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現下各教育機構所應用語文教材中的文學作品,普遍以散文、小說等為主。而想要有效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以及語文學習能力,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就是提升其對于語文課程的學習興趣。而要想學生對文學作品產生興趣,首先就需要有效擴大學生與文學作品的“接觸面積”。本文將對高職語文中文學作品教學方法加以分析。
【關鍵詞】高職;語文;文學作品;教學方法
我國現如今的多數高職教育機構中,普遍存在學生對語文課堂興趣較低,缺乏學習自主性的問題,對語文教材中的各類文學作品知之甚少,這種現象直接導致了各高職院校所實施的語文教學實效性普遍較低,對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以及教師教學質量的提升具有不利影響。
一、意義
現如今的高職院校所應用的語文課本中,所涵蓋的文學作品范圍普遍較廣,其中所擇選的作品通常具有辭藻華麗、意義深遠等特點,是我國優(yōu)秀文明以及文化的良好體現,此類文學作品通過以多種角度的藝術形式將人的情感、風景的美感以及社會現實表達出來,使得學生可以通過對其進行深入的了解以及分析,從多種不同的角度更深入的體會不同的人物情感以及風景,對促進學生審美能力以及情感表達能力提升具有積極意義。
二、教學方法
(一)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
就不同種類的文學作品而言,其均具有一個共同點,即抽象性。因此,想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文學作品鑒賞能力,就需要重視開發(fā)以及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多數文學作品,存在與前文反差較大的結局以及各種曲折離奇的情節(jié)變化等,所以,會使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產生多種疑問,這也是想象力的由來。作者在實際進行文學作品創(chuàng)作時,為了良好的表達自身想法以及寫作目的,通常會利用“以簡單的辭藻描述具有豐富情節(jié)事件”的方式,使得最終呈現于讀者眼前的作品結構簡單卻寓意深刻,簡而言之,讀者所能閱讀到的文章內容只起到提供想象力框架的作用,其主要目的為,使讀者依照具體的框架內容進行自我想象。
因此,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具體文學作品教學的過程中,應重視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其可以良好的融入于相應的故事情節(jié)當中,對文章的內容展開想象,以更深入的體會文章所想要表達的中心主旨以及情感,有助于提升其想象以及創(chuàng)造能力,同時,也可以有效改善傳統文學作品教學模式中將作品進行簡單化教學的問題,使得學生可以更好的理解文學作品中所擁有的細膩情感,對提升其學習興趣具有積極意義。
(二)提升學生的整體作品感知能力
高職院校中的學生與其他高中或專業(yè)院校的學生相比較而言,其所具有的認知以及吸收、掌握能力普遍較低,但與此同時,其對于一些問題也擁有自己獨特的見解以及看法。因此,在對此類學生進行具體的文學作品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通過采取引導學生對文學作品進行反復閱讀以及朗誦的方式,使其可以對文章的基本結構以及講述內容擁有一個基本的了解,有助于其更好的明晰文章的整體內容,總結出文章的中心主旨內容,有利于其更好的了解文章所表達情感。
隨后,教師便可以引導學生對文章進行詳細閱讀,對文章的主要情節(jié)、句、詞進行逐一分析,以使其可以更好的理解文章中所反映的現象以及所表達情感。在此過程中,教師通過引導學生以讀者的角度對相應的文學作品進行有重點的反復閱讀,充分的發(fā)揮了自身的引導性職能,使得學生可以在對文學作品進行反復閱讀以及分析的過程中,通過文章中每一個段落、句子、字詞感受文章,自然而然的明晰了文章所表達內容。此外,在引導學生對文學作品進行實際朗讀的過程中,應注重激發(fā)學生的想象能力,使其可以在朗讀的過程中聯想文章中的情節(jié)、畫面,從而讓學生可以更深入的理解文章情感。
(三)重視情感培養(yǎng)
提升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其可以擁有更為豐富的情感以及思維,對促進其身心健康發(fā)育具有積極意義。首先,文學作品與語文教材中的其他文章不同,其不僅包含了作者豐富的自身情感,同時,多數文學作品所表達的是對自然、社會大贊揚以及反映社會現實,其主要是以客觀的藝術形式將旁觀者所具有的主觀情感體現出來,簡而言之,其核心表現,即為共鳴。因此,在引導學生對文學作品進行具體學習時,教師應重視發(fā)揮自身的引導以及指導性職能,并深入的明晰所教授作品所要表達的主要情感,盡可能使學生可以產生情感共鳴,進而對文章進行更為透徹的理解。
提升學生的文學作品鑒賞能力,主要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理性思維,進而促進其審美能力以及品味的提升。所以,教師不僅應重視引導學生深入的明晰以及體會文章的主要情感,也應重視引導其通過仔細的分析文章,而與自身產生情感共鳴,使學生可以明晰到作者在創(chuàng)作時的心情以及所想要表達卻并未體現在作品中的語言,有助于陶冶學生情操,對促進其情感感知以及表達能力具有積極意義。
三、結論
想要使得各高職院校中的學生提升對文學作品的興趣,進而提升其語文綜合素質,就需要積極的探尋出多種有效的教學手段,例如重視激發(fā)學生的聯想能力、對其進行反復的朗讀訓練等,有助于其更深入的體會相應文學作品中所講述的內容以及表達情感等,對學生更好地進行后期的語文學習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韓玉.在高職語文教學中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方法研究[J].呂梁教育學院學報,2016,33(02):64~66.
[2]謝培培.新媒體背景下高職語文教學改革思考之手機的運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6(33):132~133,161.
作者信息:謝艷(1979.01—),女,湖南常德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國語言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