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偉
很多人在學(xué)習(xí)英語時常會注意到一些不合規(guī)律的奇怪現(xiàn)象,如一些詞義相關(guān)的名詞和形容詞在拼寫上相去甚遠(yuǎn)。常見的有:king(國王),royal(王室的);sun(太陽),solar(太陽的);moon(月亮),lunar(月亮的);year(年),annual(年的)。那么,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呢?原因在于詞源的差異,前者系來源于古英語的基礎(chǔ)詞,與同屬日耳曼語的德語一脈相傳;后者則是來源于拉丁語詞根的形容詞,與拉丁語族中的法語近似。
另外,一些家畜與其對應(yīng)的肉類名稱也是風(fēng)馬牛不相及。如pig(豬)和pork(豬肉,法語:porc),cow(牛)和beef(牛肉,法語:beouf),sheep(羊)和mutton(羊肉,法語:mouton)以及calf(牛犢)和veal(牛犢肉,法語:veau)。
再有,就連地名都有截然不同的兩種詞源,如Edinburgh(愛丁堡,著名的文化古城、蘇格蘭首府)和Newcastle(紐卡斯?fàn)?,英格蘭核心城市之一)。前者的burgh(來自日耳曼語)和后者的castle(來自拉丁語)其實意思一樣,都表示城堡。
更有意思的是,表示男性伯爵的詞是Earl,而表示女性伯爵或伯爵夫人的詞則為Countess。其原因也在于,前者來自古日耳曼語,后者來自法語(在法語中伯爵是Count)。
英語的這種語言現(xiàn)象實際上有點類似漢語的文白兩套詞匯系統(tǒng)。相對而言在語言色彩上,來源于法語(拉丁語系統(tǒng))的借詞相當(dāng)于文言詞,典雅、莊重、正式,而來源于古英語(日耳曼語系統(tǒng))的底層詞則相當(dāng)于白話詞,淺白、通俗、隨意。前者如“陽春白雪”,多用于上流社會;后者似“下里巴人”,常見于下層社會。
實際上,從語源上來說,英語屬于日耳曼語族,最早的基礎(chǔ)(底層)詞匯都是來自古日耳曼語。故可以打個簡單的比方,古日耳曼語就像是英語的爸爸,他在1066年(諾曼征服)與英語的媽媽拉丁語相遇,生下了一個孩子。然后,媽媽教這個孩子咿呀學(xué)語。后來,孩子慢慢長大就成了現(xiàn)代英語。這個孩子有很多親戚,如表姐法語和堂兄德語,但由于歷史和地理的緣故,關(guān)系最親近的還是表姐,所以,英語源源不斷地大量借用她的語言。下邊我們就按類別來盤點一下英語中來源于法語的詞匯。
法國美食可稱得上享譽世界,英語中有很多與餐飲相關(guān)的法語詞。常見的如cuisine、chef、menu、dinner、 tabe、napkin、onion、boil、biscuit、cream、salad、pastry、roast、wine、lunch、bacon、champagne、cognac(干邑,指法國干邑區(qū)生產(chǎn)的白蘭地)、 aperitif(開胃酒)、baguette(法棍面包)、croissant(羊角面包)、souffle(蛋奶酥)、gourmet(美食家)。
法語可謂時尚的代名詞 。在英語中如:apparel(尤指正式場合穿的衣服)、costume、dress、garment[(一件衣服)]、lingerie(女內(nèi)衣)、robe(袍服)、coat、dress等表示衣著服裝的詞以及perfume、boutique(精品)、souvenir(紀(jì)念品)、deluxe(豪華的)、salon(沙龍,即社會名流舉行的party)、debonair(溫文爾雅的,瀟灑的)等都是典型的法語借詞。
法國是著名的文化、藝術(shù)大國,文化藝術(shù)方面的詞匯對英語滋養(yǎng)甚深。如:art、beauty、dance、ornament、ballet、genre(類型,體裁)、scenario(腳本)、montage(蒙太奇)、debut(初次登場)、album、journal、finale(大結(jié)局)。
英語中有相當(dāng)多的政治和外交詞匯是源于法語。如:government、administration、minister、parliament、state、crown、bourgeoisie(資產(chǎn)階級)、proletariat(無產(chǎn)階級)、dictator(獨裁者)、liaison(聯(lián)絡(luò))、coup detat(政變)、elite、mayor、ambassador、embassy、consulate(領(lǐng)事)、envoy(特使)、counsellor(參贊)、escort(陪同者)、detente(國際關(guān)系緩和)。
如:army、enemy、soldier、troops、sergeant(中士)、lieutenant(中尉)、commandant(指揮官)、barricade(路障)、campaign(戰(zhàn)役)、massacre(大屠殺)、barrage(以密集火力攻擊或阻擊)、brigade(旅)、regiment(團)、camouflage(偽裝)。
如:pray、carnival(嘉年華,狂歡節(jié))、clergy(神職人員)、preach(布道,講道)、baptism(洗禮)、mercy、paradise、saint(圣徒)、cathedral(大教堂)、chapel(小教堂)。
如:architecture、arch(拱門)、pillar(柱子)、porch(門廊)、chancel(圣壇)、boulevard/avenue(林蔭大道)、facade(建筑物正面)、mansion(大廈)、edifice(建筑物)等。
如:carpenter、painter、barber、beautician(美容師)、institutor(創(chuàng)立者)等。
如:hospital、clinic、doctor、operation、pharmacy、patient、surgeon(外科醫(yī)生)等。
除了以上這些領(lǐng)域以外,在科技、官爵、稱呼、禮貌用語等方面,英語也吸收了很多法語詞。
法語借詞對英語詞匯的影響還體現(xiàn)在辨識度很高的字母組合中,尤其是詞尾。以下僅是一些常見的例詞。
bureau(廳,司,局)、plateau(高原)、nouveau(暴發(fā)戶)
cigarette、etiquette(禮儀)、silhouette(剪影)、croquette(油炸丸子)
memoirs(回憶錄)、reservoir(水庫)
amateur(業(yè)余愛好者)、entrepreneur、chauffeur(司機)、connaisseur(行家,鑒賞家)
pigeon(鴿子)、luncheon(午餐)
ballet、beret(貝雷帽)、buffet(自助餐)、gourmet(美食家)
plaque(匾牌,胸章)、mosque(清真寺)、unique、oblique(傾斜的)
fatigue、vague、vogue(時尚)、plague(瘟疫)、colleague、league
mustache(胡子)、brochure(小冊子)、parachute(降落傘)、cliche(陳詞濫調(diào))
assign、foreign、design
voyage、message、language、massage、courage、mirage(海市蜃樓)、collage(拼貼畫)
resume、regime(政權(quán),政體)、gendarme(憲兵)、
employee、referee(裁判)
其實,英語中的法語舶來詞遠(yuǎn)遠(yuǎn)不止以上這些。在英語一千多年的發(fā)展過程中,對法語詞的借用可以說是從來沒有間斷過。法語詞匯在進入英語之后有一部分保留了原有的拼寫和發(fā)音規(guī)則,故依稀可以看到法蘭西的身影,但大部分都已被英語同化,根深蒂固、習(xí)焉不察地融入到英語里。正是這種廣泛的吸收和借鑒極大地豐富了英語的詞匯。可以預(yù)見,這種吸收和借鑒還將伴隨著國際交往的加深而持續(xù)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