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聞新垣結衣和新野源在拍《逃避雖然可恥但有用》之后,假戲真做在一起了。戲里新垣結衣就是個宅女,蟄居族,在家里待個半年看電視、玩游戲,完全不出門。
當我們發(fā)現(xiàn)手機可以讓我們實現(xiàn)吃喝玩樂、逛街購物等所有事情后,好像我們就找不到理由出門了。漸漸有人開始說自己是社交恐懼癥,聽起來好像很酷的樣子,其實一點都不。
為什么喜歡宅在家,不愛出去玩?
@肉圓嘰
大概是因為我有種負面情緒說來就來的超能力,所以獨處是最安全的,至少它能讓我在最喪的時候隨時躺下安靜睡一覺。能把自己的懶和作說得這么牛的人,就服我自己。
@曬不黑的楊大仙
這個問題似乎在針對“宅”。為什么宅就是不對的?在家舒舒服服可以看書可以鍛煉,非要跑出去吃灰,明明知道綠化特別差,泥土灰塵到處是啊。
@匿名小姐姐
我本身有點社交恐懼癥,有點抑郁,所以不是很喜歡出門。社交幾乎為零,沒什么朋友。是個腐女,除了必須出門的時候,90%在看耽美小說,剩下的就是洗澡、吃飯、睡覺。
@找到天使了
其實我也不想宅的,但是無奈沒人約,只好在家。性格很獨立,自己能完成的事就不會找別人幫忙。所以,有時候出去辦事,都不會約人,哪怕生病,都自己去買藥。我也不愛玩社交軟件。沒人約,也不會約別人,久了就宅了。有點像個惡性循環(huán)。
@一人酉昔vinegar
可以躺在床上看小說,看動漫,等外賣,吃炸雞,玩暴雪,太爽啦。這才是周末啊。為什么定要出去玩才叫過周末?我就喜歡個人待在家玩啊。本宅墻裂推薦在家躺著玩兒。
@里脊排骨
周末不喜歡出門吃飯,也不喜歡點外賣,帶來的后果就是沒有飯吃,而我又是不喜歡麻煩舍友的人,因為有那么兩次她們明顯表現(xiàn)出來不是很情愿幫忙,卻又不好拒絕的樣子。久而久之,我就不求她們幫忙了。但我還是懶得出門……餓也不出……
有人覺得宅在家沒什么不好,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規(guī)劃時間,不用遷就他人。還有的人很羨慕“現(xiàn)充”,渴望融入現(xiàn)實社交,可是懶、社交恐懼、害怕失敗拖住了他們的腳步,最后他們在虛擬世界帶來的快樂和現(xiàn)實的平淡之間焦慮不堪。
不愛出門到底在怎樣改變我們?
1.缺少戶外活動,飲食不規(guī)律,長期對著手機電腦,視力下降,記憶力減退。
2.線下社交缺乏,性格孤僻,QQ好友、手機通訊錄、微信里都是熟悉的陌生人。
3.只關注自己感興趣的話題,對其他東西不感興趣,缺乏生活熱情,沒來由地喪。
4.形成逃避型人格,恐懼失敗,社會競爭力差,不能很好地面對生活中的壓力。
和世界發(fā)生聯(lián)系很難,但我在努力
熬夜并沒比別人多獲得時間,還是早睡吧
湊滿整點再睡覺,看完這集就睡,再刷會兒手機吧,看看QQ、看看微信、翻翻手機相冊,一不小心就到了后半夜。晚睡睡眠質量往往也非常差。不如放下手機,聽聽談話類節(jié)目、讀書類節(jié)目,或者挑一本有深度的書,試著在閱讀中接受一些訊息,用書“催眠”會讓人更安心呢。
參加同城活動,說不定就認識新朋友了呢
豆瓣同城、微博活動常常周末都會組織很多有趣的活動,挑自己喜歡的參加,不僅能玩得開心,還能認識新的朋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小宇宙,分享與聆聽也是一種打開眼界的方式??纯囱莩觯髦鷻C聽聽歌,沿著河邊小路走走,或者約同學朋友看一場電影,都是不錯的選擇。
走出舒適區(qū),好像也沒有那么艱難啊
走出舒適區(qū)去做不喜歡的事,當然困難。但是抱著開放的、去感受生活的心態(tài)去做可能就容易許多。如果你所在的城市有美術館或者藝術展,盡管去看看吧,即便現(xiàn)在無法對所見的事物做出評價和反應,當作興趣培養(yǎng)也不錯啊。總之在抗拒一切的時候,先讓自己走出去。
鍛煉身體吧,未來你會感謝現(xiàn)在的自己
身體是心情的晴雨表,身體好心情自然就好。迷迷糊糊的狀態(tài),總是讓人感覺很絕望呢。鍛煉的方式有很多種,跑步、打球、游泳,你喜歡的方式都可以。沒錢沒時間旅游,爬爬山也是好的。人生的意義到底在哪里?當你爬上你家附近最高的山時,大聲問問天空吧。
總結:人畢竟是社會動物,我們的生活必然和外界和他人發(fā)生著聯(lián)系,逃避雖然可恥,有時候也確實有用,因為有些事情我們不逃避也確實解決不了,但是,總是逃避,我們也會習慣性失去面對困難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