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曉麗
[摘要]傳統(tǒng)通假字概念所指含混,“廣義分化字”“引義分化字”“借義分化字”等概念可將其所涵蓋的同源通用字和本無其字的假借字剝離出來,使通假字概念界限清晰、所指明確。重新審視定州漢墓竹簡《論語》中220組異文的使用情況,厘清了異文的字際關系。通過對比異文在馬王堆簡帛書、銀雀山竹簡的使用情況發(fā)現(xiàn),相對后起分化字,漢初多使用源字;漢初使用相當數(shù)量的通假字且通假字字形上多與本字相關。漢初用字表現(xiàn)出動態(tài)發(fā)展的特點,不僅保留舊的習慣用字,還表現(xiàn)出發(fā)展的趨勢。
[關鍵詞]定州漢墓竹簡《論語》;異文;出土文獻
[中圖分類號]H10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3541(2018)01-0083-05
定州漢墓竹簡《論語》(以下簡稱定州《論語》)是目前發(fā)現(xiàn)的最早的《論語》抄本。與今本《論語》的不重復異文達220組。定州《論語》為研究漢初用字特點提供了豐富的材料。
出土文獻是未經(jīng)篡改的可靠文獻,真實地反映了其抄寫年代的用字情況。以出土的定州《論語》用字為本,選取同時代相近時期的馬王堆簡帛文字和銀雀山竹簡文字作為比照對象,可橫觀漢初的特點;與現(xiàn)代漢語用字比照,可縱觀漢字發(fā)展的過程。
以往針對定州《論語》異文的研究多以現(xiàn)代漢語的系統(tǒng)理論框架為參照系,是從當代文字使用規(guī)范出發(fā)進行的。這種研究的結果雖然有利于現(xiàn)代讀者理解古文獻,但其結論有時是與漢字發(fā)展的史實相悖的。將“生”處理為“性”的通假字,“或”處理為“郁”的通假字,認為“政”“正”諧聲相通,這樣籠統(tǒng)地以通假、相通解釋,未能挖掘出異文之間的深層關系,未能還原文字使用的時代面貌。
一、“古今字”“通假字”等概念的細化
以往學者分析定州《論語》異文時多用“古今字”“通假字”等概念,然而這些概念在使用過程中多表現(xiàn)出所指含混、界限模糊的特點。
古今字是從時間角度對某一意義先后使用的不同字形進行定義的。盧烈紅(2007)指出:“古今字與同源字是部分重疊關系,與假借字有交叉的地方,與通假字在實踐上有糾葛?!薄肮沤褡值膬?nèi)涵十分豐富,幾乎包括了文字的全部的歷時性的變化”,其外延與其他概念有交叉,不適用于研究字跡關系,故文章不采用“古今字”這一概念。
關于通假字,吳辛丑(2001)提出應區(qū)分通假字與古代通用字。鄭振峰等(2005)指出:“所謂的通假反映了兩種本質(zhì)上不同的文字現(xiàn)象,一是同音借用;二是同源通用?!?/p>
從漢字發(fā)展角度提出分化字這一概念,王寧指出早期形聲字非常重要的一個來源即分化形聲字。根據(jù)源字與分化字的意義關系可以分為廣義分化、引義分化和借義分化。其中廣義分化和引義分化屬于詞匯的同源分化,廣義分化和引義分化過程中孳乳出的新字與源字是同源通用關系。通過借義分化過程孳乳的新字與源字是后出本字與假借字的關系。廣義分化字、引義分化字是對同源通用字這一概念的進一步細化,借義分化字專指本無其字的假借字。
如圖1所示,王寧先生提出的廣義分化字、引義分化字和借義分化字之間的界限更清楚,有利于將傳統(tǒng)通假字概念所涵蓋的本無其字的假借字、同源通用字剝離出來。通假字只用于指代本有其字的同音借用字。通過對概念進行進一步細分,使得各概念之間的界限更為清楚,更有助于闡明解釋異文之間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