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高職院校信息化教學設計的實踐研究

2018-06-05 10:17:28李艷
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 2017年34期
關鍵詞:院校信息化高職

李艷

摘 要:推進信息化教學設計是激發(fā)高職院校辦學活力、順應互聯網+時代教學改革和創(chuàng)新趨勢的重要舉措,本研究結合高職教育發(fā)展現狀,對比傳統(tǒng)教學模式,分析了信息化教學設計的概念、原則和內容,剖析了信息化教學在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并探討解決對策。

關鍵詞:高職教育信息化教學設計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 G7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7)12(a)-0000-00

1概念與實踐

信息化教學設計不僅僅是在傳統(tǒng)教學設計的基礎上對教學媒體和手段的改變,而且是以現代信息技術為基礎的教學理念、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的整體變革。傳統(tǒng)教學設計基于行為主義,注重知識認知,而信息化教學設計基于建構主義,要完成知識的意義建構,對學習目標的理解層次更為深刻;前者的教學內容局限于教材,后者的教學內容不拘泥于教材,根據職業(yè)崗位各項能力要求,將多學科整合為一個整體,創(chuàng)設有利于學生構建意義的情境信息;在師生教學關系上,前者是單向的知識灌輸,教師的角色是知識的壟斷者、傳授者,學生是被動接受者,后者是知識能力體系的互動構建,學生是教學信息加工的主體,是學習的探究者,教師是導航者和促進者,強調情境模擬、角色匹配、自發(fā)學習、自我管理,師生在教學中緊貼行業(yè)環(huán)境、親密互動、互相促進;前者的教學評價主體是教師,考核學科知識和技能的掌握,屬終結性評價,難以及時全面把握教學成果并有效指導教學過程,后者的評價主體是多元的,評價基于學生解決問題,交流思想、如何學習并呈現等方面,以行為為基礎進行評價,屬于形成性評價,便于靈活調整并及時改善教學,更利于師生的全面共同發(fā)展。

2面臨的問題

信息化教學設計推進過程中,面臨著以下亟待解決的問題:

2.1高職院校教師信息化教學整體素養(yǎng)不高。

信息化教學的意識普遍不強,缺乏足夠的現代化信息知識與技能,特別是新媒體、新技術、新理念與課程的整合能力,停留在設備的簡單操作,辦公軟件制作展示教案,用QQ或微信聯系的初始應用能力階段,不少教師對信息化技術缺乏信心和興趣,教學模式上墨守成規(guī),極大地制約著教學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2.2信息化教學設計常態(tài)化動力不足

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工作量趨于飽和。信息化手段應用于課堂教學將改革固有的教學模式,除了基本課堂教學以外,需要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進行課程設計以及課件制作、信息化資源搜索和整合等,增加了教學工作量。在網絡環(huán)境下,更加強調學生和教師的互動,不僅僅是課堂上,還包括課前課后的咨詢和輔導,工作負擔成倍增加,卻缺乏有效的工作量考核手段,部分教師有顧慮,不想試、不愿試、不敢試。

2.3信息化教學的基礎條件比較薄弱

大部分高職院校存在信息化建設起步晚、基礎設施不完善、應用層次低、常規(guī)設備和信息化裝備不相融,封閉化分散建設,院校、培訓機構、行業(yè)企業(yè)和科研機構之間平臺不互聯、資源不共享、信息不對接。還存在重硬件、輕軟件,重投入、輕運維,管理觀念滯后、配套制度缺失、技術標準不統(tǒng)一、技術支持保障不到位等問題。

2.4信息化教學設計具體實踐本身還存在誤區(qū)

主要體現為:(1)信息化教學設計由授課老師各自為政,沒有形成專業(yè)合力;(2)內容設計拘泥于課本的知識框架,脫離職業(yè)情境,形式多于內容;(3)問題設計圍繞課本預設答案,問題之間缺乏關聯,學生被動思考答案而不去考慮問題及問題產生的情境及過程。(4)片面追求新媒體、新技術,單純求新求異;(5)課件側重于演示現象、傳授技巧,忽視分析實質、剖析過程、提升能力;(6)重視網絡素材的收集,忽略了引導和協(xié)作互動平臺的建設。

3解決的對策

3.1建立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評價和培養(yǎng)體系

以樹立信息化教學理念為先導,從專業(yè)素養(yǎng)、信息化能力培養(yǎng)、知識創(chuàng)新三個維度,建立貫穿課程組織與評價、教學方法運用、技術與裝備應用、課堂教學與管理、學習與專業(yè)發(fā)展等五個方面,分層次(初、中、高級)的能力評價標準并開展評估工作。將信息化教學能力作為高職教師的核心能力進行培養(yǎng),完善用人和考核機制,將信息化教學能力作為教師引進、考核、晉升的重要依據,逐步將信息化教學能力納入高職院校教師資格認證與職稱評價體系。面向不同課程系列的教師人群,針對性制定培訓目標、培訓方案、培訓大綱,將信息化教學模式貫穿到培訓全過程,夯實信息化教學能力基礎,構建信息化教學理論知識體系。打造信息化教學核心教師隊伍,順應“互聯網+”趨勢,構建定制化、移動化、碎片化、自主化培訓與交流平臺,提供技術指導與支持,分享交流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將優(yōu)勢課程與實踐案例放在平臺上共享。充分依托職業(yè)教育、高等教育教學和培訓機構以及有關企業(yè),有系統(tǒng)、有針對、有計劃、分層次、多渠道提升教師隊伍信息化教學素養(yǎng)。

3.2把握改革契機,回歸課堂,匯聚合力。

逐級落實“放管服”改革,為院校和教師松綁減負、簡除煩苛。將關注點回歸學生、回歸課堂。突出教學主導地位,消除功利和浮躁心態(tài),一方面壯大師資隊伍,另一方面對教師由管理向服務轉變,以“課堂45分鐘”相關度作為區(qū)分各項工作輕重緩急的衡量標準,通過制度和軟硬件建設,打造有效課堂,實施有效教育,加強信息化教務管理平臺支持并鼓勵教師以信息化教學設計為抓手,革新教學內容,緊跟行業(yè)前沿技術。以優(yōu)質的學習資源,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以互聯網時代時刻在線、亦師亦友的新型師生關系,營造師生自由發(fā)展、活潑愉快的育人氛圍;支持教師在信息化教學設計過程中打造團隊,形成合力,示范引領,創(chuàng)新突破。

3.3提高認識、系統(tǒng)規(guī)劃、科學管理

思想上根除“面子工程”、“一勞永逸”等急功近利傾向;技術上按照開放共享的要求,統(tǒng)一標準、整體規(guī)劃,結合“數字校園”建設,平衡硬件的投資和軟件資源投入,重點建設仿真實訓基地、遠程協(xié)作教室、數字化實驗室、數字化信息資源庫等數字化場所和平臺;管理上建立由校長牽頭的信息化領導機制,設立數字校園管理中心(或教育技術中心、網絡中心)等部門,有組織、有計劃、有步驟地做好本校的信息化建設和運維保障。創(chuàng)新運行機制和管理模式,建立健全職業(yè)院校、行業(yè)企業(yè)、研究機構之間的資源共建共享機制,支持學生學習、教師進修、學校辦公、校企合作。

3.4合作設計,交流競賽,打磨作品

培訓質量再高,在個體具體的信息化教學設計中往往容易出現這樣或那樣的缺陷或問題,自身往往難以發(fā)覺,同專業(yè)或跨專業(yè)的合作設計,既有利于信息深度共享,也有助于取長補短,互相促進。通過定期的交流研討、課件比賽、信息技術教學應用比賽等,在設計的打磨過程中,盡快發(fā)現不足,轉變教學觀念,增強信息化教學意識,提高教學設計能力,優(yōu)化教學過程,借助信息技術破解教學重難點,提升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

4結語

推進信息化教學順應國家信息化與工業(yè)化融合發(fā)展要求,是高等職業(yè)教育改革的必然趨勢,也為高職院校的教育創(chuàng)新和跨越式發(fā)展提供了嶄新空間,我們應該轉變觀念、主動作為,迎難而上,將信息化教學設計轉變?yōu)榻虒W常態(tài),為培養(yǎng)新一代具備信息素養(yǎng)、崗位信息技術職業(yè)能力和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技能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打造一支教學理念先進、專業(yè)素質過硬的教師隊伍,構建數字化、開放性、共享型職業(yè)教育網絡,促進高職院校和行業(yè)企業(yè)由互助到共生而不懈努力。

參考文獻

[1] 南國農.我國教育信息化發(fā)展的新階段-新使命[J].電化教育研究,2011(12):10-12.

[2] 鄭黎明.高職計算機網絡信息化教學設計與實踐研究[J].信息系統(tǒng)工程,2015(6):148.

猜你喜歡
院校信息化高職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兒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甘肅教育(2020年18期)2020-10-28 09:06:02
高職應用文寫作教學改革與創(chuàng)新
活力(2019年21期)2019-04-01 12:18:24
高職人才培養(yǎng)模式創(chuàng)新探討
信息化是醫(yī)改的重要支撐
信息化
江蘇年鑒(2014年0期)2014-03-11 17:09:40
院校傳真
院校傳真
院校傳真
院校傳真
清流县| 红原县| 邯郸市| 于田县| 安宁市| 安徽省| 吐鲁番市| 望城县| 万全县| 长岭县| 兴国县| 革吉县| 青海省| 石家庄市| 汾西县| 石台县| 潢川县| 山东省| 烟台市| 北票市| 涞水县| 墨玉县| 台前县| 忻州市| 汽车| 石首市| 天津市| 苍溪县| 赞皇县| 淄博市| 马山县| 沁水县| 龙岩市| 永昌县| 许昌市| 阳山县| 洛扎县| 普兰县| 太白县| 长沙县| 芜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