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梅 劉嘉桐 王曉婷 曾敏詩
摘 要:受經濟快速發(fā)展、社會治理模式不斷轉型影響,近年來我國在法律援助工作領域取得了較為喜人的成果,基于此,本文結合實地調研簡單介紹了我國法律援助工作發(fā)展現狀,并詳細論述了法律援助工作創(chuàng)新實踐經驗總結,希望由此能夠為相關業(yè)內人士帶來一定啟發(fā)。
關鍵詞:法律援助工作;服務機構;質量管控體系
前言:作為國家對某些經濟困難或特殊案件當事人給予減、免費用提供法律幫助的一項法律制度,法律援助是我國文明、社會進步的重要體現,而為了保證法律援助工作能夠更好發(fā)揮自身積極效用,正是本文圍繞法律援助工作的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實踐調查開展具體研究的原因所在。
1.法律援助工作的發(fā)展現狀
作為一名在政府機構中從事法律援助管理工作的公職人員,筆者圍繞自身所在轄區(qū)以及附近轄區(qū)開展了調查研究,由此得出了如下法律援助工作發(fā)展現狀。
1.1援助范圍不斷擴大
受公民法制觀念提升、經濟與社會快速發(fā)展影響,近年來我國各地法律援助案件數量不斷增加,例如筆者所在轄區(qū)2004年法律援助案件數量為98件、2009年為304件,而2016年則上升至921件,這種情況的出現也與各地法律援助宣傳范圍不斷擴大聯(lián)系緊密。法律援助案件的不斷上升說明我國經濟與社會發(fā)展過程產生了諸多新的矛盾糾紛,2006年開始筆者所在轄區(qū)大量出現的外來農民工追索勞動報酬和人身傷害賠償類法律援助案件便屬于其中代表。為保證法律援助工作更好服務于廣大民眾,近年來各地紛紛擴大法律援助范圍,征地拆遷帶來的權益受損、使用劣質農資產品造成的嚴重經濟損失、因環(huán)境污染遭受的嚴重經濟損失、繼承權受到的侵害等均開始納入法律援助范圍,由此可見我國法律援助工作近年來取得的矚目發(fā)展成果[1]。
1.2服務機構不斷規(guī)范
法律援助工作所展示的風貌屬于政府形象的一部分,因此近年來我國各地法律援助工作服務機構不斷向規(guī)范化方向發(fā)展,良好的接待場所、完善的服務功能、規(guī)范的窗口服務均屬于這類發(fā)展所取得的具體成果,私密談話室、律師辦公室、便民服務設施、意見箱等則屬于成果的具體展現。在服務機構規(guī)范的同時,各地法律援助工作的服務網絡也日漸完善,“區(qū)中心—鎮(zhèn)(街道)工作站—村(社區(qū))”的縱向三級模式為法律援助工作有效性打下了堅實基礎。
1.3民眾接受度不斷提高
作為衡量法律援助工作發(fā)展的基礎指標,設法提升法律援助工作的民眾接受度始終受到業(yè)界的高度關注,而在筆者的實際調研中發(fā)現,結合節(jié)日圍繞特定人群開展法律宣傳、積極開展“送法下鄉(xiāng)”活動、開展法律援助主題宣傳月、積極宣傳優(yōu)秀案件和典型案件均屬近年來我國各地較為常見的法律援助工作宣傳路徑,近年來我國各地法律援助案件數量的增大便與這類宣傳聯(lián)系緊密,我國民眾的法律援助接受度也因此不斷提高。
1.4社會效益日益提升
除上述幾方面外,近年來我國各地法律援助工作的社會效益也在不斷提升,這種社會效益的提升在幫助弱勢群體維權、維護社會穩(wěn)定方面均有著明確表現。其中,文化程度較低、經濟條件困難、訴求比較緊迫屬于法律援助弱勢群體對象的主要特點,耐心細致解答法律問題、對不符合條件群眾做好解釋說明工作因此成為了法律援助工作的關注焦點,這不僅較好維護了弱勢群體的合法權益,也同時為社會穩(wěn)定的維護提供了有力支持。
2.法律援助工作創(chuàng)新實踐經驗總結
簡單了解法律援助工作的發(fā)展現狀后,本文將繼續(xù)結合實際調研就法律援助工作創(chuàng)新實踐經驗總結進行詳細論述,希望由此能夠為我國法律援助領域的進一步發(fā)展提供一定支持。
2.1降低法律援助申請門檻
作為法律援助工作的基本屬性,無償性使得法律援助工作對服務對象存在一定范圍限制,如法律援助制度發(fā)展早期將低保人群作為法律援助服務對象,這一對象劃分實現了我國最弱勢、最困難群眾的法律援助需要滿足。而隨著經濟與社會的快速發(fā)展,不斷增強的人民法律需求也使得法律援助工作潛在需求不斷增加,這就使得我國法律援助工作必須將服務對象由地表人群轉變?yōu)榈褪杖霕藴省T诮档头稍暾堥T檻的過程中,我國河南省的經驗極具借鑒價值,結合河南省2002年發(fā)布的《河南省法律援助條例》、2007年發(fā)布的《關于確定全省法律援助范圍和經濟困難標準的意見》、2015年發(fā)布的《關于進一步加強軍人軍屬法律援助工作的通知》不難發(fā)現,2002年以來河南省長期致力于降低法律援助申請門檻,其中《關于進一步加強軍人軍屬法律援助工作的通知》更明確了“全省執(zhí)行以城鎮(zhèn)居民最低工資標準和農村居民上年度人均純收入為上限的法律援助經濟困難標準”,由此河南省40%人口被納入法律援助工作對象人群,可見這一創(chuàng)新實踐經驗總結的價值所在[2]。
2.2擴大民事和行政法律援助范圍
《關于完善法律援助制度的意見》明確指出法律援助工作的民生工程屬性,而這就為法律援助工作范圍的進一步擴大提供了理論依據,近年來我國各地不斷將食品藥品、婚姻家庭、教育醫(yī)療等與民生緊密相關的事項納入法律援助便與該意見緊密相關。隨著經濟與社會的快速發(fā)展,國家所能夠提供的法律援助資源不斷擴大,這自然為法律援助范圍的擴展提供了堅實基礎。在2018年3月9日舉辦的“法律援助智能導航服務平臺”上線儀式上,司法部副部長熊選國提出,我國將圍繞放寬經濟困難標準、大力推進公共法律服務平臺建設、總結推廣刑事案件律師辯護全覆蓋試點工作、打造特殊群體法律援助工作品牌四方面推動法律援助工作發(fā)展,由此提供的法律援助范圍擴展支持必須得到關注。。
2.3建立質量管控體系
法律援助工作質量向來受到社會各界關注,這一質量直接關系著法律援助工作的法律效果、社會效果,因此近年來我國各地紛紛開展高度關注如何提升法律援助工作質量,我國多地建立的“三位一體”法律援助質量管控體系便屬于其中典型,該體系的建立主要圍繞加強法律援助辦案人員管理、制定法律援助質量標準體系、建立案件質量全程監(jiān)管機制三方面內容展開,由此配合“十大精品法律援助案件評選”、建立第三方獨立評估程序、定期向律師協(xié)會與律師管理部門通報等具體措施,自然能夠有效提升法律援助工作質量水平。
2.4加強法律援助資金管理
為滿足法律援助工作的資金需求,近年來中央、地方政府均不斷加大法律援助資金投入力度,由此法律援助工作的發(fā)展獲得了有力支持。為保證資金的投入能夠最大化自身效用,近年來我國各地紛紛加強自身法律援助資金管理水平,嚴格推行縣級法律援助賬戶單列、發(fā)揮中央和省轉移支付辦案??畹母軛U作用均屬于其中代表,這類措施具備較高借鑒價值。
結論:綜上所述,法律援助工作的發(fā)展、創(chuàng)新具備較高現實意義。而在此基礎上,本文涉及的降低法律援助申請門檻、擴大民事和行政法律援助范圍、建立質量管控體系等經驗總結,則證明了研究的實踐價值。因此,在法律援助工作相關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中,本文內容可發(fā)揮一定參考作用。
參考文獻:
[1]周濟生.以改革創(chuàng)新精神推進“十三五”期間法律援助工作完善發(fā)展[J].中國司法,2016(06):37-40.
[2]顧永忠,楊劍煒.我國刑事法律援助的實施現狀與對策建議——基于2013年《刑事訴訟法》施行以來的考察與思考[J].法學雜志,2015,36(04):3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