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左同學(xué)
因為晚上睡得晚,現(xiàn)在每天只能六點半起床,實事求是地說,這已經(jīng)不算早起了,因為我之前,一直是六點前起床的。
好在,一直堅持著,當(dāng)然也不能說堅持,因為堅持總帶著一種“努力和勉強”的感覺,而早起已經(jīng)成了我的習(xí)慣。
去年八月,在家待了一個月,每天約好和媽媽早起遛彎。
“媽,早上六點好不好?咱溜達(dá)一個小時,七點回來正好?!?/p>
“六點?”我媽白了我一眼。“六點叫早起嗎?六點太陽都老高了,五點!”
二十多歲的我,晚上玩手機總得到十二點,比熬夜我媽絕對不是我的對手,但她早上五點天崩地裂的拍門聲,真讓人絕望。
“媽,我再睡一分鐘!”
“起!”然后又是天崩地裂的拍門聲。
本以為早晨五點的路上只有我們母子二人,但路上來來往往散步、跑步、扭腰、競走的人,實在讓我懷疑人生。
舅舅把我拉進了一個跑步社群,里面的大部分人,五點多起床鍛煉,七點時有些人已經(jīng)跑完了十公里。
原來,早起不僅僅是一種態(tài)度,也是一種生活方式。
大學(xué)時,宿舍哥們兒都起得很晚。早上我躡手躡腳起床,在樓道盡頭洗漱,然后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
其實也沒有具體的計劃,有時候跑步,有時候聽歌,有時候看書,有時候看電影……
能看到的結(jié)果,就是在別人起床之前,我已經(jīng)做了很多事情。會不自覺地感覺比別人多活了一點時光,多進步了一點,積少成多,心情也越來越好。
看一個人,最主要的是看他的精神面貌,精神好有活力,做什么都好。
從大二到大三的一年,我斷斷續(xù)續(xù)看了一年電影。那時候,不知道怎么突然就歇斯底里了,發(fā)誓要看完電影史上所有的經(jīng)典電影。
但在一個八人間的宿舍,多人共用一個路由器……這樣的環(huán)境下,你一個人下載高清電影,電腦會被人砸了。
但我的想法只要產(chǎn)生,就一定要做成。冥思苦想之后,我找到了我認(rèn)為最好的解決辦法:起得比別人早,睡得比別人晚,別人上課時我下電影,別人出去吃飯時我下電影,只要別人不用網(wǎng)絡(luò),我就下電影。
那年,我早上五點起。冬天,在床上用手搓搓臉,然后戴上耳機,一邊看一邊下電影。到七點,我已經(jīng)看完了一部《海上鋼琴師》或者《飛越瘋?cè)嗽骸?。沒課時,舍友會睡到中午,然后我就看到中午。
晚上抽空,我再去閱覽室看一些關(guān)于電影的理論書。
那一年,看了超過一千部電影、幾十部電影理論書,然后我由一個只看過成龍李連杰周星馳周潤發(fā)的電影小粉絲,變成了現(xiàn)在漫談各國電影的發(fā)燒友。
而那一年,不論春夏秋冬,我最晚時都是在六點前起床。
早起帶給我的,不僅僅是看得到的收獲,更多的,是一種精神狀態(tài)。
其實我以前是一個特別懶的人,后來養(yǎng)成了早起的習(xí)慣,契機主要是,找到了一些自己熱愛的東西。想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做最多的事情,不早起是不行的。多看幾本書,多看幾部電影,多賺點零花錢出門旅游……不早起,只能在床上玩手機,然后感嘆。
后來我開始討厭睡懶覺,因為我發(fā)現(xiàn)睡得多了,身體容易無力,精神也沒有多好。這種狀態(tài),不是我想要的。
周末休息的最直接方式就是睡懶覺,但往往睡也睡不好,反而添了很多空虛感,不如忙起來充實。于是我徹底和懶覺告別了。
別人說我是受罪的命,不知道享福。
但我覺得,我挺幸福的。我在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情,還做了很多,每天心情好,身體好,狀態(tài)好。
經(jīng)常有人和我吐槽:“自從我加了你微信,我的運動排行榜再也沒達(dá)到過第一?!?/p>
我明白這種感受,因為自從去年八月起,我在我的運動排行榜里,也不再是第一。
那段時間,我加了很多運動達(dá)人。幫主、我舅舅……他們每天五點多就起床運動了,他們?nèi)站綌?shù)三萬,沒有上限。晚上刷榜時,靜靜地為他們點贊,是我能做的唯一選擇。
當(dāng)然,他們也激勵著我一起努力。
我開始相信——人,可以選擇自己的活法,可以選擇自己的狀態(tài)。
而早起,就是我的一種選擇。
早起是一種態(tài)度,一種生活方式,它讓我快樂,讓我精神百倍,讓我感受到了自己的存在,讓我變成了更好的人。
如果你也想變得更好,還在等什么?加入早起的隊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