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嘉梁
1609年,伽利略首次用自制的天文望遠鏡看清了月球。在此之前,月亮在人們心中是散發(fā)著清冷光輝的完美球體;在此之后,月亮的真面目顛覆了人類的想象?!霸铝敛⒉皇枪饣?,”伽利略說,“而是凹凸崎嶇,布滿了洞穴的。”
現(xiàn)在,只要利用合適的攝影設(shè)備和望遠鏡,我們就可以拍下非常清晰的月球照片。筆者拍攝過月球各種狀態(tài)的照片,本篇就借助這些照片,與大家一起賞析月球攝影的妙處。
月相就是月亮的位相,是我們在地球上看見月亮被太陽照亮的部分,取決于月亮相對于太陽的位置,用肉眼就能分辨出來。例如,當月亮在太陽與地球之間時,它背對太陽的黑暗一面向著地球,因此不能被我們看見,此時就是歷書中的新月(朔)。在第二天或第三天它才會露出一彎月牙。此后月亮慢慢從缺到滿,再從滿到缺。從一個新月到下一個新月,周期是29.5天左右。你可以每晚用肉眼觀測月亮,并繪制月相圖。一個月之后,你就能得到一套漂亮的月相記錄圖。
除了月相,能用肉眼分辨的,還有月球上的月海和幾座大型環(huán)形山,比如雨海、澄海,還有第谷環(huán)形山和哥白尼環(huán)形山。我們可以參照月球地圖,用肉眼找到它們的位置。
月食也是適合用肉眼觀測的天象。注意,月食期間,特別是月全食的食甚(即俗稱的“紅月亮”,如圖3),月亮的亮度會較低,你要在天空中仔細搜尋才能看見。
借助小型的雙筒望遠鏡,我們能看到月面上大部分的地貌——幾十座環(huán)形山、崎嶇的山脈以及平坦的月海。雙筒望遠鏡的倍率可以通過型號得知,比如常見的“8×42”代表8倍倍率和42mm口徑物鏡。更大口徑的天文望遠鏡擁有更高的倍率和分辨率。用約40倍倍率的望遠鏡,我們可以觀測到直徑小于15千米的環(huán)形山。
試試吧,我們可以用望遠鏡找到“嫦娥3號”登陸的虹灣,或者找到“阿波羅11號”登陸的靜海(在圖2中有標注)??上Ъ词褂玫厍蛏献钕冗M的望遠鏡,你也看不到“阿波羅11號”登月艙——這相當于在上海的某棟大廈頂上放一個蘋果,而你要在烏魯木齊看到它。
在觀測時,最好為雙筒望遠鏡配一個三腳架,這樣可以獲得穩(wěn)定的視野,從而看到更多細節(jié)。另外,由于鏡片熱脹冷縮或觀察者眼睛晶狀體變形,每隔一會兒就需要重新調(diào)焦。
哥白尼環(huán)形山和亞平寧山脈是筆者最喜歡用望遠鏡觀測的目標(見圖2)。哥白尼環(huán)形山的中心有兩個峰,周圍的峭壁線條細膩,層次分明。亞平寧山脈則更加壯闊大氣,它橫跨月表,正處于月面的中心地帶。
筆者喜歡在盈凸月相(如圖4)時觀測,而不是滿月。盈凸月相時,月面大半被照亮,且突起的部分有明顯的投影,細節(jié)更易分辨。而滿月時日光幾乎直射月亮,整個月面都被照亮,很難看清山脈的形狀。
當筆者第一次用望遠鏡觀察月亮?xí)r,就被它那極致的壯美與神秘的寧靜震撼了。一時間仿佛所有的聲音都消失了,心神全部聚焦在月球上。這種美的享受,正是天文觀測最大的魅力。
下期我將揭曉本篇文中的月球照片是如何拍出來的,并講解月球攝影的方法與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