廚花君
在自然中勞作,既愉悅身心,又啟發(fā)思考——像我這等上課喜歡做小動作的菜農,揮上幾鋤頭就要抬頭看看四周,蚱蜢跳,蝴蝶兒飛,一片葉子被風吹過來,看到什么都能浮想聯(lián)翩,特別奇妙的是,眼前的景物,經常能與記憶中的某個片段忽然聯(lián)結起來。
比如,一棵生病的棗樹。
小時看豐子愷的畫,大樹被斬伐,生機并不息。據(jù)其女兒豐一吟回憶,這幅作品確有實事,乃是畫家出門,路遇兩小兒對著一株大樹指指點點,原來是斷木之上又發(fā)新葉,此情此景,正合當時政局,遂有此畫。
這個春天,當我在園子里看到棗樹根部發(fā)出一叢新綠時,讀過的詩、看過的畫,一時都到眼前來。
這棵棗樹是鄰居家的饋贈,移栽進來時已經是成年果樹,早春種下,萌芽抽葉后,還少少地開了幾朵花,到了秋天,枝頭高高掛起一粒馬牙紅棗,令人對來年的豐收滿懷期望。
順道說一句,這粒棗我沒舍得自己吃,奉與國慶節(jié)前來視察的母上大人。老太太仔細地品嘗了一番,然后迎著我滿懷期翼的目光,緩緩吐出三個字:“不太甜?!?/p>
不太甜……不太甜它也是我們自己園子里的棗。再說,試果總會有這樣那樣的缺點,明年適應了環(huán)境,進入盛果期,味道肯定就不一樣了。
翌年暮春,棗樹上果然綴滿了綠白色的花,棗花開得很隱蔽,只有米粒大小,卻很耐看,綠瓣作五,正合五福之象。花蕊挺立,吸引蜜蜂往來其間,走近棗樹,便聽聞一片嗡嗡之聲,正是繁華氣象。
然而,繁華中卻有隱憂,主樹之側,原來形態(tài)舒展的一條大樹枝,短短幾日縮成了團狀,樹葉變得又黃又密又小,而且全簇擁在主枝之上,遠看像是突然長出個大型鳥窩。
不需要有經驗的果農,我就能判斷病癥:棗瘋病。這是棗樹最常見也最令人頭疼的病害,用科學的語言解釋,它是一種類菌原體感染病,病菌會使花芽轉為小葉,芽萌發(fā)為小枝,發(fā)展到后來,棗樹大枝枯死,整個樹干上密密麻麻地長滿爆炸狀的細碎小葉,整株棗樹狀若顛狂,所以被形象地稱為“瘋”。
棗瘋病一出,徒呼奈何哇。
這并不是我第一次見到棗瘋病。之前,朋友邀我去胡同里的小院做客的一個重要原因,便是去診治院中的大棗樹。多年樹齡,已經長到十幾米高,一片濃綠格外養(yǎng)眼。然而,站到天臺上看著樹冠頂端的幾叢瘋病枝,我們只能遺憾地搖頭,最后勉力鋸掉了病枝。
近年來,由于城市居住環(huán)境的改變,老北京四合院里常見的棗、柿這類極有故都風情的果樹,幾無存身之地,偶有一些遺留的,也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日漸凋零。
棗瘋病一旦發(fā)作,難以治愈,所以棗園的通常做法是盡快徹底根除,以免傳染其他棗樹。我們園子里好在只有這一棵棗樹,又暫時找不到壯勞動力來挖樹,所以采取的是“假裝沒看見”療法,偶爾路過的時候鼓勵它一下:棗棗,你要堅強!
顯然,這種消極療法不太管用,從春到夏,瘋葉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迅速地占領了全樹,未到中秋,棗樹已滿頭枯黃,而我也已經想好了,來年開春翻耕時,請個工人來讓它安息吧。
孰料春天再次來臨的時候,棗樹展示了它頑強的生命力,在根部,悄然發(fā)出一枝新綠。細看枝葉,似乎已經擺脫了棗瘋病的陰影,葉片大小正常,枝節(jié)距也很合理。
棗瘋病有可能自愈嗎?翻閱所有的農業(yè)書籍,得到的答案都是否定的,頂多是一句“極難自愈”,然而,我還是愿意忍受滿眼翠綠里一株枯樹挺立,讓這棵棗樹休養(yǎng)生息,等待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