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巧云
【摘要】近年來,隨著農村剩余勞動力向城市轉移規(guī)模的不斷擴大,產業(yè)集聚的不斷加強,勞務經濟已經成為農民致富的重要途徑。由于種種原因,許多外出務工人員不得不將子女留在農村,由此產生了一個特殊群體—-留守兒童。留守兒童問題,不僅僅是一個家庭問題,也是一個普遍性的社會問題。我國約有1億農民迫于生計常年在外務工,由此產生約1500萬留守兒童,這些留守兒童大多在15歲以下。留守兒童問題需要全社會,政府以及家庭的共同關注,共同努力與付出,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關鍵詞】農村 留守兒童 分析 建議 意見
【中圖分類號】D43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4-0237-01
一、留守兒童的背景
我國先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目前存在的城鄉(xiāng)經濟發(fā)展不平衡,今年人民網報道顯示,中國城鄉(xiāng)居民之間收入差距十分懸殊,國家統(tǒng)計局局長馬建堂介紹,2012年城鎮(zhèn)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565元,全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7917元,比例約為3:1。由于受到經濟條件不同的影響,導致很多農民外出打工,以提高自己的經濟收入,改善自己的生存、生活條件。以追求經濟為目的農民工,經濟水平和消費能力根本不可能承擔的其大城市里孩子讀書的諸多現實問題,如高昂的住房、教育、生活等費用問題,再加上農民工一般文化素質不高,從而導致工作不穩(wěn)定,經常處于流轉狀態(tài),不說他們無法照顧孩子,就是孩子們需要的最起碼的穩(wěn)定都是問題。因此,在這種無可奈何的情況下,本身就是為了謀求更好的經濟條件,而來到城市謀生的他們,不可能再用高昂的經濟代價,將孩子帶在城市上學,只能選擇將孩子留在農村,由長輩或其他人照看,最終形成了父母雙方或一方與孩子兩地分隔的局面,孩子單獨留在農村生活、接受教育,留守兒童由此產生。
二、問題分析
通過進行走訪調查,得出問題并進行分析。留守兒童長期與父母分離,當他們出現心理困惑、遭遇學習困境、面臨生活困難時,幾乎得到遠在幾百里甚至幾千里之外父母的幫助。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的現狀如何,存在哪些主要困難,這些都非常值得關注。
農村留守兒童是我國大規(guī)模人口流動過程中出現的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隨著城市化、工業(yè)化的快速發(fā)展,越來越多的農村勞動力將轉移到城市就業(yè),留守兒童的群體規(guī)模也會隨之繼續(xù)擴大。如今的城市建設離不開辛勤工作的農民工,在工地,一個個農民工的背后,幾乎都有一個獨自在家的留守兒童,他們?yōu)榱嗽黾邮杖氩坏貌浑x開家鄉(xiāng)外出謀生,對孩子的“舍棄”更多的是無奈地選擇。長期的親情缺失,代管不力,“留守孩”出現一系列留守綜合征:厭學、性格孤僻、合作意識差等問題。在大多數的農村留守兒童中,絕大部分是由爺爺奶奶等親人照看,由于年齡較大,又大部分屬于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遺留下來的文盲,平時只能勉強照顧孩子的起居,通過了解,留守兒童厭學、棄學現象普遍,近一半孩子學習成績處于中等偏下。
留守兒童在學習成績、生活、心里等方面都面臨挑戰(zhàn)。心理問題是農村留守兒童最值得關注的問題。親情的缺失使孩子變得孤僻、抑郁,嚴重地影響到了孩子心理的健康發(fā)展。研究發(fā)現,部分留守兒童性格行為上在向兩個極端的方向發(fā)展。
留守兒童不僅是教育問題,更是社會問題,需要城市,政府、學校、社會共同努力。農村留守兒童的產生來自于家庭和社會兩個方面。一方面,家庭的貧困,使孩子的父母不得不走出農村到城市務工;另一方面,我國長期的城鄉(xiāng)二元體制以及社會對農民工不公平的待遇,使許多農民沒有辦法及能力帶著孩子一起走進城市?!傲羰貎和瘑栴}表現在農村,但解決留守兒童問題的關鍵應該在城市?!备纳妻r民工在城市里的就業(yè)生活環(huán)境,特別是改善農民工子女在城市學校就學的政策環(huán)境,是解決留守兒童問題的治本之策。
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問題需要流入地和流出地政府、學校和社會的共同努力。要加強對流動兒童教育政策實施過程的監(jiān)督,幫助一些有條件攜帶子女到城市讀書的農民工解決后顧之憂。使農民工子女也能在城市接受優(yōu)質的教育。此外,還需要充分發(fā)揮農村學校對留守兒童的教育作用。
三、建議和意見
留守兒童之所以存在諸多問題,原因來自于家庭、學校和社會等方面。留守兒童問題作為一個普遍存在的社會問題,不應只是農村外出務工人員自己去解決的問題,而應該由全社會共同努力,為留守兒童創(chuàng)造健康成長環(huán)境和空間。因此提出以下建議。
1.家庭教育方面
務工的父母及留守兒童的代理監(jiān)護人員,應盡量為留守兒童營造一個溫暖、關愛的學習和生活環(huán)境,促使“留守孩子”健康成長。其次,外出務工的父母也應加強與子女的聯(lián)系和溝通,盡可能做到多關心孩子。第三,還要加強與代理監(jiān)護人、學校的聯(lián)系。第四,家長要轉變觀念,增強自身發(fā)展的能力,多渠道尋找就業(yè)門路。外出打工的夫妻有能力的一定要把孩子帶上跟隨自己打工讀書生活。要正確教育和引導好孩子,樹立“知識改變命運的觀念”。
2.學校教育方面
學??梢詫α羰貎和慕逃c管理方面進行重點加強??梢圆扇∫韵麓胧菏紫?,要求各農村小學對留守學生登記備案,專門管理,根據情況區(qū)別對待,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和管理。其次,加強對留守兒童的思想道德教育,不斷提高他們的法制道德觀念,不斷增強學生的遵紀守法意識。最后,重視對留守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開設心理輔導活動課,幫助指導留守學生解決各種困惑和疑難,對其顯性和隱性的心理壓力進行疏導,引導他們走過人生發(fā)展的關鍵時期,幫助其健康和諧發(fā)展。
四、政府及社會方面
1.強化政府統(tǒng)籌管理,加大社會支持的力度。比如在城市中打工族密集的地方,增加城市教育設施,降低打工子女的入學收費要標準,逐步改善民工子女就學條件。對未能入學的民工子女可以通過開辦寄宿制學校,假期學校等,逐步建立社會監(jiān)管體制,打破城鄉(xiāng)體制,給予農民工及其子女切實的市民待遇,運用現有的教育資源,幫助農民工把子女帶到打工地學習和生活。
2.鎮(zhèn)、村兩級要逐步探索幫助留守兒童教育與管理的新路子,在社會上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結對幫扶,也可以建立家長代管制度,教師要真心實意地走進學生心靈,從心靈上關心關愛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驅除他們由于父母不在而積壓在心頭的陰影,讓留守兒童學會做人,學會生活,學會求知,學會追求。
3.相關部門要加大宣傳力度,充分發(fā)揮媒體的作用,加大新聞宣傳力度,引起社會各界對農村留守兒童的關注,引起社會的重視,調動全社會的力量,共同尋求解決的辦法和途徑,形成全社會齊抓共管的格局,讓外出打工的父母安心,讓在家的留守兒童健康成長。
總之,我國是一個農業(yè)大國,農村人口多,留守兒童問題的妥善解決,不僅有利于我國義務教育在農村的落實,提高農村的教育質量,還有利于促進農村社會和諧與穩(wěn)定,更關系到我國廣大農村青少年的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