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
神話故事帶給我們奇妙的想象,假如我也會變,那該多好?。∥覀?nèi)绾伟堰@“變”的神奇和美好給大家呈現(xiàn)出來呢?今天,李老師就帶大家看看“變”的三種形式,總有一款適合你!
一、用“假如”直接寫“變”。
假如我會變,我要變成一只小青蛙,跳進(jìn)莊稼地里,吃掉那些盤踞在葉子、莖上或果子上的害蟲,讓莊稼健健康康地成長,還辛勤的農(nóng)民伯伯一個豐收的秋天。
假如我會變,我要變成一只蝴蝶,飛到醫(yī)院的病房里,為那些不能下床的飽受病痛折磨的病人,跳上一支蝴蝶舞,讓他們看到我不停揮動的彩色翅膀,忘記病痛,變得開朗起來。
——《假如我會變》
小作者先交代假如自己會變,然后再展開想象,去描述自己變成想變的事物后會怎么做以及為什么要這樣做。如在第一自然段,小作者說自己想變成一只小青蛙,然后寫自己變成小青蛙后“跳進(jìn)莊稼地里,吃掉那些盤踞在葉子、莖上或果子上的害蟲”,隨后寫自己這樣做可以幫助農(nóng)民伯伯獲得豐收。這樣一個自然段描述一個想變的愿望,層次十分清晰。
二、由現(xiàn)實引出“變”。
那天,我買了一根雪糕,當(dāng)吃完后想把包裝袋扔進(jìn)垃圾桶的時候,卻怎么也找不到,只好拿在手中。走了很遠(yuǎn)的路,我才發(fā)現(xiàn)在一條街的拐角有個垃圾桶。假如我會變,我要變成一個會飛的垃圾桶,看見有人扔垃圾,我就立刻飛過去,對他說:“請把垃圾給我吧!”當(dāng)他把垃圾扔到我肚子里的時候,我會對他說一聲“謝謝”。
那天,下著小雨,我走在回家的路上,看到一只被打濕了翅膀的麻雀,在它的身旁有一個大樹樁,一些還帶著葉子的樹枝凌亂地扔在地上。我想,那被砍伐的大樹上一定有它的家吧。假如我會變,我要變成一片大森林,讓所有無家可歸的鳥兒都來我這里筑巢,讓它們不再受到風(fēng)雨的侵襲和雷電的驚擾。
——《假如我會變》
小作者先從現(xiàn)實生活的真實經(jīng)歷寫起,然后寫這經(jīng)歷引發(fā)的“變”的愿望。如 “我”那天手里的雪糕包裝袋沒地方丟,走了很遠(yuǎn)才找到垃圾箱,從而引發(fā)“我”變成有神奇功能的垃圾箱的想象; “我”看到一只在雨夜中無家可歸的麻雀,想到自己要“變成一片大森林”,讓鳥兒在“森林”里筑巢。
三、一“變”到底
我真的變成了齊天大圣孫悟空,威風(fēng)凜凜地站在筋斗云上四處漂游。突然,我看見一位老奶奶正要過馬路。對面一輛汽車正以極快的速度飛奔過來。我趕緊使出“定身術(shù)”,把這番景象定住,唯有老奶奶能走路。我小心翼翼地攙扶老奶奶過馬路,直到把她送到安全的位置。我長長地舒了一口氣,才給路上的汽車解開“定身術(shù)”,并且警告司機(jī)以后不能超速行駛,否則我會叫他吃苦頭。
——《我變成了孫悟空》
小作者根據(jù)內(nèi)容擬題為“我變成了孫悟空”,很明確,這篇習(xí)作只能圍繞一個“變”來寫,想象受到了局限。但可以圍繞這一個“變”想象出一個完整的故事,讓完整而生動的故事來打動讀者。如小作者用“我”變成孫悟空后施展“定身術(shù)”來救險些被車撞的老奶奶,就很有看頭。
三種“變”的形式,你選一種來試試吧,相信你一定能寫好這篇習(xí)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