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vin Ma
藝術家刁德謙 (David Diao)于2017 年創(chuàng)作的兩件布上 丙烯、乙烯與絲網印 刷作品Superematist Herman Miller(左)與 El Lissitzky/Herman Miller(右)
早年成名于紐約藝術界,屢變屢新,逐漸形成了個人印記和 多種元素并置的抽象風格。“藝術家創(chuàng)作,不可避免會帶著過去的‘陰影?!?/p>
如何跳出“陰影”找到出路?這是刁德謙一直思考的問題……
今年75歲的 刁德謙拍攝當天隨意選 擇的上衣顏色與其最新 作品Lissitzky Curves& Herman Miller 2中使 用的“水綠色”不謀而合
在香格納畫廊見到刁德謙時,湖藍色Polo短袖衫配牛 仔褲,架著眼鏡的臉龐雖有皺紋,卻并不顯75歲“高齡”的樣 貌。他平和謙遜地導覽,頗有點兒老師講課的意味,中英文 穿插,自如地數起他畫中的“英雄們”以及種種故事和標識。
“MyHero”,他用這個詞來指代自己欣賞的設計、藝術 大師。從一組并置、創(chuàng)作年份跨度近20年的“沙發(fā)”開始,他 講述起他鐘愛的vintage家具,設計者George Nelson是他心目 中的設計英雄;“永遠的朋友和鄰居”講述的是藝術家Stuart Davis和Ad Reinhardt,他們是他口中“了不得的藝術家”,而 他心儀多年的“藝術英雄”自然少不了抽象畫家BarnettNewman和El Lissitzky:前者于1965年在巴西圣保羅雙年展上的6幅作品被他改裝重 組為一幅新作;而后者有名的曲線,則被分別與美國著名家具品牌 Herman Miller的Logo、著名建筑UNESCO2的俯視圖組合,并置成新的 視覺圖像。
沙發(fā),81×183cm, 布面丙烯,絲網印刷, 1999,刁德謙
諸多生活中的素材被運用到作品之中:建筑師Marcel Breuer設計 的惠特尼博物館標志性的“窗”被他借用;印刻著“百花齊放”字樣的 圖章;貼有刁德謙外祖父和其著作《圣學淵源》的圖像……在藝術先 祖引領的脈絡之外,作品中更透露出家族、地緣的氣息。就連展覽名 稱“遠祖的陰影”也取自前蘇聯導演Sergei Parajanov的同名電影。
“我不怕別人評論,藝術作品總被說得很神秘,但我喜歡直接、 公開地表達。”對于作品中眾多借用的元素,刁德謙無疑經受過質 疑,但時過境遷,如今的他顯得深思熟慮:“我希望我的作品既簡單 又豐富,它們是給那些真正懂得的人看的,而不是讓所有人都試著 去理解?!?/p>
循著刁德謙的講解,作品被他拆解為不同的藝術碎片,或許元 素來自“先祖”,但經過他奇妙化解之后,又變幻出新鮮的樣貌。比如 深藍色畫布背景上,一扇從惠特尼博物館借來的“窗”兩端分別寫著 1973和2014,分別是美術館第一次和最后一次舉辦雙年展的年份(刁 德謙的作品兩次均受邀參加),似乎將他40年的藝術之旅濃縮于此; 原本巨大的窗被縮小,又隱約含有戲謔意味,也許正意味著“40年跨 度,不過一道窗口的距離”。而“在1965年的圣保羅雙年展上的巴奈特 紐曼繪畫”中,Barnett Newman的6幅畫被重新安排,形成新的結構和 樣式,刁德謙講出的卻是另一個故事:當年,被邀請參展的Newman 曾言“并不想被納入體系”,但陪同他參展的5位年輕藝術家日后聲名 大噪,“所以,我真正感興趣的并非藝術史上的大事件,更多反而是 小傳聞,我會找到自己的小角落去表達?!?/p>
3年前,他的大型回顧展在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舉行,系統呈現 了他50年的作品。之后回顧,他覺得當時個人傳記色彩太過濃重,但他 真正感興趣的遠不止于此,“我真正的興趣其實是質疑藝術性延伸的 維度,這與我的個人經驗交織,又受限于生活中不停轉變的事件。同 時,我不希望我的作品全部討論繪畫,我對建筑、家居、文化、人性、八 卦,對擴大化的文化領域都感興趣,我想繼續(xù)呈現這些豐富的主題?!?/p>
所以,這次展覽既會挖掘過去作品中未完成的部分,也會接受 來自不同領域的“英雄們”的影響,而試圖激發(fā)出作品不同的面貌。 對于兩幅新作“未組裝的柏林椅”和“隱匿于眼前”,刁德謙于荷蘭風 格派代表人物Gerrit Rietveld的作品中受到啟發(fā),也在涂刷的顏色中 留有空隙,以表達對未來的不確定性。但眼下,他想加快腳步:“不是 往回走,而是去把空白填滿,去完成我的工作,去更深地理解。”他平 實地說到年齡,談到死亡,卻仍舊有一顆年輕活躍的藝術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