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明代是中國古代城市發(fā)展的最后一次高潮期。隨著商品經濟的發(fā)展、城市商業(yè)文明的出現(xiàn)、資本主義的萌芽、市民階層的壯大,再加上明后期社會風氣的奢靡等因素,休閑體育活動逐漸成為明代城市居民生活的有機組成部分,形成一種社會風尚。明代的城市休閑體育現(xiàn)象作為傳統(tǒng)文化的組成部分,不但在文學作品中有著脈絡清晰的展現(xiàn),并且和其他文化現(xiàn)象交織在一起,匯合成一種繽紛多彩的動人風景。
關鍵詞::明代文學 城市休閑體育 資本主義萌芽 市民階層
1明代文學中的城市休閑體育
明代文學是城市發(fā)展、市民階層的興起、奢靡的社會風氣和文學相結合的產物,其中包含大量的有關城市休閑娛樂活動的描寫,其動作、方法都寫得很具體,反映出了當時城市居民的最本真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的原生樣態(tài)。從明代文學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出,體閑體育活動在明朝蔚然成風,形成了一種氣候,深刻體現(xiàn)了當時的市井風情,也彰顯了明代厚重的時代特色。
1.1別殿遙聞簫鼓奏——宮廷休閑娛樂
1.1.1 冰嬉
宮廷的溜冰活動稱為冰嬉,冰嬉是古代冰上活動的總稱。明朝宮中冰嬉活動長盛不衰,明萬歷太監(jiān)劉若愚在《明宮史》中記載說:“陽德門外,冬至冰凍,可拉拖床,以木作平板,上加交床或藁薦,一人在前引繩,可拉二、三人,行冰上如飛。明世宗嘉靖(壬寅)三年正月十六日,皇太子自宮中往見,即絕河冰坐拖床而過。”
1.1.2 馬球
明代宮廷,官宦喜好馬球,馬球在京師十分流行。明代皇帝閱視擊球活動時,還詔令文武群臣、四夷朝使和在京耆老前往陪觀。才子王紱一次陪成祖朱棣到東苑觀賞擊球,即興作《端午賜觀騎射擊球侍宴》賦:“忽聞有詔命分朋,球先到手人夸能。馬蹄四合云霧集,驪珠落地蛟龍爭?!泵鞒勺嬉院?,皇帝定時觀看擊球成為定制,到宣宗宣德年間時依舊奉行。
1.1.3 捶丸
捶丸最早的起源是庶民運動(大家比較認可的說法是牧羊人閑極無聊的時候發(fā)明的了捶丸),但是真正的興盛卻是由于其在深宮大院內的流行。明代朱有敦《宮詞》中提到“苑內有墻景最幽,一方池閣正新秋。內臣掃凈場中地,宮里時來步打球。”就是描述皇宮內院進行捶丸游戲情景的。可以看出捶丸在明代宮廷深受喜愛。
1.2 賞心樂事誰家院-----市井娛樂活動
1.2.1 雜技百戲
明代各種雜技百戲廣泛流行?!独m(xù)通典卷九十.樂六》就有相關記載。當時河間等府,奉詔送樂戶至京,除給與口糧外,工部還擇地為他們建造居室。為了集中藝人教習各種百戲節(jié)目,沿襲元制,仍設教坊司(屬吏部),選取精于諸伎者集中教坊習練。每逢盛大的宴會、慶典,諸伎就演出 百戲,表演隊舞、筋斗走獬(即馬戲)及騎射等。
在北方城市,除有經常性的各種百戲雜技演出,供市民人娛樂觀賞消閑外,每逢各種時令年節(jié)時,宮廷和市井坊間均有雜戲表演,有筒子、扒竿、蹬梯、筋斗、解數(shù)以及隊舞、細舞等項。明代雜技娛樂活動在南方城市十分流行。田汝成在《西湖游覽志余》一書中,曾對明初杭州佑圣觀廟會上表演的雀竿之枝,作了繪聲繪色的描寫??梢姲賾蚋图妓嚾?,能在竿頂上作變態(tài)多端的舞姿,進而將精湛純熟的技藝和優(yōu)美的舞姿結合起來,因為更加得到娛樂觀賞民眾的贊賞。
1.2.2 摔跤與相撲
中國古代的摔跤活動也稱相撲。及至宋朝,其北都汴京、南都臨安,人口增至幾十萬,城市中出現(xiàn)了供市民們娛樂、觀賞的瓦子。瓦子包括各種娛樂表演項目,其中的相撲表演最受市民的喜愛,《水滸傳》對此有精彩的描述。
1.2.3 蹴鞠
明代的蹴球是一種設立球門的分隊表演的游戲。明學者黃一正記載說:蹴球植竹高數(shù)丈,結網于上為門以度球,球工分左右朋角勝負。學者汪云程在《蹴鞠圖譜》中記述得更加生動詳細:蹴球參賽的球門人數(shù)包括都部署校正、社司、知賓、正挾、副挾、觧蹬、球頭、挾色、主會、守網、節(jié)級、驍色、會干、都催、左軍、右軍、出尖、斜飛等。還按球技高下,分為正蹴子弟、蹴過子弟、未蹴子弟。
1.3蹙金小襪飛雙鳧-----仕女閨闈嬌戲
1.3.1 秋千
到了明清時期,貴族或者民間女子仍然以秋千為樂。如《紅樓夢》第二十八回“蔣玉函情贈茜香羅 薛寶釵羞籠紅麝串”中:“寶玉說道:‘女兒悲,青春已大守空閨。女兒愁,悔教夫婿覓封侯。女兒喜,對鏡晨妝顏色美。女兒樂,秋千架上春衫薄。眾人聽了,都說道:“好!”
1.3.2 出游
收到商業(yè)發(fā)展和社會風氣的影響,明代城市女性改變以往深居簡出的生活習慣,大膽走出閨帷,喜歡外出踏青、旅游,游風之盛,游人之多,蓋為歷代之最。
1.3.3 女子踢鞠
明代女子踢鞠也十分風行,洪武年間著名的女藝人彭秀云就長于踢鞠。史稱彭秀云挾技游江海,問之,謂有解一十六。文人詹同文很驚嘆彭秀云的技藝,贈她一篇《滾弄行》,稱贊她是女流清芬。
2 明代城市休閑體育興盛的幾個因素
明代(1368—1644)共歷16帝,有國277年。明代城市休閑體育從物質和精神各個方面都具備了發(fā)展并形成社會風尚的趨勢。
2.1 城市的發(fā)展
從城市發(fā)展史上看,中國古代城市發(fā)展的最后一次高潮在明代。明代中后期,城市商品經濟發(fā)達,尤其是以富庶著稱的吳越地區(qū),經濟發(fā)展領先,城市化水平亦為全國最高。明代的工商業(yè)城市已遍布于全國各地,主要有南京、蘇州、杭州、北京、松江、常州、鎮(zhèn)江、淮安、揚州、開封、福州、荊州、武昌、南昌、廣州、濟南、太原、桂林等,此外還有景德鎮(zhèn)、漢口鎮(zhèn)、佛山鎮(zhèn)、朱仙鎮(zhèn)四大名鎮(zhèn)。全國大概有農村集鎮(zhèn)四千到六千個,小城鎮(zhèn)兩千個,大中城市一百個左右。城市的繁榮,給明代休閑體育的發(fā)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質條件。
2.2 市民階級的發(fā)展壯大
明世宗嘉靖(1522—1566)元年以后,由于商品經濟的發(fā)展,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和規(guī)模的壯大,市民階層逐漸壯大起來,這時的市民階層主要以商賈和百工為主體,社會影響越來越大。自明代中葉開始,手工業(yè)生產各個部門(比如陶瓷、印刷、冶煉、紡織、造紙、造船、建筑等)都有了很大發(fā)展。又加上世風奢靡,時人追求物欲享受,社會需要的增加促使手工業(yè)藝品迅速發(fā)展。
這樣,明代市民階層逐漸發(fā)展壯大起來,其社會影響也日益擴大,逐漸成為城市社會中一支非常活躍的力量。這個充滿物欲活力、追求世俗享樂的社會階層,給城市體育休閑的發(fā)展提供了主體力量。
2.3 奢靡的社會風氣
明中葉以后,商品經濟在沿海及大都市中漸趨繁榮,整個社會價值觀發(fā)生了變化。“商品經濟發(fā)展的結果之一,是金錢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權力?!庇纱顺霈F(xiàn)權力的商品化現(xiàn)象,過去只有十年寒窗才能得到的名利享樂,今日只要有了錢,同樣能得到。這使得人們不再把讀書求仕作為實現(xiàn)自我的惟一途徑,轉而看重金錢的價值。
商品經濟的引誘,促使明代社會中后期價值觀發(fā)生巨大變化,也讓久遭禁錮的消費和享受欲望洶涌澎拜泛濫起來。這股逾越封建禮制的社會思想浪潮強烈地沖擊了明代前期凝固停滯的社會風氣,對促進手工業(yè)的發(fā)展和商業(yè)的繁榮,均有積極的意義,也給城市休閑體育的發(fā)展提供了良好的精神土壤。
3 結論
明代的城市休閑體育本身產生、進行的方式及其參與的規(guī)則,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傳統(tǒng)文化中諸如儒家、道家等思想對人們的影響以及對民族文化心理和審美理想的型塑。更通過文學作品,獲得了一種文化表征和符碼的意義,張揚了人性的光輝。
明代時期的休閑體育是一種自娛自樂的活動,沒有競技成分的過多影響,整體上處于良性循環(huán)的狀態(tài),充分體現(xiàn)出了中國傳統(tǒng)體育以增強自身體格體能、娛樂為主的體育精神。它們通過文學作品,流傳下來,澤被后世,對當代中國人的體育觀念和余暇生活有極大的影響,也在客觀上促成了體育休閑的發(fā)展和繁興。
參考文獻
[1]譚華.體育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王鏡輪.中國深宮實錄.北京:中國檔案出版社,1998.
作者簡介
鐘曉雄(1969-),男,廣東揭陽,漢族,本科,華南師范大學,副教授,體育人文社會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