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愛情是人類最美好的感情之一,愛情又具有私密性與復雜性的特點,這就意味著教育者在實施愛情教育的過程中如果純粹說教,過于直白,不但教育的效果不好,還可能增加他們的叛逆性,甚至起到推進作用。語文教學的直觀性,審美性,體驗性使得愛情教育能達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效果。語文教材中又有大量語言優(yōu)美,形象豐滿,意境深遠的愛情作品,通過教師課堂引導可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培養(yǎng)學生形成完善的人格。
我通過研究有關的愛情文學作品,探究愛情到底是什么,文本中的人物如何對待愛情,中學生應該如何對待愛情,明確愛情作品的教育意義是通過賞讀愛情作品之美,讓學生體會愛情的純潔、高尚、美好,通過愛情作品中人物的愛情觀分析,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愛情觀。
關鍵詞:愛情教學;愛情觀;中學生;責任
一、 愛情教學的必要性
(一) 愛情的含義,愛情教學的內(nèi)涵
千百年來,人們對愛情的贊美與謳歌數(shù)不勝數(shù)。愛情是美好的,值得我們?yōu)橹冻?。愛情是人人所向往追求的,不分年齡,不分男女,都有追求愛情的權利,包括中學生在內(nèi),我們不能鄙視他們的愛情,也不能強制他們的愛情,但我們可以引導他們?yōu)閻矍槎龊脺蕚?,理智選擇,從而走向幸福的人生。
那么客觀理智的愛情是怎樣的呢?有人已經(jīng)給出,我們不妨借鑒來。“愛情是指經(jīng)濟獨立,人格成熟的兩個異性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交往,彼此有了深入的了解,從而建立起來的持久的親密的關系。”從定義中,我們可以確定真正的愛情產(chǎn)生于成人之間,有獨立的經(jīng)濟基礎,能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任,同時還揭示了愛情的持久性。這正是我們進行愛情教育的方向。它涉及審美教育,比如完善自我;也涉及道德教育,比如責任心;也有人格方面的完善,比如追求自由平等、自尊。
由此我們可以明確愛情教育的內(nèi)涵:愛情教育作為一種深層次的人文關懷,是一種高雅的審美教育。通過鑒賞感受作品中那美好純潔的感情,引發(fā)學生對愛的思考和品味,使之趨向一種健康,高尚,優(yōu)美的生活境界。
(二) 愛情教學勢在必行
高中階段是個敏感而又缺乏清醒認識的階段,稍不注意,就會墜入“愛河”,而且還可能陷得很深,無法自拔。再加上社會環(huán)境中愛情因素的催熟,加速了中學生生理和心理的過早成熟。家庭中父母要么打壓要么放縱,結(jié)果總是帶來很多問題。
因此,愛情教育刻不容緩。語文教材中愛情篇目的選入,就是為了讓學生對于愛情有所認識,并形成自己的價值評價標準。
二、 語文教材中的愛情題材作品
(一) 語文教材中愛情題材作品及其特點
語文教材中,無論過去還是現(xiàn)在,都選有表現(xiàn)了愛情的經(jīng)典文學作品。僅舉高中的語文教材:詩歌有:《長相思》《醉花陰》《聲聲慢》《雨巷》《長恨歌》《再別康橋》《氓》《關雎》《迢迢牽牛星》《鵲橋仙》《雨霖鈴》《無題》《錦瑟》《孔雀東南飛》等;小說有:《邊城》《林黛玉進賈府》等;戲劇有:《雷雨》等。可見,教材中一直不缺乏愛情的內(nèi)容,利用這些教材,我們足可以讓學生從中了解和體會到愛情的各種滋味了。
這些古今中外描寫愛情題材的優(yōu)秀篇目,語言精美,情感真摯,像一支支古老而又清新的歌曲,撥動著人們的心弦。非常適合審美教學。同時,高中語文教材中所選的愛情題材作品,符合當代學生身心發(fā)展,符合新課程理念,能順應時代發(fā)展。
這些作品形式多樣,內(nèi)容紛呈。有的表現(xiàn)愛情的美好純真,比如《邊城》《涉江采芙蓉》《林黛玉進賈府》《關雎》等;有的表現(xiàn)愛情的忠貞,如《孔雀東南飛》《長恨歌》;有的表現(xiàn)愛情的責任感,如《氓》《雷雨》;有的表現(xiàn)愛情需要付出和等待,如《無題》《迢迢牽牛星》等,文中人物的愛情觀,愛情語言,愛情行為都會對學生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需要我們老師加以適度的引導,幫助學生形成正確而穩(wěn)定的愛情觀。
(二) 愛情題材作品的教育意義
1. 愛情作品之美,讓學生體會愛情的純潔、高尚、美好。
我們總希望在學生心靈灑下真善美的種子:大自然是美好的,我們教學生去領略;社會是美好的,我們教學生去熱愛;而愛情,作為人類情感中最美好的事物,我們何不也坦然教學生去欣賞呢?通過生動的形象,優(yōu)美深遠的意境,鏗鏘有勁的韻律,多變暢達的手法,去欣賞文中所蘊含的意境美,人情美,進而領會愛情之美。讓學生明白愛情就像陽光,就像鮮花,它不可怕,更不可恥,對美好愛情的向往也正是健康心態(tài)的表現(xiàn)。
2. 通過賞析愛情作品中人物的愛情觀,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愛情觀。
沒有人生來就懂愛情。正因為不懂得愛,不明白什么是真正的愛,所以才更需要開展愛情教育。愛情題材作品中人物的愛情觀對學生有一定的啟發(fā)性,在教師的引領下,更容易形成正確的愛情觀。林黛玉追求純真自由的愛情,讓人向往。翠翠那種朦朧、動人、質(zhì)樸、無邪的愛與這些十七八歲的中學生的心是那么貼近;氓對愛情的三心二意,引來學生的鄙視與不恥;《關雎》寫“君子”對“淑女”的追求,求之不得時,“輾轉(zhuǎn)反側(cè)”的苦惱,以及求之既得的喜悅,是一種很理想很“規(guī)矩”的愛情;《孔雀東南飛》中劉蘭芝、焦仲卿對愛情的專一讓人敬佩;《雷雨》中的亂倫之情引人深思……
這些主人公對愛情的態(tài)度經(jīng)過師生共同探討和教師的引導,孰是孰非便很明了,一種正向的愛情觀導向注入學生心中。
3. 通過教師引導,培養(yǎng)責任意識。在學生的“情感浪潮”即將到來或正在到來之際,通過愛情教育向他們傳達正確的認識,可以避免學生隨意支配自己的感情,也就避免了為情所困或因情起性的沖動,我們要教育學生真正的愛意味著關心、尊重、責任和了解。
在學習《氓》這首詩時,我讓學生說說自己對氓這個人物的看法,思考詩中女主人公的做法有沒有不妥之處?學生談到了責任的問題,也說到了女主人公在愛情方面失去了自我,在探討過程中每個人心中都支起了一桿天平。
4. 在學生心中埋下一顆平等自尊的種子,等待收獲平等自尊的愛情。蘇霍姆林斯基在《給女兒的信》中所揭示的愛情觀:相互愛慕、彼此忠誠、生死不渝,無論何時都應該是值得追求的愛情最高境界?!犊兹笘|南飛》中的主人公之所以令人們念念不忘,一方面是他們對愛情的忠貞,另一方面便是女主人公追求愛情婚姻的平等自尊,令人敬佩?!睹ァ分信魅斯统闪藧矍榈呐`,最終被拋棄。通過這些作品的賞讀,學生平等自尊的愛情觀逐漸形成。
參考文獻:
[1]蘇霍姆林斯基.蘇霍姆林斯基選集[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作者簡介:
南偉萍,陜西省渭南市,陜西省渭南市華州區(qū)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