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錦
賈樟柯決心離開北京。
來北京20年后,他才有了這個打算,要搬回到故鄉(xiāng)汾陽,理由是霧霾。
“可汾陽的空氣也不好?!庇腥藢@個理由不以為然?!安唬冗@邊好太多了,一定要消除對汾陽的誤解,”賈樟柯語氣帶笑,“而且我住村里。”
住在村里的賈樟柯開了家飯館,叫山河故人。進門一落座就能捕捉到玻璃罩里一字排開的9座獎杯,這是影片《山河故人》的成績單。賈樟柯當然沒時間經營飯館,但這里處處有他的痕跡,菜單里每道菜都是他挑的,比如“賈科長推薦:清水桃仁”,青灰色墻上掛著海報劇照和他的照片,二樓的書架上有他挑的書。
飯館開在賈家莊,賈樟柯也住在賈家莊,這兩年里,他保持著固定的寫作節(jié)奏,從每天下午兩三點開始,那是他思維最活躍的時刻,偶爾也會待在山河故人的二樓,一直寫到天黑。
比起灰撲撲的汾陽縣城,賈家莊道路寬闊,安靜閑適,天空也更藍。賈樟柯喜歡在一條路上散步,路邊是兩排挺拔的白楊樹,走路的時候能聽到遠處傳來的民歌,他覺得享受。
從年少時拼命逃離故鄉(xiāng),到成年后拍攝所有電影的語境都選擇故鄉(xiāng),再到45歲時重返故鄉(xiāng),這些年,賈樟柯始終以不同方式和故鄉(xiāng)汾陽保持著一種連結,他出走,再回來,半生過去,最后真正接納了這個地方。
01疲倦
為了新片《時間去哪兒了》的上映,賈樟柯再次長時間離開汾陽。連續(xù)的采訪結束后,他已經有些疲倦,不自覺陷入思索。
賈樟柯的疲倦或許由來已久,從1995年拍第一個短片開始,他的生活保持著同一種節(jié)奏:寫劇本、看景、找演員、建組、拍攝、宣傳。這一切結束后再開始下一輪,循環(huán)往復。
與此同時,他還需要和一些力量進行博弈?!稌r間去哪兒了》是他第四支在國內上映的片子,第一支是2004年的《世界》,很多人記得那次發(fā)布會上他哭了,因為“8年拍了4部電影,這是第一次在國內公開上映……”
2013年,為了宣傳《天注定》,他曾經一個月飛7個國家,接連不斷地接受采訪,甚至頗有信心地宣稱,電影一定會在國內上映。但后來《天注定》的公映被取消,賈樟柯去了一趟廣電總局,回來再面對媒體時,上映的問題被回避了。
那時,在沃爾特·塞勒斯拍的紀錄片《汾陽小子賈樟柯》里,《天注定》禁映后,賈樟柯疲憊不堪,他坐在沙發(fā)上嘆著氣,抽煙,遲緩地吐著煙圈,“我可能需要大的調整……徹底離開一段時間。”這20年的生活一直都是電影,他感覺疲倦了,想慢下來。
回到故鄉(xiāng)也許是一個慢下來的方法。去年春節(jié),賈樟柯就是在汾陽度過的,每天奔走在親朋好友的聚會里,這幾年,他越來越喜歡這樣的聚會,在酒桌上劃拳,高聲嚷嚷,充滿了煙火氣。
也是在拍攝《天注定》前后,賈樟柯意識到,他需要回到過去熟悉的生活里?!八?,我在山西開了一家面館,把它作為一個跟朋友交流和見面的地方。我在北京的時間越來越少,留給家鄉(xiāng)的時間越來越多,在外漂泊后你才會獲得所謂的鄉(xiāng)愁,因為離故鄉(xiāng)太遠了?!?/p>
02逃離
賈樟柯仔細比較過汾陽和北京的不同:“汾陽下午的陽光非常厚重,那種光感在北京沒有。倒不是說北京的太陽比較單薄,而是從出生、懂事到成長,我都習慣了那種濃厚的光線。到了北京,下午沒有那樣的光線,我都會悵然若失?!?/p>
他懷念故鄉(xiāng)的光線、味道和人。今年春節(jié)拜訪住在汾陽的大伯,老人年紀大了,有些糊涂,不斷地叫著他的小名“賴賴”,這個名字將他從一個蜚聲國際的導演拉回到汾陽賈家小子的身份。
上世紀80年代,在汾陽中學讀書時,賈家小子是校園的風云人物,留長發(fā),跳霹靂舞,組詩社,印詩集。詩社就叫“沙派”,賈樟柯和詩社的小伙伴天天膩在一塊,不聽課時,會想個什么命題,各自寫出來,相互傳閱評點,比較著誰寫得好。
第一次油印詩集,他們花了一星期,到處借辦公室,晚上不睡覺,硬是把詩集弄出來了,最后印了七、八十本,各自拿去給非常要好的朋友。
故鄉(xiāng)留給賈樟柯很多溫情時刻,但也曾給年少的他造成某種封閉感,他常常想象著遠方,覺得汾陽就是個圍城:到處都是認識的人,舒服自在,但他迫切地想要去看看遠方。
上初一那會兒,賈樟柯剛學會騎自行車,頭一件事就是約了同學,去30里外的孝義看火車。他們一路找,終于看到一條鐵路,幾個人坐在地上,屏著氣息聽遠處的聲音越拉越近,像一場儀式。
對那時的賈樟柯來說,那輛朝他駛來又遠去的火車就是《黃土地》,“那么熟悉的腰鼓,原來也可以這么打,可以在野地里打,可以產生那么多的塵土,塵土在陽光底下變成了像詩一樣的東西”。他為此立志要走出故鄉(xiāng),考入電影學院,做一名導演。
之所以會被一部電影改變一生,賈樟柯覺得,這和故鄉(xiāng)的閉塞有關?!耙驗樯罾镉性S多我們不能想象的事情,這也是電影要拍的事。90年代,我相信和我生活在同樣環(huán)境下的孩子里,99.9%都不會想從事電影工作,太遙遠了,所以就容易被一部電影徹底打動之后才開始敢想。但一個大城市的孩子可能不用想,這就是他的選擇之一?!?/p>
考了3次后,他才進入北京電影學院,也離開了故鄉(xiāng)汾陽。這似乎同時滿足了他的兩個心愿,離導演更近,離圍城更遠。
03滋養(yǎng)
少年賈樟柯曾經無比渴望離開汾陽,后來他遠去,但他的電影鏡頭卻又對準這里的人和街道。27歲,他在汾陽拍攝了自己的第一部長片《小武》,并接連完成故鄉(xiāng)三部曲的后兩部:《站臺》和《任逍遙》。
汾陽是賈樟柯電影旅程的起點,從山西的自傳式體驗到觀察、虛構中國當下社會經驗,兜兜轉轉,賈樟柯的電影里一直有汾陽的影子。
盡管一度厭煩汾陽人際關系的負累,但賈樟柯又受益于這種人情熱烈的滋養(yǎng)。拍《小武》時,他還沒什么錢,膠片都差點買不起,多虧在電視臺工作的父親和他的朋友們幫忙。他姐夫也資助了不少,很多道具都是從姐夫施工的工地上直接拿的。
故鄉(xiāng)成為賈樟柯片子的一種固定語境,他觀察到中國城市之間的同質化,縣城和縣城之間如此相似,“那不如在老家拍”,而片中每一座新的城市,都是此前汾陽的不斷疊加。從1995年拍第一個短片開始,他在創(chuàng)作中無限接近故鄉(xiāng),受益于故鄉(xiāng),但實際生活中,又離這座城市和朋友們越來越遠。
但家鄉(xiāng)朋友對自己的關注和意見,賈樟柯大抵是知道的。他在自己的婚禮上向朋友致歉,去不了同學父親的壽宴,會托朋友帶禮,有時候能順著朋友的意,他會高興。
賈樟柯正在重新認識故鄉(xiāng)的人際關系,曾經有一年,他沒拍電影,停止了工作,“生活變得茫然,電影變得無力,少年時有過的頹廢感又襲上心頭”。他回了汾陽,撥通以前朋友的電話,久違了好幾年的聲音傳出話筒。
三五杯酒后,他們喚他的小名,告訴他應該要個孩子,他們?yōu)樗睦夏険鷳n。賈樟柯有些想哭,“只有在老友面前,我才可以也是一個弱者,他們不關心電影,電影跟他們沒有關系,他們擔心我的生活,我與他們有關?!辟Z樟柯又開始眷戀這種溫暖。
04重返
現在,賈樟柯越來越樂意在汾陽做些跟電影有關的事。他發(fā)起創(chuàng)立平遙國際電影節(jié),他還辦藝術中心,以及每周日都會在山河故人的二樓放映電影,幾乎從未中斷??措娪暗哪贻p人從汾陽、太原各地趕來,多的時候五六十號人,能將二樓擠滿。賈家莊的年輕人少,而他們,正是賈樟柯最想吸引的一群人。
他們的姿態(tài)總讓他想起自己年輕時的樣子,騎著自行車,在太原跑了一天,想為考電影學院買本參考書。最后,大汗淋漓的他只買到一本《意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劇本選》,還是上下冊中的一冊,另一冊不知去了哪里,“小地方的文化資源太匱乏了”。
不愿意隔斷自己跟故鄉(xiāng)聯系的賈樟柯,在電影里始終記錄著變革中的小縣城里的小人物,這些小人物是《小武》里的縣城小偷,也是《世界》里世界公園民俗村的舞蹈演員和保安,還是《天注定》里陷入暴力事件的大海、三兒、小玉和小輝。
賈樟柯注視這些小人物,這些小人物有他25歲之前在汾陽朝夕相處的人的影子。就像他還在北京讀書時,看到睡在三環(huán)工地的農民工,他覺得他們像他的高中同學,像他的表兄弟,“我完全理解他們從哪兒來,為什么要來到這個城市?!?/p>
《山河故人》的故事也再次發(fā)生在汾陽,與此同時,賈樟柯也真正回到了汾陽?!拔也辉敢馍窕?、美化故鄉(xiāng)。故鄉(xiāng)也包括很多過去想逃離的、不能容忍的東西,它們仍然存在,只不過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能夠包容它們。因為我們有能力出走,也有能力回來,所以這些東西都不重要了?!?/p>
十多年前,還在電影學院上學的時候,賈樟柯總愛待在自習室,拎一卷綠格稿紙,拿著鋼筆劃拉,開始寫自己的劇本,每次拿著筆面對白紙,他的思緒都不由地回到汾陽。
后來春節(jié)歸鄉(xiāng),14個小時的火車,他輾轉回到汾陽,街道上幾百年年齡的老房子,兩邊的店鋪寫了大大的“拆”字,那些店賈樟柯從小進進出出,他在乎,這拆除的縣城,他想用鏡頭記錄,“或許是我的天命”。
摘自《每日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