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劉士帥
我從小就有個當主持人的夢想,但幾經(jīng)努力都未能實現(xiàn)。
2006年女兒降生,隨著女兒漸漸長大,我的主持夢又被激活了。從那時開始,我每天教孩子背古詩、唱歌,甚至不惜重金去請了專業(yè)老師教她播音主持。然而,女兒并不喜歡這些,甚至出現(xiàn)了厭學情緒,讓我一時不知如何是好。
直到我在《家人》雜志上讀到了《讓我們對孩子的愛,少點功利心》這篇文章,我才深刻認識到了自己在培養(yǎng)孩子的路上的偏執(zhí)和功利。
此后,我不再逼迫女兒去實現(xiàn)自己的主持夢,她的臉上終于重新?lián)碛辛宋羧盏臓N爛笑容。
感激《家人》雜志,讓我懂得了,愛是給女兒快樂。
讀者:必三頁
我7歲的女兒,從未見過她的親生父親。
對此,我們母女倆都絕口不提。但我知道,她心里有疑問、有期盼,甚至還有對未曾蒙面的父親的恨意。
然而,事實已然如此,我亦無法更改。我對自己怨怪,為什么自己是一個失敗的母親,讓女兒不得不面對人生的殘缺?作為單親媽媽的我,不止一次深感痛苦。
不知道是什么時候開始關(guān)注了《家人》雜志。這份專注于解決中國萬千家庭的情感雜志,讓我獲益良多。有了《家人》的陪伴,我的成長和改變悄然開始了。
我開始懂得摒棄那些傷害自己的情緒和責怪,終于讓眼睛望向了別處。
前不久,《家人》雜志微信公眾號的一篇文章,更是讓我如醍醐灌頂。文章里面報道了單親家庭出身的黃秋生是如何接納了自己的命運并欣然待之的。
我想,我會以身作則教會女兒寬容和勇敢,讓她去創(chuàng)造屬于自己的美好人生。
讀者:Abby
2010年,我做了媽媽。我和先生是相親認識的,又是閃婚,沒什么感情基礎(chǔ)。孩子出生后,我的婚姻很快陷入了泥潭。
那是一段我不忍回顧的痛苦歲月。我?guī)缀跞杖找詼I洗面,內(nèi)心充滿了怨念。
2013年,我無意之間翻閱到了《家人》雜志的一篇文章,完全改變了我的人生。其中的一句話徹底擊中了我,“婚姻不是慈善機構(gòu),不是收養(yǎng)小狗小貓的地方,沒有人會永遠呵護柔弱的你?!庇職夂凸?,油然而生。我第一次主動接納了婚姻的殘酷真相。
不久之后,我終于走出了感情的漩渦。如今,我正努力地奔向我的美好人生—一邊認真帶娃,一邊努力經(jīng)營著自己剛起步的公司。
感激《家人》雜志,讓我重生。
讀者:王書偉
人到中年,每天忙忙碌碌,常常忽略了生活中的一些人和事兒,我沒想過父親也會變老。
去年的一個周末,我照例回家看望父親。我發(fā)現(xiàn)他的手上裹著紗布,詢問后才得知他得了帕金森癥。為了給我包餃子去磨刀,手抖得厲害,割傷了手,縫了4針。
那些天,我一直在為父親的事情焦慮。我托人找醫(yī)生,為父親聯(lián)系醫(yī)院,想讓父親去住院治療。結(jié)果,父親堅決拒絕住院。他的態(tài)度令我又氣又急,忍不住和父親發(fā)火。
這件事情就像一個結(jié),一直系在我的心里。
去年3月,我看到了《家人》雜志上的一篇文章—《當你老了》,眼淚刷地一下就掉了下來。同樣是對待患有帕金森癥的老人,我對待父親,真的不如那篇文章的作者做得好。
那篇文章我反反復復讀了好幾遍之后,終于釋然了。我終于懂得,心中的那個結(jié)是源于自己無法面對父親已然衰老的事實。
然而,作為晚輩的我,不應(yīng)該去責怪父親的衰老。并且,一味地要求他去做最后的殊死抵抗。而是要走近他靠近他,用親情陪伴他,共同抵抗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