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明
從進(jìn)京上大學(xué)至今,在這兒生活快30年了。如果你問我北京的一年四季中哪個季節(jié)最美?這個,我真的很難回答,因為在我的心中這是個全選題。一座城的一年四季自然都有適宜的景觀,美不美全在你的內(nèi)心,愛不愛全在你的情感。如果必須是四選一的話,好吧,我只能選擇北京之春。為什么?因為它短暫,不是很多人都說北京“沒春天”嗎?一年三季,寒冬過后立馬是夏季,不信去街上瞧瞧姑娘們的裝扮,長厚冬裝秒換長腿林立的短薄夏裝。當(dāng)然這是一種極其夸張的描述方式,但與北京的其他三季相比,這樣形容這里的春季之短暫也的確頗為準(zhǔn)確了,甚至不容您再找出更準(zhǔn)確的另一種表達(dá)式。
記得老舍先生寫過一篇《北京的春天》,找來拜讀,敢情老人家寫的是春節(jié)前后一個月的老北京人過春節(jié)的嘎七馬八,顯然不是咱這里要禮贊的“北京之春”。再找,新人寫的是北京春季的各種應(yīng)季植物花卉,對于俺這樣一個“花盲”來說,未免太專業(yè)了,讀罷只好擺出一副蒙圈的臉——您的文章可以配上20幅春生植物插圖嗎?高分辨率大圖更好。
尋不得別人筆下的春,只能自己去找去回憶。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這是老祖宗的四季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表,順藤摸瓜,就沖春生萬物這一點,再短的春天誰有膽量刪除呢?無春何談夏秋冬!
四季輪回,無論短長,我們要從心底感恩這生鮮的短春——造物無言卻有情,每于寒盡覺春生。說真的,京城四季中,如果說有不怎么待見的,那一定是冬季,無處不在的干冷拖延得太長太長,少則四個月的寒冬不僅讓人縮手縮腳,再若遇到點兒不順心的事,冬天會讓人抑郁。更倒霉的倘若偶遇本冬無雪,你是何等的感受——出門灰蒙蒙不見鮮色,更不會有黑山白雪的簡潔鮮明。有時我只能在陽臺上看著花盆中開得正艷的長壽花,再抬頭看看前排樓前的幾株光禿禿的白玉蘭樹,想象著春季到來時的一樹繁花,哪怕只有那十天半個月,潔艷絕美。更不用說長安街旁故宮紅墻映襯的白玉蘭了,那是千古之美在瞬間綻放,還好,此景本應(yīng)天上有,年年一次回娘家。梳妝打扮費盡一年心血,一朝展華彩,短暫的花期之后便化作繽紛的落英,再化成泥土,這種稍縱即逝的極致的凄美令人唏噓不已。
隨后的楊柳吐綠,桃花爛漫,再到惱人的楊柳飛絮,伴隨著人們的踏青出行和香山植物園的山花爛漫,這生機(jī)勃勃的春天也就頃刻間跳進(jìn)了眼簾,滿眼的爛漫夾雜著團(tuán)團(tuán)飛絮帶來的小小煩惱便不管不顧地如期而至。
忽然間恍然大悟,原來老百姓熱衷于春季踏青,寧可忍受堵車堵得水泄不通也要去欣賞春的美景,其實正是心底對美好未來的一種殷殷期許,熬了一冬了,可算人間換了容顏。萬物蘇醒,生機(jī)盎然,于是想起了那句一上學(xué)就學(xué)過的名言:一年之計在于春。
既然在于春了,而春又是極其短暫的,顯然這值得我們倍加珍惜,將短短的良辰美景牢記在心,再滿懷信心與幢憬,去走好一年中那余下的夏秋冬三季。
萬事開頭難,但求開門紅。相約去踏青,不可負(fù)春光。走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