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斌 徐媛媛
[摘 要] 紅色影視作品是實現(xiàn)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載體,代表國家的主流意識形態(tài),其內容反映國家的政治文化、民族精神、時代精神以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紅色影視作品始終跟著黨的思想走,并且與時俱進,代表著先進文化,以其特有的感染力,有效吸引廣大群眾,對群眾進行積極的引導,引起觀眾的情感共鳴,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提高人們的精神生活質量,激起人民的愛國主義情操,樹立振興中華的責任感。
[關 鍵 詞] 紅色影視作品;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具體途徑
[中圖分類號] G648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13-0182-02
紅色影視作品的創(chuàng)作來源于我國優(yōu)秀的革命文化,而如今影視作品呈現(xiàn)多元化的狀態(tài),其中紅色影視文化以思想性、藝術性、娛樂性為基礎,紅色影視文化具有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在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實現(xiàn)方面有著獨特的作用。[1]
一、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一)意識形態(tài)功能
公民政治意識的教育。觀眾通過影片,學習正確的理論知識,提高政治素養(yǎng),了解我國的政治文化,擁有正確的政治觀點,堅定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從而提高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培養(yǎng)公民的民族自豪感和責任感。
國家觀念的強化。在經濟全球化、價值多元化、文化多樣化的社會大背景下,紅色影視作品向觀眾展現(xiàn)了中國革命進行的艱難歷程,成功是無數仁人志士用鮮血換來的,讓觀眾增加對歷史的了解,對社會主義的理解,對共產黨的認識,加強對國家的認識,提高對國家的歸屬感以及認同感。
(二)社會發(fā)展功能
紅色影視的社會發(fā)展功能主要從“將其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個手段,通過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促進社會的發(fā)展”。
(三)提高個人思想境界,豐富精神生活
愛國主義教育。通過影視作品,可以激發(fā)觀眾的愛國情懷,培養(yǎng)民族責任感。一些以抗戰(zhàn)時期的正面人物為主題的影片,主要是體現(xiàn)了主人公以其堅定的政治信仰和理想信念給了人們以明確的政治引導。愛國主義在今天有了新的內容,其主要表現(xiàn)是: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積極參加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積極投身促進祖國統(tǒng)一大業(yè)。
思想道德教育。紅色影視作品還對個人有思想道德教育作用。紅色影視作品是革命文化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有利于引導樹立正確的三觀,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一部分,代表著國家的主要意識形態(tài)和價值取向,有利于我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如《亮劍》,亮出的是氣勢,是膽略。我們在生活和學習上遇到挫折和困難,也要有這種不服輸敢亮劍的精神,迎難而上,乘風破浪濟滄海。這些影視劇不僅感人至深,而且是提高人民群眾思想政治素質的獨特教育資源,它擁有的這些特殊教育功能是提高人民群眾思想政治素質的有效載體。
二、在實現(xiàn)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中遇到的問題
(一)紅色影視作品質量參差不齊
過度看重商業(yè)價值,忽視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隨著經濟的高速發(fā)展,影視產業(yè)也發(fā)生了巨大改變,首先是影視作品百花齊放,觀眾選擇空間變大,部分導演為了盈利,把紅色影視作品當成快餐影片來拍,看重其商業(yè)價值而非教育價值,沒有充實的紅色文化內涵,使得部分紅色影片空、大、泛,這樣的紅色影視作品失去了它的思想引導價值。[2]
(二)影視教育的局限性
紅色影視在發(fā)揮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主要采取的是影視教育的方法,影視教育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傳統(tǒng)教育方式的不足,但是仍然有不少缺陷。[3]
1.影視教育方法在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生動性和接受度的同時,減弱了信息的接受效果。紅色影視中一波三折的劇情、扣人心弦的故事,從而使乏味的語言文字信息生動起來。但是,對于注意力容易分散的人來說,圖、文、聲并茂的表達方式使他們沉醉其中,而忽略了電影真正的內容與主旨,很難使人們有效接受教育信息。[3]
2.“以情感人”引起觀眾的情感共鳴,并且讓觀眾把紅色影視作品的觀念和主旨內化為自己的思想,在行動中體現(xiàn)出來,這一點,是我們研究的難題。想要發(fā)揮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最基本的方法便是引起觀眾的情感共鳴,通過劇情打動人們,使人們對仁人志士的大義奉獻,對民族的奮斗產生認同之感、崇敬之感、自豪之感,這樣情感的產生是傳播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絕佳契機。但是,單一地依靠影視的方法其效果不夠明顯,因為情感保持的時間較短,如果不能及時內化為觀眾自己的思想,這種情感便會慢慢消退。因此,僅僅由影視改變人的行為是非常困難的,但是可以作為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的一個驅動因素,但不能取代常規(guī)的教育。
3.紅色影視作品所傳導的教育信息是一個片段,一段時間內發(fā)生或存在的現(xiàn)象,缺乏一個完整的體系。就紅色影視作品本身來說,作為藝術形式,它并不是說教形式的,并不會有條有理地集中傳遞價值觀,而是將思想政治教育想表達的內容內隱于影片當中。其思想可能分布在影片的任何時間段,可能是片段分布,也可能是穿插式的分布,所以片斷化的紅色影視作品,不連續(xù)、不系統(tǒng)成為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主要缺陷。
三、對紅色影視作品實現(xiàn)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路徑探析
(一)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高紅色影視作品思想高度
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堅定紅色影視作品的政治方向,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當代愛國主義新內容和時代精神,才能保證紅色影視作品的正確方向,這是做好作品的必要前提。
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如同溶解到各種食物中的鹽,形式多樣,方便吸收。一部好的紅色影視作品,除了要把握正確的指導思想,還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有作品本身的意蘊,把握好作品的主題和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融合,做到寓理于情,合乎劇情,于不動聲色間自然而然地滲透主流思想,這是紅色影視作品重要的目標和其價值體現(xiàn)。
尊重歷史事實,適當進行藝術加工。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氣概,體現(xiàn)在當代人對歷史的態(tài)度上。紅色影視作品的內容,主要以歷史革命和英雄事跡為主,這需要以嚴肅嚴謹的態(tài)度,慎重對待,尊重基本歷史事實,正確認識革命斗爭,珍惜前輩的勝利果實,真實地反映歷史,擔得起責任,經得起稱贊。在尊重客觀事實的基礎上,可以加入時代精神,與時俱進,讓以前的思想煥發(fā)新的風采。
(二)優(yōu)化紅色影視作品的傳播方法,增強作品的教育影響
加強對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重視。開發(fā)紅色影視作品的相關節(jié)目,可以把紅色影視作品列為教育題材,讓觀眾更直觀、更快速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在提高思想政治學習效率的同時提高學習教育理論的興趣。
優(yōu)化紅色影視作品的傳播方法。從傳播角度強調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實際上改變了以前通過宣傳來影響人的方式,宣傳更多的是一種單向的、灌輸式的方法,而傳播則強調互動性。強調紅色影視的傳播方法,改變傳統(tǒng)的紅色影視的傳播方式,依據觀眾身心發(fā)展特征選擇最適合的傳播方法,提升紅色影視傳播的廣度和傳播效力?,F(xiàn)代傳媒的發(fā)展建立在技術高度發(fā)展基礎上,它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人們接受信息的空間距離感和時間差別感,從而實現(xiàn)了信息流通的同步性,縮短了人們之間的時空距離。優(yōu)化紅色影視作品的傳播方法,要從適合觀眾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出發(fā),對不同的群體采用不同的傳播方式。
(三)提升紅色影視作品的質量
制作滿足觀眾對高水平文化需要的精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chuàng)作導向,而精品之所以“精”,就在于其制作精良、藝術精湛、思想精深。紅色影視工作者要耐得住寂寞,創(chuàng)作的影劇要經過千錘百煉,以達到提高人民精神生活質量的目的,爭取創(chuàng)作出更多能夠反映中國人審美追求、體現(xiàn)中華文化精神、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念,集藝術性、觀賞性、思想性于一體的優(yōu)秀作品。
加強紅色影視作品的創(chuàng)新。隨著生活格調的不斷改變,紅色影視工作者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想以自己的藝術個性進行創(chuàng)新,而文藝的一切創(chuàng)新,歸根到底都直接或間接來源于人民,紅色影視作品的創(chuàng)新也不例外,這就要求紅色影視的創(chuàng)新要反映人民心聲,堅持為人民服務,創(chuàng)作積極、健康體現(xiàn)社會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紅色影視作品。
參考文獻:
[1]焦眉.江蘇影視產業(yè)與地域文化互動機理及優(yōu)化調控[D].江蘇師范大學,2017.
[2]饒曙光,李國聰.2003年以來的中國電影產業(yè)流變與市場走向[J].藝術百家,2017,33(2):10-34.
[3]劉宗靈,王偉民.紅色資源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作用探析[J].四川文理學院報,2017,27(5):109-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