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春
故鄉(xiāng)的歌是一支清遠的笛,總在有月亮的晚上響起……”隨著年輪的增加,月涼如水的夜晚,席慕蓉的《鄉(xiāng)愁》常常撥動心靈深處的琴弦,打開關于故鄉(xiāng)蚌村的影像。
蚌村沒有河流,卻有兩口清澈的水井。每到清晨或黃昏,挑水的人們來來往往。嘎吱嘎吱的擔水聲、歡笑聲,以及水桶撞擊水面的聲音,像清亮的井水一樣,干凈而又悅人心海。挑水的人,帶著期望而來,滿載希望而歸,去澆灌生活的花朵。
蚌村的小巷不多,我卻有著悠長的記憶。石板鋪成的路,我家在小巷的一頭。小巷的另一頭是一個場院,有草垛,有糞堆。兒時的我和小伙伴們是不知道臟的。你追我趕,爬上爬下,樂此不疲。鉆草垛,爬糞堆。玩躲貓貓的游戲,草垛是最好的藏身之所。爬糞堆,學著黑白電影里的情景,努力搶占制高點。場院,灑下童年的陣陣歡歌笑語。
蚌村的房屋錯落有致,掩映在桃樹、李子樹、竹林中,我最喜歡的是村中的老屋。老屋的老在我眼中像是一個人的安靜與慈祥。它靜靜地立著,訴說著村莊的古老。但事實是老屋究竟是什么時候蓋的,村里的百歲老人也不能證實,也許它有幾百年的歷史吧。兩層土木結構的房屋,四合院,雕花的門窗、昂起的飛檐在村中是獨有的。天井用平整的石頭鋪成,也許是歲月的打磨,變得極為光滑。兩架木質的板梯,踩上去,結實堅固。每一棵柱子都是木頭的,黑色的木頭,也許是上了什么特殊的顏料吧,一直完好無損。柱腳石都是圓形的石頭,有的雕著花形圖案,有的刻上鹿的形狀。也許,每一個圖案,都代表著一種期許,一種吉祥。
蚌村花開四季,四時不同。春的姹紫嫣紅,夏的濃情蜜意,秋的十里飄香,冬的奪目耀眼,每一季的精彩輪番上演。蚌村的桂花在花中自有盛名。八月桂花,未見其花,先聞其香,一陣陣,在風里傳送。
記憶中,蚌村的桂花樹大概有八九棵,小學校內的兩棵獨具特色,蒼勁的枝干彰顯著它在歲月沉淀后旺盛的生命力。每到八月,濃綠的葉子下開滿密密麻麻的黃色花朵,一個個花倉似乎寄托著一個個美麗的祈望,化作了生活的力量。原來,這里并不是學校,是一個廟宇,人們認為這里是山腰生出的平地,背有靠山,前可看片片良田,是一塊旺地,于是拆了廟宇,建成學校,先前的兩棵桂花樹因久受香火熏陶,也算留個紀念便被保留下來。不承想,它越長越茂盛,像人們生活中邁開的步伐,校園的師生對它呵護有加。
隨著時光的流逝,奮斗、輾轉與奔波,故鄉(xiāng),我再不能長久地宅居它的心扉。每一次短暫的停留,我只能用快門記住它或滄?;蚯啻旱娜蓊仯@一張張影像,成了我打開封存于心底故鄉(xiāng)情懷的鑰匙,成了我寄托鄉(xiāng)愁的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