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慶嶺
泥土的聲音,就是人類靈魂的聲音。它,噙著淚,滴著血,昂著頭。
——題記
(一)
行大道,而
至貧,至微。而后,至簡,至偉。
父體于天,母體于頑石,祖體于大山,太祖體于宇宙本源。泥土,卑微,卻又大氣磅礴。泥土,身藏無窮的堅韌,懷揣不盡的想象。泥土,永恒的一生,全是夢境的集合體,初心的沉積物。
泥土終生的使命,就是將一切不可能,玄幻為優(yōu)秀。
讓虛無成為真實;
讓分裂成為團結(jié);
讓堅硬成為柔軟;
讓呆滯成為生動;
讓丑陋成為美麗;
讓死亡,煥發(fā)出勃勃生機。
(二)
當年。
滄桑巨變,在泥土成為泥土之前,泥土的家族有著怎樣轟轟烈烈的歷史?又有著怎樣可歌可泣的榮光?
無休無止地旋轉(zhuǎn);
無休無止地凝煉;
無休無止地爆發(fā)、噴涌、冷凝、裂變。
然后,又是無休無止地大平靜——大重組,大禁錮;乃至被大踐踏;
乃至無休無止地丟失掉高大,丟失掉堅硬,丟失掉飛翔,丟失掉尊嚴;
再無休無止地,將一切交由風雨,交由四季,履盡天下冷暖……
泥土,為最終成為泥土,而默默地
砥礪奮進,引吭高歌。
(三)
是的。
所有的泥土,必先從微小做起,自獨立起步。
由天體到大山,由大山到石子,由石子到細沙,再由細沙經(jīng)無數(shù)次的死亡,無數(shù)次的再生,它們必須一步一步渺小下去,深刻下去,被整個世界蔑視下去……
這不是厄運,這是高蹈,是形而上,是升華,是靈魂的圖騰。
是的。
泥土必先從卑微做起,才能找到自己的本性。
于是,大合唱來了,大集結(jié)來了,從高空跳下,從風雨中濾出,從大地無數(shù)次的裂變中罹難逃生,集合壯大,魂牽夢縈。
——億萬年地沉積啊;
——無休無止地沉積啊;
——集體主義地、國家主義地沉積??!
——山地,陸地,
梯田,三角洲,高原,小平原,大平原,一代一代,追逐著永無休止的地平線……
最終——
泥土,有了自己的家園,有了自己的民族。
走向世界大同。
(四)
這些——
心心相印的泥土啊!它們手拉手、肩并肩,不分男女,不分老幼,不分膚色,不分語言,就像永遠都似曾相識而又親密無間的旅人、友人、族人、國人、家人,集結(jié)成一片又一片的遼闊,壯大成波濤壯觀的土地,而
——絕不計較高低;
——絕不計較貧賤;
——絕不計較國籍。
把團結(jié),打造成——永恒的經(jīng)典。
泥土啊,在運用各自無聲的語言,敘述著各自的經(jīng)歷與遭遇,敘述著各自的今生來世,嘆息滿載往事,反思淬火艱難,在低頭中,昂然一生的奇跡。
世界你就嘈雜吧,世界你就大都市吧!繁華吧!
命運,你就蹂躪吧!踐踏吧!
“我們永遠與大地同呼吸!”
“我們永遠臣服于低處的腳下!”
(五)
泥土本身,就是泥土的夢想。
讓那么多的種子萌發(fā);
讓那么多的果實懸掛;
讓那么多的花朵爭艷;
讓那么多的小草蔥郁;
讓那么多駝背的腰、滴落的汗水、殷切的月光,幸福地飛翔;
讓“民以食為天”的古訓持久,而后安康。
泥土,跋山涉水,前赴后繼,一路前行。
風,在向它揮舞著鞭子;霜,在向它施射凜冽的梭鏢;雨,在向它吐著骯臟的口水;雪,口吐狂言——它要抹去世間的一切……
泥土,昂首前行。
從東半球到西半球,從北冰洋到南極洲,從盤古到三皇,從五帝到共和,經(jīng)過千朝萬代的圍追堵截,泥土,洗盡鉛華,靜如處子。
泥土的夢想,即是泥土的本身。
(八)
泥土,只,親近泥土。
億萬年來,誰也無法改變泥土的這種執(zhí)著與清白。
泥土之下,埋著陽光,埋著風雨,也埋著肥沃,埋著大器。春天,它們把自己翻出來,任人間獲取,冬天,再把自己藏起來,讓思考成為永恒的養(yǎng)分。
有些人習慣于站在泥土之上。但,他們不知道他們終究會埋在泥土之下。然而,即便是那時,他們也不會被泥土收留,成為與泥土格格不入之人。
泥土,只喜歡泥土一樣的人,因為泥土一樣的人,有著泥土的本性,當然包括他們的骨頭、血與肉、靈與魂。一身泥土的人,會一生離不開泥土,他們滿腦子的泥土,說出的話、做出的事兒、唱出的歌、畫出的畫、寫出的詩,全是一襲的泥土味兒。唯有泥土——才是他們終生信奉的真理。
看看蚯蚓吧。
它,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生,是活著的泥土,死,是再生的神明。
(九)
不向往高大。
只向往卑微。
泥土,習慣于大孤獨。
它的堅守,乃天下無限絕妙的智慧。
它不乞求存在的高低,更不期待花樣的榮耀。
正如
刻進石頭的名字,永遠都成不了不朽。
哦!泥土,只屬于大地的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