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芳
摘 要:在中學語文教育中,人文精神的缺失已經(jīng)成為了不容忽視的重要問題,教育工作者對此已經(jīng)給予了高度重視。本文分析了我國現(xiàn)代中學生在人生觀與價值觀、個性與理想兩個方面上人文精神上的缺失,并指出教師應從充分發(fā)掘教材中的人文精神;樹立個性化的教學目標;采用多元化的教學途徑;提升自身人文素養(yǎng)這四個途徑實現(xiàn)中學語文教育中的人文精神培養(yǎng)。
關鍵詞:中學語文教育 人文精神
如今我國社會正飛速發(fā)展,極大提升了我國人民的生活水平,但與此同時也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影響。在日新月異的時代變遷之下,人們在道德、精神上的等負面問題越來越多,因此不單單要重視科技和社會的發(fā)展,人文精神的培育同樣不可丟失。所謂人文精神,指的是一種對人類生命價值和生存意義的注重精神,人文精神是以真、善、美為目標,以實現(xiàn)人類自由、和諧、平等、繁榮為最主要目標的精神。而語文是在中學各個學科中最具感情和文化的重要學科,語文教學蘊藏了豐富的人文精神。因此在中學語文教育中注重對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是必不可少、極其必要的。[1]
一、現(xiàn)代中學生人文精神的缺失
1.人生觀與價值觀的缺失
我國社會的發(fā)展日新月異、科技水平和經(jīng)濟實力不斷提升,且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原本人際結構十分穩(wěn)定的社會模式產(chǎn)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社會越來越趨向于工業(yè)化和都市化、社會秩序和價值觀的不斷更新變化,導致如今的青少年極其容易受到外界影響。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青少年在人生觀與價值觀的塑造過程中,不斷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由于現(xiàn)代科技水平的大幅度提升和人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新一代的中學生相比起以往的每一代中學生都有著更好的學習條件和物質基礎,但與此同時,這些中學生在對待學習、生活、人際交往的態(tài)度上仍然是十分不成熟的,尤其是在情感、道德素質等方面存在著嚴重的問題,這些對他們?nèi)缃癜ㄎ磥淼纳疃紩韲乐氐呢撁嬗绊?,大大降低了他們生活、發(fā)展、創(chuàng)新能力。在情感、道德等問題上的確實,導致了他們在人生觀與價值觀上的缺失。[2]
2.個性與理想的缺失
一直以來,我國只注重課本知識、教學只為應試的教學理念嚴重影響了教師的教學。教師盲目的追求高分、致力于提高升學率,卻忽略了對學生人格的引導和培育。學校的目標只有追求高分,教師也只注重提高學生的考試成績,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學生和家長的學習生活中也只有追求高分的目標??梢哉f,受到學校和家庭兩方面盲目追求成績的思想的影響,學生越來越喪失個性、喪失理想,導致了學生人格的缺陷。[3]
二、如何實現(xiàn)中學語文教育中的人文精神培養(yǎng)
1.充分發(fā)掘教材中的人文精神
保證學生可以自主、完全的體驗到教材中的人文精神,語文教師首先要做到的是改變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為課堂主體,而不是學生被動的接受教師灌輸?shù)闹R,建立師生平等、民主、生動的課堂,在這樣的課堂中,學生可以充分拓展自己的思維、相互交流、積極發(fā)言。同時語文教師還要實現(xiàn)課堂教學中學生為主體、教師為指導,為學生提供一個自由、民主的平臺,讓學生大單提出疑惑并進行研究,讓學生能夠真正主動、有自主思想的學習語文課程,挖掘其中的人文精神。
2.樹立個性化的教學目標
在初中各個課程當中,語文是最主觀、最有創(chuàng)新精神、最自由、最開放的課程,是學生發(fā)揚個性、提升自我的良好平臺。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樹立個性化的教學目標,讓每個學生的個性和都能夠得到充分的體現(xiàn)和發(fā)展。師生可以結合實際情況,挑選教材中感興趣并且合適進行的學習內(nèi)容和活動,充分體現(xiàn)出語文學習自由、開放的特點,引導學生學會用辯證的角度看待問題,學會多方位、多角度的理解事物,在獨立思考和與同學相互交流的過程中塑造自身獨立的認識觀念,達到發(fā)展學生獨立人格和創(chuàng)新精神的目的。
3.采用多元化的教學途徑
在教學方式上要豐富化、多樣化、生活化。教學內(nèi)容要同實際生活有關聯(lián),將課堂上的知識聯(lián)系到學校、家庭、社會當中。讓學生以教材為媒介,將語文課程同生活有機結合起來,在生活中學習語文。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將個人生活和情感經(jīng)歷聯(lián)系在一起,引導學生積極體驗生活、享受生活。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讓學生成為課堂主體,而不是學生被動的接受教師灌輸?shù)闹R,尊重每個學生的想法和特點,重視學生的精神和情感,同學生進行平等、生動的交流,讓學生能夠在獲取知識、提升思維能力過程中,得到人文精神的培育。不僅如此,還應積極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合作、交互、探究式的學習活動,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和學習的能力;培養(yǎng)良好的合作意識;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讓學生學會交流和分享。[4]
4.提升自身人文素養(yǎng)
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也離不開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對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包括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體現(xiàn)出的觀念和精神,或者是對教學內(nèi)容中人文精神的分析、平常言行舉止的風度,都會對學生產(chǎn)生或多或少的影響。因此語文教師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人文素養(yǎng),擁有正確的人文思想,課堂上民主、尊重學生;不斷充實自身文學積累,提高文化素養(yǎng);注重自身道德素質的約束,豐富美好情感,完善自身人格和形象。[5]
結語
教育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樹立精神的重要家園,是人文精神建立和發(fā)展的重要平臺。而對中學語文教育來會所,對人文精神真正引起重視,注重對學生人格、精神、思維等方面的培養(yǎng),語文教育才會越來越成功、越來越壯大。語文教學者要充分挖掘語文教學中的人文精神,將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視為義不容辭的責任,注重培養(yǎng)擁有完善的、健全人格的學生,而不是僅僅擁有高分的學生,推動語文教學步入健康的軌道,幫助學生建立一個充滿人文精神的優(yōu)秀人格。
參考文獻
[1]胡曉梅.中學語文教學中人文精神培養(yǎng)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西部素質教育,2017,3(10):171.
[2]石琳琳.新課程下中學語文教學人文情懷的缺失與反思[J].赤子(上中旬),2017,(06):242.
[3]宋楊.中學語文教學改革與探究性學習[J].中國校外教育,2016,(17):72-73.
[4]孫曉璐.生命因感悟而精彩——為語文課堂注入一絲人文色彩[J].湖北科技學院學報,2016,36(01):185-186.
[5]王雪梅.淺析中學語文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失落與弘揚[J].赤子(上中旬),2015,(14):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