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一一
今天對于地球上的每一個人來說,人與人之間束縛的藩籬正在因為互聯(lián)網的介入逐漸消除,可探索世界的疆域正在無限闊大。人類文明大步前行,藝術從來不甘心步入后塵。傳統(tǒng)的藝術領域也因為人類情感領地的劇烈顛覆,藝術枝脈的內部生長已被撞擊解構打破,并在裂縫之處生出新的枝椏旁逸斜出,那么必定應有一枝屬于裝置藝術。
裝置藝術是指藝術家在特定的時空環(huán)境里,將人類日常生活中,已消費或未消費過的物質文化實體,進行藝術性有效選擇利用改造組合,以令其演繹出新的展示個體,或群體豐富的精神文化意蘊的藝術形態(tài)。簡單地講裝置藝術就是場地、材料和情感三者為一的綜合展示藝術。
裝置藝術是如此年輕,它生于上世紀六十年代,另一個乳名是環(huán)境藝術。作為藝術這棵大樹的新枝,裝置藝術胎生之初,曾與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波普藝術,與極少主義和觀念藝術等曾有過共生部分,但是在短短幾十年中,裝置藝術已經異軍突起,成為當代藝術中時尚的女郎,許多畫家和雕塑家都重新裝潢了門牌稱自己為裝置藝術家。
西方藝術的大門最早為裝置藝術打開,并為它設置專門的裝置藝術美術館。英國倫敦的裝置藝術博物館,美國舊金山的卡帕街裝置藝術中心,陳列規(guī)模十幾年中由最初的一棟樓發(fā)展到四棟樓。紐約新興的當代藝術中心,完全就是一個裝置藝術展覽館,在它的庭院中修筑了露天裝置藝術的專用隔間。各大美術院校也開始開設裝置藝術課程,在英國哈德斯費爾得大學,設有專門的裝置藝術學士學位,美國美術院校畢業(yè)的碩士生很多人都成了裝置藝術家。在西方當代美術館的展覽中,裝置藝術也占據了相當重要的位置,它受到了其他重要藝術門類成長之初受到的恩遇,他們?yōu)檠b置藝術舉辦了半百次的隆重展覽。
相對于更易被大眾接受的繪畫藝術來說,裝置藝術的遺憾的是,不能利用人類本身具有的色彩天賦來加以敘述和傾訴。但是構成裝置藝術物體的主體,卻具有其他藝術流派的藝術語言本所沒有的生命力。裝置藝術不能獨立存在,它的形成依賴于參與主體,空間和設計者的感情投放。這三者在沒有融合之前本身已自成一體,可隨意組合且不需要外物的修飾,便能像繪畫中的靜物那樣,生出超于原物體本身的力量。這些物體與空間本身互相打破又互相依存,衍生出新的意義或靜謐或愉悅或孤獨或絕望。同時它更具有靈活性和爆發(fā)力,隨意的拆卸和再組合都能使它擁有新的生命。
裝置藝術的美學特征是以對傳統(tǒng)藝術的反詰與超越為特色。觀眾介入和參與是裝置藝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使藝術成為人生活經驗的延伸。觀眾可以隨意走入它的空間,尤其是在室內,使人有像置身于三維電影空間的錯覺愉悅感。裝置藝術的最大魅力,來自于它創(chuàng)造的環(huán)境包容了觀眾,從某中程度上使他們愉悅地接受從被動觀賞,變成主動感受這種角色的轉換。這種精神層面的存在感,除了要求觀眾積極的思維和肢體參與外,還要使他們啟動視覺和聽覺等各種感官的感受。
裝置藝術不受藝術門類的限制,它可將繪畫、雕塑、建筑、音樂,甚至戲劇、詩歌、散文,以及電影和電視還有攝影等手段,融合在一起創(chuàng)造出一個全新的藝術面孔。美國藝術批評家安東尼·強森,對后現代主義時期裝置藝術,如此引人注目的原因解釋為:“按照解構主義藝術家的觀點,世界就是文本,裝置藝術可以被看做是這種觀念的完美宣示,但裝置的意象,就連創(chuàng)作它的藝術家也無法完全把握?!痹u論家麥克(Michael Kimmelma)則指出,裝置藝術在當代興起,與它的文獻記錄功能有關。它在這方面的潛能,遠遠超過繪畫、雕塑和攝影等藝術形式。
作為藝術的一種,裝置藝術又是離經叛道的。裝置藝術把展覽的場所搬到室外,移進翻修過的民居廢棄的廠房、簡陋的倉庫。這時它從不邀請誰前來觀展,它只是在那里存在,在你經過的路邊,在你無目的視野里偶然出現。你是主角,可以選擇關注也可以不關注,它使藝術從殿堂上走下來與人并行,它也不以藝術的面目逼迫任何人,它只是沐浴與它相遇的雙目和心靈,以便每一個人都能成為藝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