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電子機械模型在電影特效技術發(fā)達的好萊塢已經極少使用,但是在我國卻剛剛起步,我國電子機械模型的制作者們需要明確方向,將這一技術最有利的一面發(fā)揚出去,才能在數(shù)字特效極其發(fā)達的時代占有一席之地。
關鍵詞:電子機械模型;電影特效;模型特效
今年暑期,影片《侏羅紀世界2》上映時,電影公司放出了部分拍攝花絮配合影片宣傳,其中幾段視頻展示了特效公司為影片制作了一些等比例的實體機械恐龍模型,并用這些恐龍模型拍攝了很多重要鏡頭,如影片中大家在幫助受傷的迅猛龍布魯止血的片段,男女主角為了給布魯輸血,去被麻醉了的霸王龍身上取血的片段,以及最后大戰(zhàn)暴虐迅猛龍的部分鏡頭。這部影片使用了大量機械恐龍模型來拍攝特效鏡頭,這在當今數(shù)字技術極其發(fā)達的好萊塢已經很少見了。而在中國科幻類型的電影制作中,電子機械模型才剛剛開始被人們認知。
一、電子機械模型
電子動畫技術的英文原文為“Animatronics”,是由Animation(動畫)和Electronics(電子學)組成的合成詞。電子機械模型通常與特效化裝技術相結合,在逼真的表面皮膚內安裝機械結構,再利用電子、電氣控制及機械傳動等手段來模擬這些動物或者生物角色的肢體動作以及表情動作。這項技術還會用來制作一些其他可動模型、如植物、怪物、機器人或者一些特殊道具等等。大家比較熟悉的影片如《大白鯊》、《星球大戰(zhàn)》、《異形》、《侏羅紀公園》等經典的科幻影片,都使用了大量的模型道具和機械模型來拍攝。
電子機械模型的優(yōu)點在于它是真實存在的實體,在拍攝時的真實度和配合度都是很高的,而缺點是模型本身的局限性,它并不能完全模擬出生物的細微動作,所以機械模型怎么拍攝是至關重要的問題,這就需要導演很氣清楚模型拍攝的方方面面,才能拍出以假亂真的效果。
好萊塢在影片中使用電子機械模型主要是因為一下幾個方面:第一,由于好萊塢對于影片拍攝所使用的動物演員都會有很嚴格的拍攝要求和監(jiān)管。我們經常會在美國電影或電視片尾字幕的最后看到這樣一個聲明:“No animal was harmed in the making of this film/television program.(在本片拍攝過程中沒有動物受到傷害)”,這條聲明是由美國人道組織(The American Humane Association,簡稱AHA)來發(fā)布。AHA組織發(fā)布的《影視媒體安全使用動物指南》(Guidelines for the Safe Use of Animals in Filmed Media)共有131頁,詳細列出了所有對于動物演員的“吃、住、行和工作”等的明確要求。一些影片中可能危及到動物演員安全的鏡頭,制作方一般會使用外表仿真的機械動物模型來拍攝,或者結合數(shù)字技術來制作這些畫面。因此,就需要制作可以模擬真實動物外表和動作的模型動物來替代動物表演。
第二,科幻電影是好萊塢商業(yè)電影的主流類型,因此很多影片都會有幻想生物角色出現(xiàn),在動作捕捉技術和數(shù)字技術還不發(fā)達的時代里,這類角色通常都使用特效化裝技術和電子機械模型來拍攝,諸如我們熟悉的異形、鐵血戰(zhàn)士、ET外星人、侏羅紀恐龍等等。這些特殊的角色會由演員經過特效化裝后來扮演,并在頭部加入電子機械結構來模擬角色的表情動作。
再者,在數(shù)字技術發(fā)展早期,電影公司通常先會使用真實的場景、道具、角色來拍攝,如果現(xiàn)實無法拍攝的鏡頭會優(yōu)先選擇模型來拍攝,包括微縮場景模型和機械生物模型,最后才會使用數(shù)字技術在后期進行處理。而隨著數(shù)字技術的日益強大,模型結合數(shù)字的拍攝制作方式在會大大減少成本,更重要的是能增加畫面效果的真實度,當一個片段中,真實動物、模型動物和數(shù)字動物的畫面鏡頭混剪在一起后,觀眾就很難分辨出真假。另外,在某些特殊鏡頭中,如果演員要和數(shù)字角色有接觸,那么這樣有接觸和互動的鏡頭單純使用數(shù)字技術就很難處理,所以需要制作真實的角色模型來配合演員的表演,并在后期中使用數(shù)字技術再進行調整。這些就是機械模型的主要應用之處。
二、電子機械模型在好萊塢的興衰
1911年,偉大的電影先驅者喬治·梅里愛(Georges Méliès)為影片《征服極地(Conquest of the Pole)》(1912)創(chuàng)造了一個7.5米高的巨大冰怪的半身像,冰怪的眼睛、眉毛、嘴巴、手臂都可以活動,還可以不停的眨眼。1924年,著名德國導演弗里茨·朗(Fritz Lang)的影片《尼伯龍根之歌(Die Nibelungen)》(1924)中長18米的巨龍模型,它的骨架關節(jié)由鉸鏈連接著,使它的身體和四肢能夠自然的彎曲。這條巨龍可以喝水和噴火,還能流血,共有17個技術人員很費勁的來控制龍的動作。1933年,影片《金剛(King Kong)》(1933)上映,這部電影融合動畫、真人和模型為一體,開創(chuàng)了特技片的先河。劇組為了拍攝特寫鏡頭,在攝影棚里搭建了一個4.6米高、與原物一樣大小的金剛半身模型,有三個人擠在金剛的頭里,他們通過操作安裝在里面的電纜、杠桿和空氣壓縮機來控制金剛的眼睛、眉毛、鼻子、嘴和嘴唇的活動。
1968年,斯坦利·庫布里克(Stanley Kubrick)的電影《2001太空漫游(2001:A Space Odyssey)》(1968)中,制作了史前類人猿的表演服,并在猿人頭部安裝了機械結構,由演員自己來控制,在1977年,《星球大戰(zhàn)(Star Wars)》中的角色楚巴卡、尤達大師等外星角色也都使用了這一技術。
1975年,大導演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執(zhí)導的《大白鯊(Jaws)》(1975)上映,這部影片奠定了斯皮爾伯格在電影史上的位置。影片共使用了三只機械鯊魚來拍攝,由于制作技術等各方面的原因,當時制作的機械鯊魚存在諸多問題,影片的拍攝過程困難重重,導致制作成本大幅度超支。但是正是由于機械鯊魚的不足促使斯皮爾伯格只能通過鏡頭語言來展現(xiàn)鯊魚的恐怖,正如導演自己說的“機械鯊魚不能工作可謂是天賜良機。電影風格變得更像是阿爾弗雷德·希區(qū)柯克,而不是雷·哈利豪森?!薄八械孽忯~看起來越是虛假,我就越是焦慮地告訴自己必須提高演員表演的自然程度”。
1993年,《侏羅紀公園(Jurassic Park)》(1993)上映,斯皮爾伯格再次使用了機械恐龍模型來拍攝,而這次制作機械恐龍的任務由創(chuàng)造了異形、鐵血戰(zhàn)士、終結者等經典科幻角色的特效大師斯坦·溫斯頓來完成,溫斯頓工作室為影片設計制作了大量、完整可動的等比例尺寸恐龍模型。溫斯頓說:“我們幾乎盡可能地做了每個古生物方面的研究,我們和古生物學家杰克·霍納一起工作,試著把大象、蜥蜴和鳥這些觀察到的信息和古生物的跡象相聯(lián)系,因此我們把它們做得相當真實?!?這些機械恐龍外觀制作精良,動作模擬細致入微,這一次對于斯皮爾伯格來說是如虎添翼,影片真實的展現(xiàn)了這些龐大的史前動物,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斯坦·溫斯頓也因此得到了他人生中的第四個奧斯卡獎——最佳視覺效果。
另外,《侏羅紀公園》作為電影視覺效果的里程碑,主要是因為影片不但使用了大量的恐龍模型來拍攝,它還是第一部使用了CGI技術制作生物的影片,這為機械模型與數(shù)字特效相結合的制作方法開創(chuàng)了先河。數(shù)字特效大師丹尼斯·穆倫為影片制作了大量的數(shù)字恐龍,來拍攝機械恐龍不能完成的鏡頭,這也標志著數(shù)字特效技術開始了在電影領域的應用。
至此,一個全新的數(shù)字特效時代開始了,而曾經那個輝煌的時代也悄然衰退。隨著美國電影工業(yè)逐步的成熟,數(shù)字技術的不斷發(fā)展,還有如斯皮爾伯格、詹姆斯·卡梅隆、彼得·杰克遜等這樣對特效技術不斷突破的導演推動著行業(yè)的發(fā)展,如今,數(shù)字特效已經發(fā)展到無所不能的高度。2008年,傳奇特效大師斯坦·溫斯頓去世,溫斯頓工作室就此關閉;2011年8月,前工業(yè)光魔模型部,電影特效界最偉大的模型團隊之一的Kerner Optical集團正式宣布倒閉,這也標志著屬于模型特效的時代就此過去。
在現(xiàn)代好萊塢電影中,數(shù)字特效已經變的平常,觀眾們也早已習慣那些酷炫的視覺效果沖擊。現(xiàn)在只有少數(shù)對模型有情懷的導演和個別特殊的情況還會使用模型特效來拍攝,我們只能在極少數(shù)影片中還能看到電子機械模型的身影。
三、我國電子機械模型的興起
說起中國電影特效,首先要從兩個方面來看:第一,數(shù)字特效的發(fā)展。我國于1996年的長沙中國電影工作會議上,將“數(shù)字電影制作”隆重提上日程,在政策層面開始大力推進電影數(shù)字制作的發(fā)展。1997年8月國家發(fā)改委正式批準了由中國電影科研所、清華大學聯(lián)合申請的《連續(xù)圖像數(shù)字處理應用技術研究》課題,制作成為國家重點科技攻關項目,我國電影特效制作技術自此步入一個新的階段。之后,隨著國家的大力支持,并不斷培養(yǎng)特效人才,我國數(shù)字特效技術發(fā)展突飛猛進。但是,由于諸多因素,現(xiàn)今我國的數(shù)字特效技術與好萊塢水平還有相當一段距離,尤其是數(shù)字角色部分,幾乎是空白。第二,特效化裝技術的發(fā)展。在1982年拍攝的電視劇《西游記》,片中塑造了大量的神魔鬼怪造型,成為我國特效化裝的里程碑作品。然而,由于人才的匱乏,剛剛起步的特效化裝行業(yè)嘎然而止,直到 2012年,由烏爾善導演執(zhí)導的影片《畫皮Ⅱ》上映,特效化裝又重新回到我們的視野,隨著一定數(shù)量同類型影片的拍攝,涌現(xiàn)出大批優(yōu)秀的特效化妝師?,F(xiàn)今,許多國產影片使用了特效化裝技術來塑造不同形象的角色,這一技術的重新興起,也帶動了整個特效化裝產業(yè)的發(fā)展,現(xiàn)在我國的特效化裝從技術到所用材料都已經與好萊塢接軌。在這樣的背景下,一些對模型特效熱愛的影視工作者也開始摸索著研究電子機械模型技術,并取得一定的成績。
然而,電子機械模型在我國影視行業(yè)制作中剛剛起步,但是應用的成功案例還很少。一方面,一件電子機械模型需要涉及多種學科和技術,是雕塑、模具制作、上色、機械結構、電子裝置以及表演等等的綜合產物,只有少數(shù)對機械模型感興趣和有一定能力人才能去制作。雖然一些傳統(tǒng)道具行業(yè)也開始涉足這個領域,但由于基礎知識的缺乏,大部分人都是在照葫蘆畫瓢,制作水平層次不齊。另一方面,雖然模型特效在好萊塢已經擁有相當長的歷史,我們也見過不少相關的資料,但在我國影視行業(yè)中,絕大部分電影創(chuàng)作者并沒有親眼見到過這種可以動的仿真機械模型,大家并不知道這類模型怎么去應用,怎么拍攝,可以給影片解決什么問題。即使有部分創(chuàng)作者對電子機械模型有所了解,他們也會覺得在我們國家沒有人能做出這類模型,所以在創(chuàng)意階段就不會考慮相關的想法。還有,很多后期特效公司也對這項本來可以幫助自己解決很多問題的模型特效存在很多誤區(qū),反而認為使用實體模型拍攝和數(shù)字特效是相對立的。加之往往由于時間和預算的限制,使創(chuàng)作者更愿意使用后期特效來解決前期拍攝遇到的問題。這些是電子機械模型發(fā)展初期遇到的最主要的問題。
四、我國電影機械模型的未來
縱觀美國電影特效發(fā)展史,好萊塢能達到現(xiàn)在的數(shù)字特效水平,是從模型、特效化裝到數(shù)字時代一步一個腳印慢慢實現(xiàn)的。而國內的特效行業(yè)更多的是“拿來主義”,這致使我們的特效技術發(fā)展如空中樓閣一般,并沒有一個長久的積淀作為穩(wěn)定的基礎,這就形成我們用著和好萊塢一樣的技術但是依舊還是在追趕好萊塢。在模型特效幾近消失的時代里,我們才剛剛開始了特效化裝和模型特效,雖然看似我們落后很多年,但我認為也無非不是件好事。模型特效尤其使電子機械模型的使用,可以給電影增加更多不可能,或者說,使用電子機械模型拍攝的影片本身就具有獨特的風格。然而,對于電子機械模型的發(fā)展,雖然我們沒有必要沿著好萊塢特效發(fā)展的腳印再從頭走一遍,但是這些不可或缺的階段是我們必須經歷和積累的。
因此,特效制作者想發(fā)展利用電子機械模型在電影拍攝中有所作為,就需要經歷一段十分艱難的過渡期,需要用高質量的作品去告訴國內電影人;機械模型是什么,我們也可以做到,我們也可以做好,爭取更多機會將電子機械模型應用到影片拍攝中,讓更多的業(yè)內人士了解它。目前,國內一些導演也開始嘗試使用電子機械模型來拍攝部分特效鏡頭,如邵曉黎導演的影片《我的寵物是大象》使用了電子機械象,管虎導演的《八佰》使用了電子機械馬,烏爾善導演的《封神》也使用了部分電子機械模型來拍攝等等。另外,新一代的導演已經開始試水科幻片,如作為中國真正意義上自己的科幻片《流浪地球》即將上映,這部影片就使用了很多道具模型去拍攝,這對于這個行業(yè)是一個很好的開始。
五、結語
在未來,數(shù)字特效必將完全取代模型特效,這是歷史進步的必然選擇,雖然我們的技術晚了好萊塢幾十年,但我相信處于剛起步的模型特效還會經歷一段鼎盛時期,這是中國電影特效發(fā)展不可卻少的一部分,我國的模型制作者們如能認真踏實的走好這段時期,將其發(fā)展起來,必定會對中國電影及電影工業(yè)產生很大影響。
參考文獻
[1]聶春輝,朱蘇寧.電影機械模型[M],北京: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2015.7.
[2]謝辛.“侏羅紀”系列電影CGI、Animatronic視效技術與傳—受效果研究[J].現(xiàn)代電影技術,2018(08):4-7+63.
[3]潘明歌,王藝霖.史蒂芬·斯皮爾伯格的《侏羅紀公園》[J].大眾文藝,2014(23):195-196.
[4]劉言韜.中國電影特效發(fā)展歷程[J].電影藝術,2018(05):53-59.
[5]郭昕.中國特效化妝之現(xiàn)狀[J].藝術教育,2013(08):185.
作者簡介:
朱蘇寧(1985——):寧夏銀川人,漢族,北京電影學院美術系2012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電影特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