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然
記者(以下簡稱記):當年您從師范學校畢業(yè)時,為什么不到城里工作,而是選擇了自主創(chuàng)業(yè)?
李靈(以下簡稱李):我是農家孩子,也向往城市的繁華。師范畢業(yè)后,曾經有同學約我一起到城市找工作。當我看到那些留守在老家的孩子沒有爸媽陪伴,只能和爺爺奶奶在一起,有的到了上學年齡也不能入學時,我非常痛惜,便產生了辦學的念頭。起初,父母對我的想法是反對的,他們覺得辦學不是件容易的事,擔心我沒那么大能力照管好那些孩子。后來,父母看我決心已定,就轉而支持我。隨后,我到教育部門辦手續(xù),到處尋找可以當教室的房子。2002年8月,經過幾個月的奔波,辦學的事情總算有了眉目。9月開學前,經過我走街串巷大力宣傳,一共招到了30多個孩子。
記:學校事務繁雜,您一個人能忙得過來嗎?
李:為了辦好學校,我只好全家總動員。我父親當過40多年鄉(xiāng)村教師,給我把控著大方向。母親和奶奶是我的后勤部隊,奶奶80多歲了,還種著一畝多的小菜園,她把菜園里的菜送到學校給孩子們吃。母親負責給學生們做飯。剛辦學那幾年,我最對不起的是母親。學校里事情多,我整天忙得焦頭爛額,事情不順了就向母親發(fā)火,埋怨她這干不好那干不好。尤其是到了冬天,母親住在石棉瓦搭建的棚子里,晚上冷得很,每天凌晨3點就得起來給孩子們做早飯。母親知道我的難處,處處替我精打細算。我有個原則,凡是家庭貧困的孩子一律不收費,學校開支基本靠向親戚借錢維持。
記:聽說刷漆、壘墻等男人干的活兒您都會干?
李:為了節(jié)省成本,那些活兒我都學著干。鄉(xiāng)親們看我辦學比較用心,紛紛把孩子送到我這兒來。桌子、凳子不夠用了,我就走村串巷回收舊課桌、凳子。缺胳膊少腿的桌子、凳子拉回來需要修理,我雇請周圍村子的木匠幫我修,修好了再給桌子、凳子刷漆。每年暑假我都要給桌子、凳子刷一遍漆。有一年暑假,我站在高處給門窗刷漆時,被鋼筋扎住了腿,現在還留有傷疤。開學前夕是我最忙的時候。學校的廁所、廚房都得整修一遍,我還要搬磚和泥給師傅打下手,一個人當兩個人用。不少鄉(xiāng)親都夸我,說很多男人干活兒都比不上我。
記:您辦學是舉債維持,有沒有撐不下去的時候?
李:我對困難家庭的孩子實行全部免費,住校生收費也很低,辦學以來一直處于虧本狀態(tài)。我聘請的老師每月只有300元工資,根本留不住人。我是舉債辦學,債務如雪球般越滾越大。為了籌錢,我經常整晚整晚愁得睡不著覺。2006年,我撐不下去了,打算停止辦學,可內心又舍不得這幫孩子。那天上午,我讓老師替我給孩子們說,學校辦不下去了,讓他們下午不用來上課了。老師按我的意思給學生們說了。那天中午,我心情十分難過,回到家連飯都吃不下。下午,我情不自禁地來到學校,心想上午已經通知了孩子們,下午應該不會有學生來了。想不到的是,我一到學校,就被孩子們圍住了。一個小姑娘拉住我的手說:“老師,你別走,將來我掙錢給你買好多新衣服!”一個男孩還把從家里帶來的瓜子給我吃。還有個小姑娘從家里拿來烤地瓜硬要塞給我。有一個家庭困難的孩子,把他攢的2元壓歲錢給我,讓我拿去用。當時我感動得直流淚,決定把已經遣散的老師重新召回來,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都不再說停辦學校的事情了。
記:10年前,您到省城收購小學課外讀物,是怎么被媒體發(fā)現的?
李:2009年夏,學校已經負債8萬多元,為了留守的孩子們有學上、有書讀,我仍咬緊牙關堅持著。因為條件有限,學校沒有圖書室,一本故事書孩子們從一年級翻到三年級。我就利用暑假,從父親那里借來200元錢,只身一人到鄭州為孩子們收購舊教輔和課外讀物。熱心市民得知我收書的目的后,就給當地媒體打了報料電話。由于沒有我的手機號,記者通過淮陽縣委宣傳部找我的聯(lián)系方式。后來,縣長親自撥打我的手機。當時我一聽是縣領導的電話,心里非常緊張,還以為自己犯了什么錯。通話過程中,我的手機沒電了,晚上充電后,記者才打電話聯(lián)系上我。就這樣,我的事情慢慢被外界知道了。
記:據說您當年害怕記者采訪,還躲了起來?,F在您接受采訪應該輕松多了吧?
李:我在鄭州收購課外讀物的事情被媒體報道后,要采訪我的媒體記者很多。一是我覺得收購課外書這樣的事情不值得宣揚;二是我性格內向,不擅于與記者打交道。當時記者直接找到我借住的姨媽家。我怕給親戚添麻煩,就躲到樓上不下來。記者們很有耐心,直接到樓上勸我下來接受采訪。我覺得記者這么辛苦,為了配合人家的工作,也得接受采訪。后來,我的事情得到外界認可,經常有媒體來學校采訪。接受采訪多了,我也就輕松自然了。
記:10年過去了,現在您的學校變化一定很大吧?
李:在社會各界的支持和愛心人士的幫助下,現在的學校與以前相比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h里批了15畝地,給我們建了一座能容納18個班的教學樓和一所三層的幼兒園,總建筑面積3500多平方米。除了教學樓外,還有一座能供400多名學生住宿的宿舍樓,以及供孩子們用餐的食堂。還設置了電腦室、音樂教室。學校共有700多名學生,開設了11個班,教師人數也上升到了30多名。學校里80%的學生是留守兒童,生源覆蓋周邊鄉(xiāng)村10公里,受益鄉(xiāng)村達30個。我的理念是:不讓一個適齡孩子失去受教育的機會。
記:現在,你們學校的圖書室不缺書了吧?
李:自從我到鄭州收書的事情被外界知道后,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紛紛捐贈愛心圖書,我們的圖書室很快充實起來。隨著愛心圖書越來越多,2010年3月,我成立了李靈希望小學愛心圖書中轉站,和西華縣黃橋鄉(xiāng)留守小學、封丘縣潘店鎮(zhèn)小學、南陽市臥龍區(qū)葉寨小學、夏邑縣業(yè)廟希望小學等30多所小學結盟,建立了愛心圖書室,資源共享,惠及更多孩子。與10年前相比,學?,F在的文娛活動豐富多了。我們學校招聘了有文藝特長的老師,開設了音樂、美術等課程,經常舉辦繪畫、演講、唱歌比賽。我們還在學校門口建設了文化廣場,定期為父老鄉(xiāng)親們舉行文藝匯報演出。
記:聽說很多孩子喊您“李媽媽”,這是真的嗎?
李:學校里有很多家庭困難的孩子,我對他們比對一般孩子更加關心。我們學校有對雙胞胎兄弟,一個叫宋月東,一個叫宋月至。兄弟倆五六歲的時候,他們的媽媽不幸去世,爸爸常年在外打工,兄弟倆跟著爺爺奶奶一起生活。由于家庭困難,兩個孩子8歲了還沒有入學。得知情況后,我上門勸說他們的爺爺奶奶送兄弟倆入學,學雜費全免。兄弟倆入學后,我從各方面關心他們,大到買衣服,小到吃飯、買作業(yè)本、鉛筆這些事情都替他們操心。尤其是在生活中,我像媽媽一樣給予他們格外的關愛。兄弟倆對學校非常有感情,除了寒暑假,基本上每天都在學校里度過。今年春節(jié)前,我給兄弟倆每人買了一件襯衣,兩個孩子都舍不得穿,非要等我從北京開會回來再穿。在我的學校,有很多像宋月東兄弟一樣的孩子,甚至有的還是孤兒。這些孩子心地純真,我和他們在一起,既是老師又是媽媽,有時又像大姐姐。有的女孩下課后還依偎在我身邊,讓我給她們梳頭扎辮子。這些孩子的媽媽不在身邊,我在他們的精神世界里充當了一部分媽媽的角色。每月初六,學校都會買個大蛋糕,給當月出生的孩子過集體生日。我喜歡和孩子們待在一起,孩子們對我無比信任和依賴,那種感覺是十分幸福美好的。
記:現在學校條件好了,您還干那些臟活累活嗎?
李:雖然現在學校條件好了,但我還是當年那個李靈,初心不改。每年暑假,我依然會自己動手為桌子、凳子刷油漆。辦學不容易,對于每一分錢的經費我都會斟酌使用,好鋼用到刀刃上。10年前,我到鄭州收書時記者拍下的那張照片時刻印在我心里,它提醒我什么時候都不能忘記艱苦奮斗、居安思?!,F在學校的環(huán)境越來越好,教學樓寬敞明亮,欣慰的同時,我也沒忘記當初那幾間破爛的教室。我為自己選擇了這樣一項幸福的事業(yè)感到自豪。
記:得知自己當選全國人大代表時,您的心情是怎樣的?
李:我的心情既興奮又惶恐。全國人大代表意味著沉甸甸的責任,我怕辜負人民的重托。當選全國人大代表后,我開始收集各種資料,代表有什么責任和義務,怎么提議案、建議,如何履職盡責……這些以前只有在電視上才看到的工作內容,如今成了我工作的一部分。鄉(xiāng)親們得知我當選全國人大代表后,都為我感到高興,托我把農村建設以及鄉(xiāng)村教育方面的建議帶到北京去。
記:在“兩會”上,您對鄉(xiāng)村教育提了哪些建議?
李:參加“兩會”前,通過調研我發(fā)現,很多農村學校被撤并,鄉(xiāng)鎮(zhèn)中心學校生源正不斷流失。一方面,是一部分外出務工人員在城市站穩(wěn)了腳跟,把孩子帶出去讀書,這主要是因為生活需要和親情驅動;另一方面,不少農村家長把孩子送到縣城讀書,自己以陪讀為目的到城鎮(zhèn)就業(yè),這是以追求優(yōu)質教育資源為驅動力。后一種學生流失的現象越來越多,家長普遍認為鄉(xiāng)村學校教學水平不行,跟城里的學校差距大,這也造成了縣城大班額現象。我提的建議是,鄉(xiāng)村教育是鄉(xiāng)村振興的重要一環(huán),政府應加大對鄉(xiāng)村教育的支持力度。一方面,家長越來越重視孩子的教育,加大鄉(xiāng)村教育投資能吸引他們繼續(xù)留在鄉(xiāng)村。另一方面,鄉(xiāng)村振興需要高素質的農民,提高鄉(xiāng)村教育質量,有助于農民擁有新思維,學會新技術,肩負起振興鄉(xiāng)村的重任。
記:現在鄉(xiāng)村教師流失嚴重,對這個問題您有什么看法?
李:鄉(xiāng)村教師是支撐鄉(xiāng)村教育的基石?,F在鄉(xiāng)村教師的缺失幾乎成為制約鄉(xiāng)村教育發(fā)展的一個嚴重障礙。很多農村學校,一些素質高、教學水平高的教師都渴望到城里學校去教書。因為那里待遇好,教學環(huán)境舒適。有的教師教學方面剛取得一些成績,就被城里的私立學?;蚬k學校挖走了。這也造成鄉(xiāng)村學校留不住人才。像我剛辦學時,教師月工資僅有300多元,現在漲到了2000多元。但因為物價上漲過快,這些工資應付生活依然有些緊張。希望國家能通過政策扶持、資金投入等方式提高鄉(xiāng)村教育水平,讓貧困地區(qū)、貧困學校在師資力量培訓、教師獎勵機制等方面得以完善,讓鄉(xiāng)村教師能夠下得去、留得住。讓我高興的是,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在“兩會”期間首場“部長通道”上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將切實落實教師待遇問題,還要落實連片地區(qū)教師的補貼政策。另外就是要加強督導,確保這些政策真正落實。從陳部長的表態(tài)中,我感受到了國家對鄉(xiāng)村教育的重視。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有句話令我印象深刻:讓每個人都有平等的機會通過教育改變自身命運,成就人生夢想。
記:您去北京參加“兩會”時還未開學,惦記孩子們嗎?
李:3月4日是學校開學報到的日子,我已經來北京向大會報到了。這也是我第一次缺席孩子們的開學日。一個寒假沒見,我很想念他們。不過在河南代表團駐地,我通過遠程視頻連線的方式,與遠在老家的孩子們“見了面”。當一張張熟悉的笑臉出現在屏幕上時,我的眼眶濕潤了。孩子們知道我在北京參加很大的會議,開會的地點就在天安門廣場旁邊,都很興奮,讓我多拍些照片帶回去。當孩子們聽說我開的是一個“傾聽夢想”的大會,紛紛表達了自己的愿望。有的孩子夢想學校圖書館再大一些,這樣就能看更多的書;有的夢想著爸爸媽媽在家就能打工掙錢,不用再往外地跑了;等等。孩子們的愿望真實而又樸素。
記:對未來,您有什么規(guī)劃呢?
李:學校有很多事情等著我去做,從辦學到現在,我們已有多名學生考取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等知名高校?,F在,我們的學校能容納1000多名學生,教學質量越來越好,前來入學的學生也越來越多。多年來,我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關愛,也想把這份愛心傳遞下去。河南是人口大省,好多地方還不富裕,我打算構建“河南愛心助學網”,搭建服務平臺,傳播慈善理念,希望能惠及更多孩子。
〔編輯:劉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