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昌駿,楊鯉源,許道峰,田少鵬,馬 義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二十八研究所,江蘇 南京 210007)
公安、武警、軍隊等領域的通信系統(tǒng)經多年的建設發(fā)展,已經具備多種話音通信手段[1],包括程控、集群、VOIP交換和超短波等系統(tǒng)。但是,目前多種通信手段間聯通不暢,多層級間聯通不暢,迫切需要將多種通信手段整合,實現多鏈路、多層級的扁平化指揮[2]。另外,當前指揮信息系統(tǒng)與通信系統(tǒng)相互獨立,互不聯通,迫切需要在指揮系統(tǒng)中有效融合通信系統(tǒng),實現一鍵通、圖上指揮等一體化指揮。
為更好地支持指揮信息系統(tǒng)的話音調度業(yè)務,研制了一種話音調度平臺。該平臺對上提供統(tǒng)一應用接口,適配不同的應用系統(tǒng);對下提供一體化接入手段,能夠適配各種異構網系及各種制式的終端,如圖1所示。
圖1 指揮信息系統(tǒng)話音調度系統(tǒng)架構
統(tǒng)一接口:由于通信應用的場景具有多樣性,政府部門、企業(yè)、部隊對應用有不同的要求,這就要求話音調度平臺對上層應用能夠提供靈活、可擴展的統(tǒng)一接口,在應用多變的情況下維持平臺的相對穩(wěn)定性。
統(tǒng)一接入:提供IP中繼、E1、FXS、FXO和EM[3]等多種接入手段,支持SIP、H323、ISDN和SS7等多種信令協議。
統(tǒng)一交換:各種不同制式的終端經過接入后統(tǒng)一轉換成標準SIP協議進行信令交互,而媒體交互采用RTP協議。
話音調度平臺采用分層設計,包括服務層、控制層及傳輸層,如圖2所示。
各層對應的實現設備分別包括通信服務器、核心交換設備和一體化接入網關。其中,通信服務器提供呼叫中心、調度服務、IVR及ACD等業(yè)務服務,并為上層指揮信息系統(tǒng)提供簡單易用通信服務接口,包括CSTA[4-5]協議接口、TSAPI[6]接口以及基于JSON的人機命令CTI中間件。核心交換設備部署語音交換軟件,提供信令、媒體及會話流程的控制。一體化接入網關主要提供各種終端或異構網絡的接入能力,實現異構網系的互聯互通。
圖2 話音調度平臺組成
話音調度平臺通過通信服務器與應用系統(tǒng)建立聯系,為應用系統(tǒng)提供錄音、監(jiān)聽、話音調度和呼叫中心等通信服務。通信服務器可根據需要為應用系統(tǒng)提供TSAPI接口和基于JSON格式的CTI中間件,完成應用系統(tǒng)對呼叫中心、話音調度等多種業(yè)務功能的集成。
話音調度平臺的信息交互關系如圖3所示。
圖3 話音調度平臺的信息交互關系
接收到指揮信息系統(tǒng)發(fā)送的基于JSON描述的調度指令后,通信服務器進行解析,并通過與核心交換設備的會話控制接口發(fā)起呼叫調度;核心交換設備根據呼叫調度請求,結合終端用戶狀態(tài)和業(yè)務模式,構建標準SIP會話;核心交換設備通過SIP/RTP協議與一體化接入網關、SIP電話及其他VOIP系統(tǒng)進行信令及媒體交互;一體化接入網關完成SIP/RTP協議到各種物理端口的協議及信令轉換。
與基本呼叫不同,話音調度實際發(fā)起人為指揮調度人員,沒有實際撥號過程。指揮調度人員在圖上發(fā)起話音調度時,對應發(fā)送調度指令給話音通信平臺進行話音調度,話音調度平臺再將通信態(tài)勢反饋給指揮信息系統(tǒng)。
話音調度平臺以軟交換技術[7-10]為基礎,通過將話音調度業(yè)務分解成多個會話,然后通過會議橋接[11]的方式實現多個會話的媒體互通。
以單呼調度為例,話音調度平臺分別建立平臺與席位終端、被調度終端的兩個SIP會話,并由調度平臺負責將兩個會話的媒體面進行橋接,使得席位終端和被調度終端媒體互通。
這種業(yè)務模式下,在未發(fā)生調度業(yè)務時,調度席位終端仍可作為正常終端進行點對點撥號呼叫,所以這種業(yè)務模式也常被稱為正常分機模式。
具體調度流程如圖4所示。
圖4 正常分機模式的調度流程
調度步驟簡單描述如下:
步驟一:指揮應用系統(tǒng)根據用戶指示發(fā)起調度請求給話音調度平臺,其中需要包括調度請求描述、席位終端和被調度終端等元素信息。
步驟二:話音調度平臺接收到調度請求后,將席位終端作為一個普通呼叫的被叫用戶,向席位終端發(fā)起呼叫請求,開始創(chuàng)建調用發(fā)起側會話。
步驟三:席位終端接收到會話請求摘機后,回復呼叫響應給話音調度平臺,調度發(fā)起側會話創(chuàng)建成功;
步驟四:話音調度平臺判斷調度側呼叫建立成功后,發(fā)起被調度側呼叫,被叫為被調度終端。
步驟五:被調度終端接收到會話請求,摘機應答,回復呼叫響應給話音調度平臺,被調度側會話創(chuàng)建成功。兩側會話創(chuàng)建成功,調度平臺負責將兩個會話的媒體進行橋接,使得參與會話的兩個終端媒體互通。話音調度平臺反饋呼叫進展、調度響應給指揮應用系統(tǒng),呼叫調度成功。
篇幅有限,本文描述的調度流程中只涉及調度請求,不涉及調度響應及呼叫態(tài)勢進展。
本文假設席位終端和被調度終端均為SIP終端,所以調度過程中信令交互流程如圖5所示。
圖5 正常分機模式的信令交互流程
主要調度流程描述如下。
步驟一:指揮人員在指揮信息系統(tǒng)發(fā)起圖上話音調度,給話音調度平臺發(fā)送調度命令{Command:MakeCall,Caller:UserA,Called:UserB}。 其中,UserA填寫為席位終端(用戶A)的用戶號碼,UserB填寫為被調度終端(用戶B)的用戶號碼。
步驟二:話音調度平臺接收到調度命令后,對用戶A的呼叫狀態(tài)進行判斷。在用戶A空閑的情況下,開始創(chuàng)建調度側會話。即構建一個虛擬主叫用戶X,向用戶A發(fā)起呼叫請求。INVITE消息中,From頭域中填寫主叫用戶為X,To和Request-line中填寫被叫用戶為A。
步驟三:用戶A接收到呼叫請求,終端振鈴并發(fā)送180消息給話音調度平臺;用戶摘機應答后,發(fā)送200 OK給話音調度平臺。
步驟四:話音調度平臺接收到用戶A的應答消息后,開始創(chuàng)建被調度側會話,即以用戶A為主叫,向用戶B發(fā)起呼叫請求。INVITE消息中,From頭域中填寫主叫用戶為A,To和Request-line中填寫被叫用戶為B。
步驟五:用戶B接收到呼叫請求,終端振鈴并發(fā)送180消息給話音調度平臺;用戶摘機應答后,發(fā)送200 OK給話音調度平臺。
步驟六:話音調度平臺接收到用戶B的應答消息,連接調度側會話和被調度側會話的媒體,A、B用戶終端互通。
步驟七:通話任務結束時,由指揮信息系統(tǒng)發(fā)送掛機指令給話音調度平臺。掛機指令為{Command:Hangup,Caller:UserA},其中UserA填寫為席位終端(用戶A)的用戶號碼。話音調度平臺給兩側會話的用戶A和用戶B分別發(fā)送BYE消息,用戶A和用戶B分別掛機。平臺接收到響應消息后,釋放本地會話資源,通話結束。
多數調度場景中,調度員不僅需要操作指揮信息系統(tǒng),還需要負責操作席位終端。在正常分機模式下,每次調度席位終端都需要進行摘機/掛機操作,加重了調度員的負擔。
對于頻繁發(fā)起話音調度的場景,參考呼叫中心話務員的業(yè)務模式,設置登陸認證環(huán)節(jié)。認證成功后,話音調度平臺自動建立和保持調度席位終端的呼叫狀態(tài),后續(xù)在發(fā)起呼叫調度時,席位終端的呼叫狀態(tài)不再進行變更。因為這種業(yè)務模式與呼叫中心的坐席管理模式類似,所以也被稱為虛擬坐席模式。具體業(yè)務流程如圖6所示。
與正常分機模式不同的是,虛擬坐席模式下需要在登陸時就完成調度發(fā)起側會話創(chuàng)建,具體調度步驟描述如下。
步驟一:指揮信息系統(tǒng)發(fā)送登陸請求給話音調度平臺,要求對席位終端進行認證。
步驟二:話音調度平臺接收到登陸請求后,對席位終端進行認證,并開始創(chuàng)建調用發(fā)起側會話:將席位終端作為一個普通呼叫的被叫用戶,向席位終端發(fā)起呼叫請求。
步驟三:席位終端接收到會話請求后摘機,回復呼叫響應給話音調度平臺,調度發(fā)起側會話創(chuàng)建成功,自此席位終端將一直處于通話狀態(tài)。
步驟四:指揮信息系統(tǒng)圖上發(fā)起呼叫時,發(fā)送調度請求給話音調度平臺,而調度命令的內容與正常分機模式相同。
步驟五:話音調度平臺判斷調度側呼叫已經建立成功,則發(fā)起被調度側呼叫,被叫為被調度終端。
步驟六:被調度終端接收到會話請求,摘機應答,回復呼叫響應給話音調度平臺,被調度側會話創(chuàng)建成功。調度平臺負責將調度側會話媒體與被調度側會話的媒體進行橋接,實現席位終端與被調用終端媒體的互通。
本文假設席位終端和被調度終端均為SIP終端,則呼叫調度信令流程如圖7所示。
圖6 虛擬坐席模式的調度流程
流程中,SIP會話信令交互流程與正常分機模式一致,但是調度流程及創(chuàng)建會話的時機與正常分機模式存在一些差異,具體如下:
(1)新增了登陸操作,用戶坐席認證并觸發(fā)創(chuàng)建調度側會話,會話創(chuàng)建成功后才能進行后續(xù)呼叫調度操作;
(2)自調度側會話創(chuàng)建成功后,席位終端一直保持常通狀態(tài),直到調度員進行坐席登出操作。
(3)通話任務結束進行呼叫釋放時,調度側會話不進行釋放;
(4)調度側會話如果被人工掛斷(席位終端掛機或網絡斷開),話音調度平臺會自動重建調度側會話。
圖7 虛擬坐席模式的信令交互流程
正常分機模式和虛擬坐席模式,在呼叫調度的實現原理上是一致的。但是,由于兩種模式的業(yè)務流程不同,導致用戶體驗存在較大差異,具體對比分析如表1所示。
從功能上看,正常分機模式可以適用于任何調度場景,但是某些場景下的用戶體驗不佳,調度員需要頻繁摘/掛機。虛擬坐席模式能夠提升調度員的用戶體驗,縮小調度接續(xù)時間,但實現比較復雜,且無法在未進行調度呼叫時作為普通終端使用。一般來說,虛擬坐席模式一般用于有固定調度席位且調度操作頻繁的場景,而正常分機模式多適用于需兼顧普通撥號呼叫的業(yè)務場景。另外,當席位終端不是本話音調度平臺用戶時,考慮到虛擬坐席模式下終端需要一直處于通話狀態(tài),會帶來不必要的流量消耗和話費開銷,此時應該首選正常分機模式。
綜上,正常分機模式和虛擬坐席模式各有自身的業(yè)務特點,實際應用時應根據現場通信組網方式和用戶使用要求,合理選擇配置。
本文介紹了以軟交換技術為基礎的話音調度平臺架構及組成,詳細分析了話音調度平臺的信息交互關系,深入探討了基于會議橋接方法實現的正常分機調度模式,并在此基礎上為提升用戶體驗,創(chuàng)新地提出了虛擬坐席模式。目前,這種業(yè)務模式已經成功應用于智慧城市、公安應急指揮及人防指揮等項目。本文最后對兩種話音調度模式的優(yōu)缺點進行了對比分析,并指出了分別適用的業(yè)務場景。綜上所述,以軟交換技術為基礎的話音調度平臺,提供了簡單易用通信服務接口,極大地降低了指揮信息系統(tǒng)集成話音調度能力的難度,可廣泛應用于公安、武警和部隊等指揮通信領域。
表1 兩種業(yè)務模式的對比分析
參考文獻:
[1] 徐博.武警部隊的通信建設特點及發(fā)展趨勢[J].無線互聯科技 ,2012(03):8.XU Bo.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Trends of Communications Construction of Armed Police Forces[J].Wireless Internet Technology,2012(03):8.
[2] 章磊,朱維和,王鑫.基于軟交換公安扁平化指揮的研究[J].科技與創(chuàng)新,2016(16):48-49.ZHANG Lei,ZHU Wei-he,WANG Xin.Research on the Flattening Command of Public Security Based on Soft Switching[J].Science and Technology&Innovati on,2016(16):48-49.
[3] 張華琳,沈廣茂,高璽璟.一種支持EM信令的中繼網關設計與實現[J].無線電通信技術,2016(01):89-93.ZHANG Hua-lin,SHEN Guang-mao,GAO Xi-jing.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runk Gateway Supporting EM Signaling[J].Radio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2016(01):89-93.
[4] 張海寧,許長清,鄭征等.基于軟交換技術的電力調度交換系統(tǒng)研究[J].微型電腦應用,2014(10):35-40.ZHANG Hai-ning,XU Chang-qing,ZHENG Zheng,et al.Research of Power Dispatching Exchange System based on Softswitch Technology[J].Microcomputer Applications,2014(10):35-40.
[5] 李秀花,夏建生,王世波等.基于SIP協議的CSTA呼叫模型的實現探討[J].計算機技術與發(fā)展 ,2008(07):222-228.LI Xiu-hua,XIA Jian-sheng,WANG Shi-bo,et al.Discussion on Using SIP Protocol to Realize CSTA Call Model[J].Computer Technology and Development,2008(07):222-228.
[6] 林喬捷,陳新,楊榮棣等.基于TSAPI的CTI中間件的研究與實現[J].現代計算機(專業(yè)版 ),2008(01):154-157.LIN Qiao-jie,CHEN Xin,YANG Rong-di,et al.Research and Implement of CTI Middleware Based on TSAPI[J].Modern Computer,2008(01):154-157.
[7] 韓子媛.軟交換技術在通信工程中的應用及發(fā)展方向[J].科技創(chuàng)新與應用,2016(10):37-38.HAN Zhi-yuan.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Softswitch Technology in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J].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Application,2016(10):37-38.
[8] 舒烽.軟交換技術在通信工程中的運用分析[J].無線互聯科技 ,2016(05):3-5.SHU Feng.Analysis on the Application of Soft Switching Technology in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J].Wireless Internet Technology,2016(05):3-5.
[9] 孫建兵.淺析軟交換技術的應用前景[J].數字通信世界 ,2015(02):41-43.SUN Jian-bing.Simple Analysis of the Softswitch Technology Application Prospect[J].Digital Communication World,2015(02):41-43.
[10] 薛曉飛,張遠華,張義武.基于軟交換的信息系統(tǒng)多業(yè)務總線架構設計[J].指揮信息系統(tǒng)與技術 ,2014(05):56-61.XUE Xiao-fei,ZHANG Yuan-hua,ZHANG Yi-wu.Information System Structure Design for Multi-services Bus Based on Soft-Switch[J].Command Information System and Technology,2014(05):56-61.
[11] 陳倩.使用ISDN基本訪問的多點多媒體會議[J].電信科學 ,1996(02):13-17.CHEN Qian.Multipoint Multimedia Conference Using ISDN BRI[J].Telcommunication Science,1996(02):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