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紅霞
長假出游,老公開車,將近兩個小時的車程,我有一搭無一搭地跟女兒聊天:“寶貝,你看窗外,柳樹的葉子比在春天的時候綠得深了,是陽光和風雨讓它們成熟的……秋天的天空是四季中最美的,天高云淡,看著真養(yǎng)眼。媽媽一下子就想到了劉禹錫的詩,‘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女兒已經(jīng)上大學了,從小到大,她已經(jīng)習慣我的嘮叨,仍像之前一樣,很少插嘴,卻眼眸清亮地看著窗外,看起來也在思考著什么。
從女兒出生開始,與她在一起的時候,我似乎都在嘮叨。月子里,白天愛人要上班,婆婆在樓下忙里忙外,我一個人在樓上帶女兒。她睡著的時候,我就看著她粉撲撲的小臉蛋,給她講媽媽,講爸爸,講她還沒有出生時爸爸媽媽的故事,講我想得到的所有的故事,講得母愛四溢。不管她是不是聽得懂,媽媽心里初為人母的歡喜與激動,她應該感受得到吧。
女兒大一點兒了,一有空我就會讓她坐在我的膝蓋上,面朝我,然后母女倆手拉手,我說兒歌,她咿咿呀呀地聽著,“咯咯咯”地看著我笑,漸漸地可以跟上一兩句,很是可愛。
上幼兒園之前,每天傍晚吃過晚飯,我就帶她到幼兒園門口散步,我教她唱《上學歌》《小烏龜》《數(shù)鴨子》……一首一首,孩子小小的身影在幼兒園門外的柵欄前歡快地跳躍。
小學一年級學完拼音,老師第一次布置用拼音寫日記。放學后,我們母女倆在校園里找秋天,“秋天的天空特別高,藍湛湛的,云朵雪白……銀杏葉子已經(jīng)枯黃,果子掛滿了枝頭……深呼吸,好聞的香味就是從這棵桂花樹上飄出的……”秋天伴著媽媽的描述,就這樣香噴噴、喜滋滋地進入了女兒的日記。
之后,幾乎女兒的每一篇作文,都取材于我的絮叨。開始,女兒的作文幾乎全盤套用我的話語;到小學四五年級,逐漸變成了選用我的素材,然后擴散開去,加入自己的思考,隨著年級的增加,女兒的語言愈顯靈動,常常讓我自嘆不如。進入高中,女兒每天回來洗澡時,我必被她“欽點”進衛(wèi)生間陪她聊天,大多數(shù)時候聊她一個星期一篇的隨筆。女兒寫作文,從不用重復的素材,我這個媽媽為了滿足她的創(chuàng)作熱情,只能隨時隨地地“覓食”,幾乎整天都處在“思想者”狀態(tài),樂此不疲。
在我喋喋不休地嘮叨中,女兒感知著與練習、考試不一樣的生活,淘洗出“琴棋書畫詩酒花,柴米油鹽醬醋茶”的人間煙火,學會了發(fā)現(xiàn)與表達,也學會了思考和辨析,這些是最好的學習品質(zhì)。
成人的生活總免不了會有一地雞毛,但與女兒交流的時候,那些煩心事會被自然屏蔽,等到她的內(nèi)心足夠溫暖,我們的煩惱,在她滿是陽光的心境里,一切都云淡風輕了。都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我們很難做到“最好”,但要在自己能力范圍內(nèi)努力地讓孩子遠離煩惱,觸摸溫暖,感知美好。
做個陽光燦爛的“煩媽”,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