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婧瑤
摘要:《孫子從美國來》這部電影圍繞中國皮影戲藝人老楊頭和洋孫子布魯克斯講述他們之間發(fā)生的故事。老楊頭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代表,布魯克斯則是美國文化的代表,在文化差異的影響下,他們從對抗沖突經過曲折的碰撞和相互之間的包容,最終變對立為友情,變沖突為融合。本文將從飲食習慣、語言表達方式和價值觀這三方面來解讀這部電影中所反映的中外文化差異。
關鍵詞:《孫子從美國來》;中美文化差異
電影的主人公祖孫二人分別是中國皮影戲藝人老楊頭和美國小男孩布魯克斯。老楊頭代表中國傳統(tǒng)文化,崇拜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孫悟空;布魯克斯則代表美國文化,崇拜西方文化中的蜘蛛俠。布魯克斯的媽媽和老楊頭的兒子楊棟梁赴西藏可可西里參加藏羚羊保護行動時,楊棟梁偷偷地給父親留下一封信,委托老楊頭照顧布魯克斯。在此期間,他們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表現出了很大的差異,所以可以從他們二人的相處過程著眼,揭示中外文化在交流中的碰撞與融合。
一、飲食習慣
飲食習慣作為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此影片中也將中外文化差異很好得地表現了出來。中國的飲食文化內涵豐富,菜系眾多,中國人認為“民以食為天,食以味為先”,因此在烹調食物時注重色香味俱全,烹調方式也多種多樣,如煎炸炒燉等。而美國人不太注重飲食的手段,烹調方式比較簡單,追求原汁原味,食物主要是牛奶、面包等,尤其是漢堡包之類的快餐簡單方便,深受美國人青睞。老楊頭酷愛中國北方的特色食物——油潑面,而布魯克斯卻是習慣美式的餐飲,實在不行寧愿找方便面代替。當小布魯克斯想要吃漢堡包時,老楊頭終于在商店老板娘的幫助下做了個“中國式漢堡包”,也就是老楊頭所認為的不過是把“中國肉夾饃的面餅子換成面包而已”。后來,老楊頭帶布魯克斯去縣城吃羊肉泡饃的時候,布魯克斯也吃得津津有味。飲食習慣和飲食方式的差異,并不會影響中美文化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從難以接受到欣然接受這是需要一個過程的。
二、語言表達方式
語言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人們可以從不同的語言形式判斷和分析不同的文化特征,也可以從文化角度去解釋各種語言現象。 ”漢語和英語屬于兩種不同語系的語言,因而也就反映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文化,所以在交流中時常會遇到溝通障礙。在影片中,老楊頭說的是陜西方言,對英語一竅不通,比如影片中布魯斯在院子里看到一個蜘蛛網,就一直盯著,老楊頭很好奇問他在看什么。他回答:“spider”,老楊頭直接聽成了麻雀,誤解了他以為他想捉樹上的麻雀,還借此告訴布魯斯,鳥是人類的朋友,不該打鳥的主意。為了更好地與布魯克斯交流,老楊頭特地向鄉(xiāng)文化站站長學習英語,但也鬧出了些笑話。老楊頭分別學習了“狗”和“日”兩個英語單詞,并把它們按照中文詞語的結構進行合并“ dogsun ”(狗日的),這個小細節(jié)直接反映了語言方面的文化差異。就在如此的交流中,經過一段時間的共同生活,布魯克斯和老楊頭都互相學習對方的語言文化知識,在潛移默化中體現中美文化的交融。
三、價值觀
價值觀是文化中最深層的部分,在該影片中也進行了深刻的演繹?!皟r值觀支配著人們的信念、態(tài)度和行為,更反映在人們做事的方式和對世界的認知上?!敝袊俗鍪峦蔷哂屑w觀念,在集體主義文化中,基本人們有一個共識:一損俱損,一榮俱榮。而美國人富有冒險和創(chuàng)新精神,崇尚自我奮斗,相互獨立,尊重個人,注重個性,重視個人利益和個人目標,倡導個體主義價值觀。受不同文化背景的影響,中美兩國人民有著不同的價值觀念。
(一)對英雄人物的崇拜。每種文化中都有自己所崇拜的英雄人物,借此去傳表達自己的情感態(tài)度和思維方式。中國人和西方人在選擇自己各自的英雄人物時的標準也是不一樣的。老楊頭崇拜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孫悟空,他認為孫悟空是一位俠肝義膽的英雄,而布魯克斯僅僅把孫悟空看做是一只猴子。布魯克斯崇拜美國的蜘蛛俠,把自己的蜘蛛俠玩偶視為寶貝,但在老楊頭看來不過是個“蜘蛛精”。由此可見,中美兩國人們對于英雄人物的認知存在明顯差異,反映了中美文化的沖突。但是,這并不意味著他們不能互相接受對方的所崇拜的人物。在影片中,老楊頭踩壞了布魯克斯的蜘蛛俠,跑遍大街小巷仍未給孫子買到同樣的玩偶,因此他使用中國的傳統(tǒng)藝術——皮影,熬夜為布魯克斯做了一個一模一樣的蜘蛛俠。用中國的皮影做美國的蜘蛛俠,讓孫悟空和蜘蛛俠一起嬉戲,這無疑更加突出了中美文化融合的主題。尤其是影片最后,當老楊頭帶布魯克斯去看皮影戲時,布魯克斯問老楊頭,“孫悟空真能打敗蜘蛛俠?”老楊頭這樣回答:“為啥要讓他們打架呢?要讓孫悟空和蜘蛛俠成為好朋友,一起保護我們的地球?!痹谟^眾感動之余,更加值得人們開心的是,在文化摩擦與交流的過程中,人們愈來愈意識到文化的融合遠比沖突更加重要。
(二)家庭觀念。中國人的家庭觀念很重,而且自覺遵循長幼有序的規(guī)定,孩子要聽長輩的話,遵從長輩的教導,服從長輩。而“美國人認為家庭成員應該平等相處,每個人都是獨立、自由、平等的個體,在家庭教育中注重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性。”因此,老楊頭在管教布魯克斯時,更多的是要求他聽話,因為中國人認為長輩說話晚輩就應該聽,尤其是布魯克斯這么小的小孩他們更加不會有和他平等溝通和交流的意識。尤其是在打電話給布魯克斯的媽媽時,文化站站長一字一句地教布魯克斯如何與媽媽說話,但是布魯克斯拿到電話就躲到一邊,獨立和媽媽交談。“在實際生活中,中國人很少給孩子獨立發(fā)揮的時間和空間。但是,美國人卻注重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精神,要求孩子具備很強的獨立生活能力?!?/p>
(三)思維模式。中國人往往不喜歡出風頭,盡量做到與他人保持一致,崇尚內斂含蓄,中庸恭謙,注重在人際交往中求同。美國人很直接而且喜歡在人群中突出自己的個性,傾向于以個人為本位,在人際交往中存異居多。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中國人更加重視他人對自己的看法,相互依賴程度較高,而美國人更加注重個人的感受,獨立性較高?!庇捌?,老楊頭害怕村里其他人知道他有個美國孫子,怕別人笑話他,因此特地帶布魯克斯到縣城,把孫子的頭發(fā)從黃色染成黑色。而且還要等到天黑以后再回家,被人發(fā)現后又說布魯克斯是新疆人,不惜撒謊來盡量使自己符合集體大眾的取向。相反,布魯克斯雖然是個孩子,卻有著非常強的獨立性,在尿床之后不是尋求爺爺的幫助,而是自己承擔后果,一個人踩著小板凳兒去曬被子,由此可見中美思維模式的差異是很明顯的。
四、結語
這部影片不僅將中國北方原汁原味的文化因素的方方面面表現出來,而且將中美文化之間的關系的發(fā)展變化有條不紊、順理成章地展示給觀眾,盡管中美文化作為兩種截然不同的文化一定會有差異和沖突,但是不能因為交流和溝通有摩擦、有障礙就互相敵視和隔絕,在世界經濟文化交流日益發(fā)展的今天,直面差異和沖突,盡量多地了解中外文化,加強彼此之間的溝通和交流,才能真正實現中外文化的交融。
參考文獻:
[1]吳為善 嚴慧仙.《跨文化交際概論》.商務印書館.
[2]鐘敬文.《民俗學概論》(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3]葉蜚聲 徐通鏘.《語言學綱要》.北京大學出版社.
[4]任玲玲.淺析中美文化差異[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