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飛瑜 王賢龍 劉峰
【摘 要】對美國作家梭羅的研究至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了。從生態(tài)學、哲學、文學、傳記四個角度梳理國外學者對梭羅的研究。并對梭羅與儒家和道家的研究做進一步的厘清。從國內外的維度對梭羅的研究梳理,有助于后來人從梭羅這位思想家身上吸取智慧和啟迪。
【關鍵詞】梭羅;述評;瓦爾登湖
中圖分類號:B2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8)12-0203-02
國際上通常認為美國超驗主義者拉爾夫·瓦爾多·愛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于1862年在《大西洋月刊》上發(fā)表的《梭羅論》是梭羅研究的開始。在這100多年中,對梭羅的研究和解讀也出現(xiàn)了許多波折。早期階段,學者們主要把研究的重點集中在對梭羅的生平和文獻資料的收集和整理上。隨著梭羅的經典地位的確立和認可,學者們嘗試從生態(tài)學、哲學、文學、傳記和評論等視角全方位,多角度地解讀梭羅的作品。
一、國外研究現(xiàn)狀
(一)生態(tài)學視角
1964年,利奧·馬克斯(Leo Marks)出版了《闖進花園的機器》一書,認為現(xiàn)代工業(yè)是闖進花園的機器,而梭羅很早就意識到這個問題。利奧·馬克斯在書中指出,梭羅的作品“具備美國田園主義的很多特質”,揭示了工業(yè)技術對傳統(tǒng)精神的迫害。
1977年,唐納德·沃斯特(Donald Worcester)在《自然經濟體系-生態(tài)思想史》的第二部分《顛覆性的學科:梭羅的浪漫主義生態(tài)學》中指出:梭羅是把田園的倫理學發(fā)展成現(xiàn)代生態(tài)哲學的成功者。沃斯特還在書中進一步地指出梭羅是以吉爾伯特·懷特(Gilbert White)為生活原型,但又大大地超越他所代表的田園派。在他眼里,梭羅提倡“愛的共同體”,人只是生物共同體中的一員。人類既不優(yōu)越于其他物種,也不能不受大自然的制約。
1995年,生態(tài)批評家勞倫斯·布伊爾(Laurence Buyer)創(chuàng)作了《超驗主義文學:風格和視野中的美國文藝復興》一書,他明確指出梭羅是綠色文明的倡導者,富有田園的想象。
(二)哲學的視角
美國的超驗主義是浪漫主義的代名詞。而超驗主義的旗手愛默生是梭羅的老師。曾經很長的一段時間,梭羅作為愛默生的管家。梭羅的生態(tài)思想充滿著超驗主義的色彩。因此,梭羅的思想充滿著哲學的味道。1972年,卡維爾教授最早開始以哲學的視角對梭羅進行研究。此后,從哲學角度研究梭羅的專著蜂擁而出。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沙倫·卡梅倫(Sharon Cameron)的《書寫自然》。他用解構的浪漫主義的視角重新審視梭羅的作品。
后來,評論家們開始從《瓦爾登湖》以外的作品研究梭羅。佩克(Peck)的《梭羅的清晨工作:<河上一周>、<日一記>和<瓦爾登湖>中的記憶和感知》也是從哲學的角度解讀了梭羅的作品。
(三)文學的視角
從文學視角解讀梭羅的代表作家是F·O·馬西森的《美國的文藝復興:愛默生和惠特曼時代的藝術和表現(xiàn)》。該書把梭羅作為文學歷史中的偉大作家之一來進行研究。從1974年開始,以麥金托什(Macintosh)的《作為浪漫主義自然主義者的梭羅:他對自然態(tài)度的變化》為代表,書中主要把筆墨放在對早期的梭羅的研究上。麥金托什更加關注梭羅的自然主義者的身份,把梭羅定位為自然之子。
(四)傳記的視角
從傳記的視角解讀梭羅的作品,最早可以追溯到錢寧的《梭羅:詩人,自然主義者》。此后,有許多學者從不同的角度撰寫梭羅的評傳,比如桑蓬、賈普、馬布爾、索爾特等。
1999年,美國作家斯蒂芬·哈恩撰寫了梭羅的傳記《梭羅》一書。哈恩主要從梭羅的人生、思想,《瓦爾登湖》的定位思考,以及梭羅的政治思想和自然主義思想切入。
對梭羅的研究最多的學者當屬沃爾特·哈丁,他收集了大量的梭羅的資料,是當之無愧的梭羅研究專家。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梭羅手冊》一書。
(五)評論的視角
對一個哲學家的理解常常從誤解開始,梭羅也是這樣的哲學家。西方國家對梭羅的評論文章層出不窮,總體可以劃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從1850年至1950年,評論家們主要從局部去評論梭羅的生態(tài)思想;第二個階段是從1950年至今,評論家們開始嘗試從多個角度,全面系統(tǒng)地對梭羅的生態(tài)思想進行分析。
第一個階段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洛厄爾和奧爾科特。他們的評論能夠深刻地理解梭羅的觀點:思考人與自然的關系以及人在自然中的位置。其中,洛厄爾的評論點出了梭羅的自然觀是明顯地區(qū)別于西方一貫的理解,并明確指出梭羅對自然的鮮明的態(tài)度。
第二個階段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萊昂、莫里斯、劉易斯、利奧·馬克思和麥金托什。萊昂評論梭羅把自然看作一個純粹的世界,并跨出了主體和客體之間的間距,并進一步指出梭羅已經超越了西方通常的道路。莫里斯認為,梭羅的作品就是大自然與人類本性的關系問題。劉易斯認為人類迷戀鐵路等現(xiàn)代化科技并非展現(xiàn)人類的偉大和卓越,相反,這是在走向扼殺人性的道路。利奧·馬克思認為,梭羅的作品具備美國田園派的諸多特質。麥金托什認為,梭羅指出了自然是一個獨一無二的有機整體,他的生態(tài)思想與后來的深層生態(tài)學保持一致。
新近的研究也在不斷地豐富對梭羅生態(tài)思想的解讀。例如,《梭羅,我們的一面鏡子》《環(huán)境復興:愛默生、梭羅和自然系統(tǒng)》《梭羅,自然寫作的典范》等作品,也繼承創(chuàng)新了先前對梭羅生態(tài)思想的評論。他們認為梭羅是環(huán)境保護運動的先驅。
二、國內研究現(xiàn)狀
(一)關于梭羅與儒家思想共鳴的文章
在國內文獻中,對梭羅與儒家思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儒家思想對梭羅作品的影響,以及梭羅作品對儒家思想的引用、吸收和接納等。
陳長房在《梭羅與中國》一書中指出梭羅對中國儒家思想的敬仰之情以及對以《四書》為代表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他指出:梭羅在作品中對儒道思想的引用信手拈來,并用確鑿的證據證明梭羅對以《四書》為代表的中國書籍的閱讀經歷。
浦立昕在《論儒家思想對梭羅的影響》一文中,通過分析梭羅作品《瓦爾登湖》對儒家經典的引用,揭示了儒家思想對梭羅的積極影響,以及梭羅把安貧樂道的精神過渡到自愿清貧的內在自覺。
杜新宇在《論梭羅瓦爾登湖中的儒家與道家思想》一文中,揭示了梭羅對儒家圣人的仰慕,感受到他與儒家先哲的共鳴,并指出梭羅的《瓦爾登湖》與儒家精神內涵的相通性。
苗琴在《論儒家思想對梭羅的影響-以分析<瓦爾登湖>為例》一文中認為,梭羅的作品中處處流淌著中國傳統(tǒng)思想的血液。并指出《瓦爾登湖》一書中引用了10條《四書》中的名言,體現(xiàn)了梭羅與中國古典文化的共鳴。
(二)關于梭羅與道家思想共鳴的文章
在國內文獻中,對梭羅于道家思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道家思想對梭羅作品的影響,以及梭羅作品與道家思想的同異對比。
崔長青在《簡述老子與梭羅》一文中,認為梭羅師承老子,二人不謀而合,并通過比較研究,為中西文化交流提供借鑒。
張璐在《梭羅<瓦爾登湖>與道家思想研究》一文中,通過對瓦爾登湖的文本分析,研究梭羅在《瓦爾登湖》中所體現(xiàn)的道家思想,嘗試分析道家思想對梭羅思想產生的潛移默化的影響,以及二者之間的異同。
徐軒在《愛默生、梭羅的超驗主義與儒道思想的研究》一文中,通過對愛默生、梭羅對儒家文化的接受以及關于愛默生、梭羅的超驗主義與道家思想的比較,將從社會群體的個性解放,個人精神自由,宗教性的體驗以及生態(tài)自然學說等多個角度入手,多方位地討論愛默生、梭羅的超驗主義與儒道思想在本質上的異同,從比較文學的視角論證中西方平等對話的可能性。
何穎在《梭羅對<莊子>的吸收與融通》一文中,在主題上、藝術表達上和重要思想上分析了它們的共同之處,并闡述了梭羅對莊子思想的吸收;徐明在《莊子中的自由思想與梭羅瓦爾登湖中的自由觀的比較研究》一文中,從梭羅與莊子的同異方面入手分析,并追本溯源,最終找出它們差異的多方面原因;張建國在《莊子和梭羅散文思想內涵之比較》一文中,從它們的散文作品的思想內涵入手,在三個明顯的相似點中找到他們的差異;崔曦在《從“自愿貧窮”到精神的獨立與自由-試探莊子與梭羅人生觀的內在一致性》一文中,從二者選擇與追求自由和精神的角度,分析了二者的內在一致性;安鮮紅《試探莊子與梭羅自然觀的異同》一文中,強調二者的內在一致性,看到二者對自然理解和條件的差異性;顏曉川、付玲在《梭羅作品中的道家思想因素》一文中,通過分析,得出了梭羅深受道家思想的影響是一個不容置疑的事實;于立亭在《梭羅與道家思想》一文中,分析了二者驚人的相似之處,認為梭羅無論在價值取舍、人生觀念、道路選擇、情操修養(yǎng)等方面都酷似中國的老莊。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西方對梭羅的研究呈現(xiàn)系統(tǒng)性、多角度的特點,但從哲學的角度入手,對梭羅的生態(tài)思想進行研究,還存在很大的空間。國內對梭羅與儒道思想的研究雖然起步晚,角度少,以及對梭羅的生態(tài)哲學思想的標簽化解讀,無疑都是一種誤讀。而且,國內對梭羅的研究大多基于已經翻譯的少量資料的基礎上,導致對梭羅的研究成果過于單一。國內的研究很少能夠在全面掌握海內外全面的資料的基礎上展開的。因此,對梭羅的研究角度的探索仍然是亟需解決的問題。
參考文獻:
[1]蘇賢貴.梭羅的自然思想及其生態(tài)倫理意蘊[J].北京大學學報:哲社版,2002(2).
[2][美]亨利·大衛(wèi)·梭羅著.緬因森林[M].北方文藝出版社,2009.
[3]梭羅.種子的信仰[M].上海書店出版社,2011.
[4][美]梭羅著,陳凱譯.涵芬書坊 河上一周[M].商務印書館,2012.
[5]李潔.論梭羅與中國的關系[D].復旦大學,2008.
[6][美]梭羅著.瓦爾登湖[M].中國宇航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