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治安
摘要:如果從歷史的角度去審視,保加利亞的首都索菲亞在歐洲古城家族中屬于晚輩,因為她的建城史大約不到800年,一直到14世紀(jì)才正式被命名為索菲亞。但建城史不長并不影響索菲亞成為舉世聞名的花園城市,市區(qū)內(nèi)絕大部分的街道、廣場、住宅、學(xué)校、工廠都被花木遮蓋著。如果說亞歷山大·涅夫斯基大教堂是索菲亞的地標(biāo),那么位于索菲亞以南的里拉修道院則是保加利亞的地標(biāo),它不但是保加利亞國家的象征,也是一個民族拒絕外族奴役和奴化的精神堡壘。在它問世的近千年歷史中曾三次被焚毀,但每次都被保加利亞國民頑強(qiáng)地重建。
索菲亞——歐洲古城中的晚輩
我之所以選擇去保加利亞,那是因為我對前蘇東集團(tuán)7國的那一段歷史興趣濃厚,在這之前,我已去了5國(俄羅斯、波蘭、匈牙利、捷克、東德),就剩保加利亞和羅馬尼亞了。盡管我此次赴歐的旅行計劃安排得較為緊湊,但我還是硬擠出3天時間去了索菲亞。
如果從歷史的角度去審視,索菲亞在歐洲古城家族中屬于晚輩,因為她的建城史不到800年,早先的名字叫塞爾迪卡或斯雷德茨什么的,一直到14世紀(jì)才正式被命名為索菲亞。但建城史不長并不影響索菲亞成為舉世聞名的花園城市,我看到市區(qū)內(nèi)絕大部分的街道、廣場、住宅、學(xué)校、工廠都被花木遮蓋著,馬路兩旁排列著整齊高大的菩提樹和法國梧桐,家家戶戶的門前窗下、房前屋后,都栽種著紅玫瑰、郁金香、石竹花等。就首都城市而言,索菲亞是我見到過的花木種植最多最好的一座城市,180平方公里的市區(qū)簡直就是一個大花園。歐洲國家的人民有講究環(huán)境整潔的傳統(tǒng),他們不會因為國家體制相異或宗教信仰不同而背棄自己的傳統(tǒng),這是我在歐洲旅行中感觸最深的一點。
在50后、60后一代中國人的心目中,上世紀(jì)保加利亞具有世界性影響力的名人大概就是季米特洛夫了,當(dāng)年他的《控訴法西斯》一書在中國大陸傳播得很廣。我們四處尋找季米特洛夫的墓地,問考古博物館的門衛(wèi)、問警察、問商店營業(yè)員,三問三不知。最后總算是路上的一位老頭為我們指點迷津,原來季米特洛夫(以下簡稱“季氏”)的墓早已被夷為平地,而且是一點痕跡也沒有,留下的只是一塊鋪著黃沙、二三十平方米的空地。老頭告訴我們,1990年保加利亞決定拆除季氏的墓,但這項工程完成得非常艱難,因為季氏的墓建得實在太堅固,所以連續(xù)兩次爆破都沒成功,當(dāng)時連周圍建筑物上的窗玻璃都被震碎了,陵墓居然完好無損,一直進(jìn)行到第4次爆破,總算是把季氏之墓摧毀了。但我發(fā)現(xiàn),并不是保加利亞全體國民都拋棄了這位原共產(chǎn)國際領(lǐng)袖,我親眼看到在他墓地遺址不遠(yuǎn)處的一尊雕塑下,有人放了一幅季米特洛夫的照片以示悼念。
原季米特洛夫墓地對面是原保加利亞皇宮、現(xiàn)在的國家藝術(shù)館,左側(cè)是總統(tǒng)府,不遠(yuǎn)處是索菲亞女神雕像,雕像下面就是聞名遐邇的古代色迪卡城露天博物館(原是一處考古遺址,里面展示有古羅馬時期的文物),我去時剛開放半年不到。但索菲亞名氣最大的地標(biāo)景點,是坐落在市中心的亞歷山大·涅夫斯基大教堂,它是巴爾干半島最大、但也是最年輕之一的東正教教堂(百年歷史)。為了表示對俄羅斯幫助保加利亞擺脫奧斯曼帝國的統(tǒng)治,大教堂以俄國抗擊條頓騎士團(tuán)入侵的領(lǐng)袖亞歷山大二世的名字命名。
在索菲亞碰到的一件趣事令人難以忘懷:我們從機(jī)場出來后,在公交車站的站牌下尋找要去的站點,一位小伙子主動上前來問我們?nèi)ツ膬海课覀兏嬖V他借住的民宿地址后(離亞歷山大·涅夫斯基大教堂不遠(yuǎn)),他說可以帶我們?nèi)?。如此熱情,令我們心生疑慮,因機(jī)場到市中心較遠(yuǎn),大概有一小時的車程。我問他,你也去那兒?他說不是。看到我們面露狐疑之色,他馬上接著說,到索菲亞來的亞洲人很少,怕你們乘公交車不熟悉路,所以他想幫助我們。這樣的人和事在中國大陸幾乎是難以想象的。旁邊有一位與我們同一航班來的臺灣老太太,湊過來神秘兮兮地對我們說“索菲亞騙子很多的”,這讓我們更加緊張,但一時又不能拒絕小伙子的熱情,所以我們只好準(zhǔn)備著見機(jī)行事。后來發(fā)生的事情讓我們既感動又內(nèi)疚——公交車到站后,小伙子把我們一直帶到大教堂旁,隨后憨厚地笑了笑說:“祝你們在索菲亞過得愉快!”就轉(zhuǎn)身往回走了。這讓我們自責(zé)不已,這么好心腸的小伙子,我們竟然起先還有點相信那神經(jīng)兮兮的臺灣老太太之言,實在是太不應(yīng)該了。
索菲亞有兩大特點:一是全城極少見到黑人和阿拉伯人,這在巴爾干半島國家的首都城市中很少見;二是物價超級低,超市里的食品大都是德國的一半價。我們借住的一套民居,是我在歐美國家旅行中住過的最大、最舒適、裝潢最高檔的民宿,里面鍋碗瓢勺、油鹽醬醋一應(yīng)俱全,兩晚僅89歐元。我看到一新建住宅小區(qū)的房屋出售掛牌價為每平方米800歐元,相當(dāng)人民幣6 000元左右。與我們一塊去里拉修道院的幾位澳大利亞游客也一致公認(rèn),索菲亞的物價確是超級低。
里拉修道院——保加利亞國的象征
保加利亞有句俗語:如果你不到里拉修道院,那就等于沒到過保加利亞。這話雖不無夸張,但在某種意義上佐證了里拉修道院在保加利亞的地位。
如果說亞歷山大·涅夫斯基大教堂是索菲亞的地標(biāo),那么位于索菲亞以南的里拉修道院則是保加利亞的地標(biāo),它不但是保加利亞國家的象征,也是一個民族拒絕外族奴役和奴化的精神堡壘。在它問世的近千年歷史中曾幾度興廢,特別是土耳其奧斯曼帝國入侵和統(tǒng)治保加利亞時,里拉修道院曾三次被焚毀,但每次都被保加利亞國民頑強(qiáng)地重建。據(jù)說重建時,很多建筑材料還是從全國各地運來的。
里拉修道院因建在里拉山中而得名,從誕生之日起,就是保加利亞建筑、宗教、藝術(shù)和教育的中心。整幢建筑很像一座中世紀(jì)的城堡,坐落在山間一條小溪上,氣勢宏大,布局嚴(yán)謹(jǐn),風(fēng)格別致,里面總共有11座教堂和20座住宅樓。工作人員介紹說,修道院全盛時期有修道士近萬人,但現(xiàn)在只有十幾個人。我當(dāng)即對此表示懷疑,因為盡管修道院很大,但怎么也容不下萬人的吃喝拉撒,而且又地處交通極其不便的山坳里,我覺得大概有近千修道士則屬比較靠譜。
修道院的墻上有很多壁畫,都是各個時代的大師和名家作品,畫的內(nèi)容多取材于宗教故事,我對此所知甚少,只能是“觀”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如今的里拉修道院不僅是保加利亞國家級的旅游區(qū),同時還是國家博物館,里面藏品豐富。說明書上介紹,保加利亞的第一架地球儀、盲僧拉法爾的十字架、歷代主教權(quán)杖、織錦法衣、古代皇室器物、朝圣婦女捐贈的銀帶扣、修道院衛(wèi)士用的各種武器以及大量的手工藝品等,有600多件。
拜訪里拉修道院時有兩件事令我印象頗深:一是這個排列全國第一的旅游景點竟然是免費的,然而在回索菲亞的路上有一座名叫鮑亞那的教堂,雖然也是世界文化遺產(chǎn),但規(guī)模很?。ㄊ且蛔氖椒矫椎姆孔樱?,卻要收5歐元門票,這讓我甚感不解。二是網(wǎng)上有驢友說從首都索菲亞到里拉修道院是60公里路程,簡直是胡說八道!我們在亞歷山大·涅夫斯基大教堂旁搭乘旅游中巴,整整一個半小時才到達(dá)目的地,其中一小時還是在高速公路上行駛,這怎么可能只有60公里呢?我問司機(jī):這路程究竟是多少公里?答曰:120公里。我再問,司機(jī)還是回答120公里。所以網(wǎng)上很多東西不能輕信,親力親為方能有發(fā)言權(quán),這是我的職業(yè)習(xí)慣。
責(zé)任編輯:施 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