詞:紅色文化;網絡傳播
1.西柏坡紅色文化網絡傳播的現(xiàn)狀
西柏坡紅色文化在網絡上的傳播已經具有一定的規(guī)模,但是當今是互聯(lián)網技術飛速發(fā)展的時代,是信息技術飛速發(fā)展的時代,這個時代的特點在時時刻刻變化,想要在這個瞬息萬變的互聯(lián)網時代提高西柏坡紅色文化的網絡傳播效應,我們還面臨著許多挑戰(zhàn),例如網站建設水平偏低、傳播規(guī)模小、網站內容差,更新緩慢,廣度、集中度、影響力等方面都有限。因此西柏坡紅色文化網絡傳播面臨著以下問題:
1.1缺乏一定的品牌效應
客觀上說,紅色文化的品牌效應是十分重要的,但從現(xiàn)實情況看,由于宣傳力度、創(chuàng)新力度的不夠以及對網絡傳播形式認識上的不足,與時代精神的契合度不夠,西柏坡紅色文化無法像延安紅色文化品牌以及井岡山紅色文化那樣形成著名的品牌。西柏坡紅色文化不能僅僅停留在表面,更應該挖掘自身所具備的深層精神內涵。要考慮到隨著時代的變遷,文化本身也要與時俱進,要在堅持共產主義的基礎上,深度挖掘文化精神內涵,將革命年代的革命奉獻精神轉變?yōu)檫m合當下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精神。
1.2網絡傳播內容的制作水平不高
由于互聯(lián)網技術的不足以及對原有文化進行再度創(chuàng)新的能力的欠缺,可能導致西柏坡紅色文化網絡傳播時無論是平面形式的還是視頻形式的制品,其中高質量的內容較少。比如網頁上對西柏坡紅色文化的介紹都是各種內容堆砌,過于繁雜,不太詳細,太過深奧,不夠淺顯易懂,這樣就會阻礙人們對其有更加深入的認識及理解,從而限制其傳播。
1.3紅色網站建設資金投入有限
完善的網站應當讓網民感覺這個網站使用很方便,并且不會因瀏覽器的不同而導致無法瀏覽,還應該保證網站的穩(wěn)定不會因為瀏覽人數過多導致網頁崩潰,同時這個網站還應該注重保護網民的隱私等。然而這些標準在目前的紅色網站中都不是很理想。不完善的網站,自然就不能很好的吸引網民,這種情況反映的不僅是紅色文化傳播的限制,同時也反映出社會上對紅色文化網絡傳播的認識度不夠、投入力度有限。
2.西柏坡紅色文化網絡傳播的方案
僅僅是繼承紅色文化是無法保證其永遠流傳的,我們還必須創(chuàng)新,必須依托現(xiàn)代科技,以現(xiàn)代網絡技術作為創(chuàng)新原動力。西柏坡紅色文化中蘊含著豐富的物質價值、精神價值,又以解放戰(zhàn)爭三大戰(zhàn)役期間產生的理論為主。西柏坡紅色文化是毛澤東等同志在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基礎上,結合中國實際,在奪取革命勝利的過程中形成的一種偉大的革命文化。如今,西柏坡還留有許多革命年代的遺跡,其中蘊含著偉大的革命奉獻精神。在這個互聯(lián)網快速發(fā)展的信息時代,如何利用這個時代開放性、快速性等特點,加快紅色文化品牌建設,加強紅色文化互聯(lián)網傳播,是我們必須面對的問題。
2.1鑄造西柏坡紅色品牌
2.1.1建設具有規(guī)范性的紅色文化門戶網站,以紅色文化資源中與當下社會最具有契合度的精神含義為基礎,打造西柏坡紅色品牌,主題形象為“新中國從這里走來”。
2.1.2建設多種多樣的互聯(lián)網傳播平臺,打造網上“唱紅歌”“重走革命之路”等系列活動,給予受眾更加直接的具有參加體驗性的感受,從而提高西柏坡紅色文化在網絡傳播上的吸引力;通過多樣化的參與形式,對西柏坡紅色文化進行全方位、全視角的展示,包括文化自身所具備的先進性,進而使人們能夠更加深入地了解西柏坡紅色文化具有的精神內涵,促進其發(fā)展。
2.2注重西柏坡紅色資源的研究
2.2.1對西柏坡紅色文化在精神形態(tài)方面的資源進行更加深度的研究,為打造優(yōu)秀的西柏坡紅色文化作品提供理論支撐,包括對革命信仰、愛國主義情懷、革命英雄事跡等精神內涵進行再度的提煉并以此為基礎再度升華的研究。
2.2.2對西柏坡紅色文化在物質形態(tài)方面的資源進行研究,包括革命前輩的遺物、故居以及革命遺址等紀念物進行紅色文化的思想價值功能和旅游經濟功能的整合提煉方面研究。
2.2.3對實現(xiàn)精神價值與經濟價值的結合進行研究,西柏坡要依托自然條件和紅色文化的結合,增加看點,擴大自身具備的功能,從互聯(lián)網媒體的傳播視角出發(fā),依托網絡技術手段,促進西柏坡紅色文化的精神功能與經濟功能的融合。
2.3增加在網絡傳播上的投入
想要西柏坡紅色文化在網絡上的傳播效果得以提升,需要政府相關部門以及社會各界人士的重視。我們應積極動員社會力量,廣泛的籌集資金,建立政府部門為主,企業(yè)、個人為輔的共同建設的局面,與此同時制定相應的政策,為西柏坡紅色文化的網絡傳播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同時要制定紅色網站專門人才培養(yǎng)計劃,為網絡傳播提供強有力的保障。同時應注重傳播手段的多樣性,形式的趣味性,從而提升網絡傳播的吸引力。
結論
紅色文化要想在互聯(lián)網上有更好地傳播,就必須注重傳播途徑及策略的正確性,也必須提高文化傳播者自身的素養(yǎng),更要將傳播的形式加以創(chuàng)新,在增加紅色文化傳播途徑的基礎上把握互聯(lián)網受眾的需求,注重傳播的成效。
參考文獻:
[1]李凱.延安紅色文化網絡傳播的研究[J].福建質量管理,2016(09)
[2]李霞.文化自覺與紅色文化的形成與傳播[J].江西社會科學,2013-01-15.
[3]趙化南.西柏坡精神與“東方魔力”[J].中華魂,2004(09)
[4]李換運.西柏坡精神在平山[J].黨建,2004(09)
[5]徐靜.紅色文化與多彩貴州[J].貴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02)
鄭煜,通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