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館
馮順弟出身于安徽農(nóng)村,長相一般,認不了幾個字,能做幾門手工,過著清貧的日子。
17歲那年,媒婆前來提親。父親同意了婚事,母親卻堅決反對。因為:男方叫胡傳,一個49歲的老頭。年紀大就算了,還死了兩任老婆,馮順弟嫁過去是做填房。
父母意見不合,只好征求女兒自己的意見。雖然才17歲,馮順弟卻非常懂事,說:“給人家做晚娘,聘金彩禮應該多些,你們重建祖屋的心愿總能實現(xiàn)了……”
就這樣,17歲的馮順弟嫁給了比她大32歲的胡傳。
胡傳雖老,卻不糟。也算是書香之家,官雖不大,卻能辦事,人稱“三先生”,在當?shù)仡H有名望。兩年后,馮順弟生了個兒子,取名嗣穈,后來改了個名字,叫胡適,字適之。
就在胡適還不滿4歲時,傳來了胡傳病死他鄉(xiāng)的消息。死訊傳回家時,順弟正坐在老屋前堂房門口的椅子上,她身子向后一倒,與椅子一同倒在了房門檻上。一時間滿屋子的哭聲,好像天地都在那一瞬間傾覆了。
23歲的馮順弟就此成了寡婦。
作為當家的后母,大女兒卻比她大7歲,大兒子比她大2歲,雙胞胎的二兒子和三兒子只比她小4歲,要當好這個家并不容易。
胡傳死后,胡家尚剩下幾千兩的存款,放在同鄉(xiāng)的店家生息,還能勉強支撐家用,不至于挨餓受凍。可大兒子敗家,抽鴉片煙、賭博,到處欠下煙債、賭債。每年除夕,家中總有一群討債的,每人提著一盞燈籠,坐在大廳,不給錢就不走。
馮順弟表面上依舊平靜,走進走出,料理年夜飯、謝灶神、給孩子壓歲錢,只當不曾看見這些人。等到近半夜,才請一位臨近的本家來,給每位債主發(fā)一點錢,好說歹說,將這些債主一個個打發(fā)回去。債主走后,大兒子才敢敲門回來。因為是新年,馮順弟也不罵他,臉上也不曾露出怒色,一家人高高興興地吃飯過年。
大兒子沒出息,大媳婦也不是善茬,總是指桑罵槐,時不時拿些尖酸刻薄的話來刺激馮順弟。馮順弟也不去計較,假裝沒聽見,從沒說過一句傷人的話。
馮順弟仁慈大度,卻并非沒有原則。
胡適的五叔是個游手好閑的小人,成天在外游蕩、賭博、吸食鴉片。一次在煙館里發(fā)牢騷,竟說胡適的母親生活不檢點,家中有事總請某人幫忙,肯定給過不少好處。
這話傳到了馮順弟的耳中,氣得她大哭起來??尥曛?,她將本家的幾位長輩請來,并把胡適的五叔叫來,當面質(zhì)問。五叔自知理虧,最后當面認錯賠罪,馮順弟這才罷休。
胡適也像極了母親,對人永遠是謙謙君子,哪怕遭到奚落,也從不記恨于心??稍诿褡宕罅x、自由真理面前,他卻絲毫不會退讓,哪怕是蔣介石,也敢當面批評。
其實,馮順弟只是寧愿委屈自己,也不愿弄得家庭不和睦罷了。胡適本人也坦承,他日后好脾氣的養(yǎng)成,和他那段日子的冷眼旁觀很有關系。
胡適在《四十自述》中這樣回憶母親:“母親管束我最嚴,她是慈母兼任嚴父。但她從來不在別人面前罵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錯了事,她只對我一望,我看見了她嚴厲的眼光,就嚇住了?!?/p>
如果犯的是小事,馮順弟就在第二天等兒子醒來時再好好教育,讓胡適反思昨天所做的錯事;如果犯了大錯,則會等到晚上夜深人靜時,關上房門,該罵的罵,該罰的罰,該打的打。
有一次吃飯后,胡適在門口玩,身上只穿著件背心,小姨怕他著涼,就拿了件小衫出來叫他穿上,胡適不肯穿。小姨說:“穿上吧,涼了?!焙m隨口回了句:“娘(涼)什么!老子都沒老子了?!?/p>
話一出口,馮順弟就從家里出來了,胡適便趕快把衣服穿上。到了晚上,馮順弟把胡適叫來,讓他跪在地上,重重地責罰了一頓:“你沒了老子,是多么得意的事!好用來說嘴!”
馮順弟氣得發(fā)抖,胡適則跪在地上哭,一邊哭一邊用手抹眼淚,不知道擦進了什么細菌,后來足足害了一年多的眼翳病。醫(yī)來醫(yī)去,都不見好。馮順弟又悔又急,聽說眼翳可以用舌頭舔去,她便真的拿舌頭舔胡適的眼翳。
胡傳臨死前曾留下遺言:“穈兒天資聰穎,應該令他讀書?!瘪T順弟的心中也一直懷揣著這份信念,不惜成本,讓孩子接受好的教育。
在胡適還不滿4歲時,便被馮順弟送到了學堂。因為年紀還小,要別人抱起才能坐到高凳上,一坐就是好久,因為坐上去就爬不下來了。
學堂的學費并不貴,每年2塊大洋。為了讓先生多加照顧,馮順弟給了6塊,而且逐年增加,最后一年加到了12塊。因為先生的照顧,即便年紀小,胡適的功課也絲毫不比別人差。
據(jù)說經(jīng)常有一些十幾歲的小姑娘圍在胡適的身邊聽他講故事。于是就有了這樣神奇的一幕:胡適用他的績溪土話將古書的故事翻譯過來,身邊則有一群姑娘一邊聽他講故事,一邊納鞋底。
為了不耽誤兒子求學,馮順弟對胡適也經(jīng)?!皥笙膊粓髴n”。
在胡適出國留學的幾年里,馮順弟日益病重,連床都起不來了,卻從未告訴過兒子。她請人來家里拍了張照片,然后保存起來,跟家人說:“吾病若不起,慎勿告吾兒,當仍請人按月作家書,如吾在時。俟吾兒學成歸國,乃以此影與之。吾兒見此影,如見我矣。”
最令人敬佩的是,她甚至向別人借了80塊大洋給兒子買了一部圖書集成。80塊大洋是什么概念呢?當時北京一套四合院的房子也不過200塊而已。
馮順弟卻全部用來給孩子買書了。
馮順弟45歲那年,胡適留學歸來,任教于北京大學,成為名聲大噪的“洋博士”。第二年,兒媳懷孕的消息從北京傳來,馮順弟高興得合不攏嘴。對她來說,一生的使命與期望算是全部了結(jié)。
緊繃了數(shù)十年神經(jīng),一旦松懈,馮順弟本來疲憊不堪的身軀在瞬間轟然倒塌。從發(fā)病到溘然長逝,不過十幾天的時間。胡適都還沒來得及從北京趕回來見她最后一面。
后人常常感嘆“民國之后無大師”。民國的確是個大師云集的時代,其中很多都出身寒門,他們依然能夠屹立在中國文化的巔峰,讓后人感嘆、仰慕和尊重。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背后有很多像馮順弟一樣的父母:
他們自己生活在社會底層,同樣迫切希望子女成龍成鳳。但是他們不會動不動就以父母之權(quán)威,凌虐在孩子的意志之上。
他們自己生活在社會底層,同樣迫切希望子女成龍成鳳。但是他們不會動不動就以父母之權(quán)威,凌虐在孩子的意志之上?;蛟S他們沒錢,無法給孩子豐厚的物質(zhì)財富,卻能給予孩子成長過程中最好的饋贈:一條通往知識巔峰的路。
他們在生活的苦難面前堅強、堅忍,在孩子的教育中慈愛、溫柔。他們本身就是孩子最好的導師和榜樣。如果說胡適為代表的大師們是民國天空中耀眼的星辰,在背后點亮這些星辰的就是像馮順弟一樣的父母。
為此,他們可能耗盡了畢生的精力與心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