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元
【摘要】在混凝土結構工程中,抗壓強度是混凝土最主要的參數之一,是混凝土結構設計、施工及驗收的基本依據。為確?;炷两Y構工程的質量,在工程驗收前應進行混凝土結構實體檢驗。目前,常用檢測混凝土的方法主要有標準養(yǎng)護法、同條件養(yǎng)護法、鉆芯法及回彈法等。文章圍繞混凝土結構實體檢測的方法及其質量的監(jiān)控要點進行具體分析。
【關鍵詞】混凝土結構;實體檢測;方法;質量監(jiān)控要點
建筑行業(yè)是我國經濟發(fā)展的支柱性產業(yè),是實現中國夢的基石之一,該行業(yè)的健康發(fā)展關系到國家的整體經濟運行,也關系到廣大民眾的安居和樂業(yè)。建筑工程結構實體檢測是指導工程施工的有效手段,是把控工程質量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亦是判定建筑工程能否使用的重要依據。開展混凝土結構實體檢測及確保實體質量就顯得尤其重要。
一、混凝土結構實體檢測方法
(1)回彈法,確定回彈法的實施是在考慮混凝土表面碳化因素影響情況之下充分確定價格表面強度與抗壓強度的相關性,制定統(tǒng)一的回彈測強曲線,根據混凝土彈塑性能來確定回彈能量,進而明確混凝土強度的回彈值大小。在此基礎上回顧分析近些年回彈法應用情況,確定該項強度檢測方法具有操作簡單、成本較低、效率較高特點,這使其在實際應用中最為普遍。當然,要想使回彈法所檢測的混凝土強度精準,在具體應用回彈法時注意做好細節(jié)之處,如注意詳細檢查檢測儀器的精準度,避免檢測結果偏差;注意控制回彈儀使用環(huán)境,使之在-4℃~40℃的環(huán)境之中,并且在利用回彈儀檢測時保證軸線盡量與構建表面垂直。
(2)鉆芯法,屬于局部破損法,是在不影響結構承載力條件下,直接從結構物上取樣做試驗來確定混凝土強度,能夠直接測定結構混凝土強度。
(3)標準養(yǎng)護法,標準養(yǎng)護法是針對不同批次、強度的混凝土結構構件制作邊長為150mm的立方體試件,在標準條件(溫度為(20±2)℃,相對濕度95%以上)下,養(yǎng)護到28d齡期,測得抗壓強度。同條件養(yǎng)護法是指將邊長為150mm的立方體試件放置在與工程項目中混凝土構件相一致的實際環(huán)境條件下進行養(yǎng)護,測得其抗壓強度。相對于結構混凝土,兩種方法所測得的均為間接值,是混凝土在特定條件時的性能反映,不能代表結構混凝土的真實狀態(tài)。
(4)鋼筋保護層厚度,鋼筋保護層厚度關系到結構的承載力、耐久性、防火等性能,對結構實體鋼筋保護層厚度進行檢測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結構實體鋼筋保護層厚度檢測應均勻分布,對于非懸挑梁板構件應取構件總數的2%且不少于5個;對于懸挑梁,應取構件數量的5%且不少于10個,當總數少于10個時應全數檢測;對于懸挑板,應取構件數量的10%且不少于是20個,當總數少于20個時應全數檢測;縱向受力鋼筋保護層厚度的允許偏差,對梁類構件為+10mm,-7mm;對板類構件為+8mm,-5mm,要求其合格率為90%及以上,其不合格點的最大偏差不應大于允許偏差的1.5倍。當合格率小于90%但不小于80%時,可再抽取相同數量的構件進行檢驗,當兩次抽檢總數計算的合格率為90%及以上時,仍可判定為合格,否則應判為不合格。
二、混凝土結構實體質量控制要點
(一)檢測鋼筋保護層厚度時的質量控制
檢測鋼筋保護層厚度時的質量控制。為了避免在鋼筋保護層厚度部分檢測出現差錯,在具體組織工作人員進行混凝土實體檢測的過程中,注意有效控制鋼筋保護層厚度的檢測部位,也就是在有效控制柱、梁、墻等這些構件的檢測部位時,還要嚴格依據檢驗數量的要求,對施工單位所選擇的具體位置予以控制。如在對板類構件予以檢測時,注意保證所檢測的構件數量在6件以上,并且在具體檢測每個鋼筋時注意對其特定部位予以檢測。
(二)混凝土結構檢測時的質量控制
為了保證混凝土結構檢測準確,首先,要對檢測單位資質予以了解,確定檢測單位是否具有較高的檢測能力和檢測經驗,從而選擇適合的檢測單位,與之進行合作;其次,要求檢測單位選擇優(yōu)秀的檢測人員來負責本次工程混凝土實體檢測;最后,在具體進行工程混凝土實體檢測中,對可能出現質量問題的環(huán)節(jié)或部分予以嚴格控制,以便檢測人員能夠做出正確的反應,如有效控制細節(jié)、做好方法選用等,以此提高混凝土結構檢測的精準性。
(三)有效控制檢測時間和檢測部位
工程混凝土結構實體的檢測是一種驗證性的檢測,所以,檢測時間和檢測部位對混凝土結構實體檢測有一定影響。為了提高混凝土結構實體檢測的精準性,應當嚴格按照檢測要求,并且結合工程實際情況來選擇適合的檢測時間和檢測部位。
三、結語
無論是從理論角度還是從實踐角度,混凝土施工檢測都至關重要,有利于保證實體工程質量達標。所以,面對當前混凝土實體檢測容易出現的情況,應當加強對鋼筋保護層厚度和混凝土結構檢測質量的控制,盡可能規(guī)避不良因素,獲得精準的檢測結果,準確反映混凝土實體強度,為更好地建好工程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林財勇.混凝土結構實體檢測的回彈[J].建材與裝飾,2016(21):72~73.
[2]余世華.結構實體檢測及檢測方法研究[J].科技與創(chuàng)新,2015(12):85~86.
[3]尚靜媛,陳倩,文超,雅菁.混凝土結構實體強度檢測方法實驗對比分析[J].天津城市建設學院學報,2012,18(04):275~279.
[4]牟樹明.結構實體檢測及檢測方法探討[J].建筑監(jiān)督檢測與造價,2008,1(06):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