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歐倫彬
李氏宗祠位于樂昌市皈塘村委會中心村,建于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數(shù)百年來,這里人才輩出,進士、舉人、商賈如云。在近代,李氏宗祠走出了樂昌第一任民選縣長李傳楷、工農革命軍樂昌獨立營長李家泉、縣委書記李光中等一百多位優(yōu)秀兒女。她目睹了樂昌第一個農會—皈塘農會的成立和坪石農民自衛(wèi)軍中隊的建立;目睹了朱德、陳毅等革命前輩在此與農軍生活和戰(zhàn)斗的一幕幕情景,也見證了國民黨反動派瘋狂反撲和燒殺的猙獰面目。
1927年,“南昌起義”爆發(fā)后,朱德、陳毅率領起義軍余部轉戰(zhàn)潮汕,后作出了“穿山西進、直奔湘南”的決策。經過二個多月的艱苦轉戰(zhàn),于同年冬來到粵北。
1928年1月5日,朱德率領起義軍進入樂昌境內,在樂昌長來渡過武江,沿王坪、小洞、大洞、湖洞等山區(qū)向梅花楊家寨前進。1月6日,起義軍來到楊家寨;1月8日晚,在楊家寨文奎樓召開軍事會議,出席會議的有朱德、陳毅、王爾琢、蔡協(xié)民、龔楚、胡少海等人,會議作出了“智取宜章”的決定,初步擬定了湘南起義的戰(zhàn)略方針。1月11日,起義軍按原定計劃,從楊家寨出發(fā),前往宜章。1月12日,南昌起義軍一舉奪取宜章城。爾后朱德率起義軍二次攻打盤踞在老坪石的胡鳳璋土匪武裝,消滅了胡匪武裝的有生力量。2月1日,李家泉、李光中奉命率領坪石農軍配合朱德主力部隊攻打國民黨二十四師許克祥部。在樂昌黨組織和坪石人民群眾的支持下,在老坪石消滅了國民黨軍獨立第三師許克祥部的6個團,活捉了1000多俘虜,繳獲步槍2500余支,山炮、迫擊炮30多門,手槍100余支,重機槍10多挺,彈藥被服不計其數(shù),取得了著名的“坪石大捷”。這是南昌起義部隊轉戰(zhàn)廣東以來取得的第一次完勝,對于穩(wěn)定軍心,增強革命斗志,為后來井岡山保衛(wèi)戰(zhàn)的勝利,都有著重要的歷史意義。毛澤東在《西江月·井岡山》一詞中所寫的“黃洋界上炮聲隆,報道敵人消遁”中的“炮”,便是繳獲許克祥部隊的。所以朱德說:“許克祥這個‘送槍大王’幫我們起了家”。
坪石大捷后,起義軍在皈塘召開了“慶功會”,成立了樂昌皈塘鄉(xiāng)蘇維埃政府。起義軍在李氏宗祠休整了七天,朱德在坪石皈塘召開了坪石特別會議和聯(lián)席會議,制訂了湘南暴動的總方針,并成立了工農革命軍樂昌獨立營,李家泉為營長,李光中為黨代表。2月上旬,朱德率工農革命軍轉戰(zhàn)湘南,李家泉留在坪石領導農民武裝斗爭,李光中率樂昌獨立營跟隨工農革命軍奔向井岡山。1928年4月28日,與毛澤東領導的工農革命軍在寧岡礱市勝利會師,正式成立了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樂昌獨立營被改編為工農紅軍第四軍29團第3營。
1928年7月,為報“一箭之仇”,南昌起義部隊走后,土匪胡鳳璋和國民黨反動派樂昌黨部糾集“清鄉(xiāng)團”對“窩匪”、“通共”的皈塘村進行了瘋狂“掃蕩”。奉命留在家鄉(xiāng)的李家泉領導當?shù)馗锩罕娺M行反掃蕩斗爭,消滅胡匪兩個排。但是,由于實力懸殊,最后只好撤離皈塘。國民黨反動派一進村,慘絕人寰的“血洗”便開始。凡是為南昌起義部隊提供過方便,支持、參與坪石戰(zhàn)斗的群眾和農軍一律格殺勿論。一時間,尸橫門前,血濺宗祠,哭聲震天,140多位民眾無一幸免,慘遭殺戮!窮兇極惡的反動派還不解恨,搗毀、燒毀了民房370多間,搶走財物、糧食、豬、牛等牲畜無可計數(shù)。造成村民無家可歸,無食果腹,慘不忍睹。時至今日,近90年風風雨雨過去了,仍可見當年燒毀的殘垣斷壁和夷為平地的房子。村民們都說,這就是腐敗、沒落、慘無人性的國民黨反動派的罪證,人們之所以推翻它的緣故!
噩耗傳來,李家泉悲憤欲絕,誓為推翻反動政權流盡最后一滴血!他帶領部分農軍上山打游擊,與反動派繼續(xù)周旋。
同年8月,紅四軍二十九團攻打郴州失利后,李光中帶領部分紅軍戰(zhàn)士轉移到樂昌。李家泉又和李光中一起在黃圃、坪石一帶繼續(xù)開展游擊戰(zhàn)爭。翌年6 月,李家泉奉命回皈塘籌糧時被敵發(fā)現(xiàn)。因彈盡力竭,寡不敵眾,被捕入獄,備受嚴刑拷打,始終威武不屈,10月 6 日壯烈犧牲,時年 31歲。
黨代表李光中跟隨工農革命軍第二十九團上井岡山,7月,攻打郴州范石生部失利后,于8月初返回到皈塘,與李家泉一起組織農民協(xié)會,積極發(fā)展中共組織,11月,在黃圃召開了樂昌縣黨代會,李光中當選為縣委書記。民國18年夏,為加強邊區(qū)工作,在梅花成立樂(樂昌)、乳(乳源)、宜(宜章)邊區(qū)工作委員會,李光中任工委書記。11月,調整中共樂昌縣委,李光中連任縣委書記。翌年,李光中去香港向上級組織匯報工作,隨后回樂昌,在長來被國民黨警備隊逮捕入獄,不久,慘遭殺害,時年33歲。
國民黨的殘酷統(tǒng)治和淫威,并沒有嚇到李氏宗祠的后人,他們含著眼淚掩埋了烈士們的遺體,接過烈士的手中槍,前赴后繼,勇往直前,為建立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據(jù)《樂昌縣志》記載:從1925年至1949年的革命年代里,皈塘村李氏宗祠一直是湘南特委、湘南游擊隊、宜樂縣委作為聯(lián)絡駐地和召開秘密會議的地方。
李氏宗祠,成為了樂昌遠近聞名的紅色舊址。
1978年,李氏宗祠被列為樂昌縣文物保護單位。2011年,被公布為樂昌市不可移動文物。2017年,樂昌市博物館擬定將“湘南起義策源地”坪石鎮(zhèn)皈塘李氏宗祠和梅花鎮(zhèn)大坪楊家寨打包申報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李氏宗祠建于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坐東南向西北。二層青磚瓦石、木、瓦結構,硬山頂,風火式山墻,琉璃勾頭滴水,通面闊7.8米,進深31.98米,高約7米,面積347平方米。三進,一進頭門,二進中廳,三進正廳。頭門前有一空坪,頭門面闊三間,卷蓬天花,楣梁雕刻精美,門前有一對抱鼓石,頭門兩側次間各一間,一進天井兩側走廊,中廳縱三橫二柱網排列,木雕花格,上懸“英靈猶在”匾。二進天井兩側走廊,正廳兩側次間各一間,有木梯通往二樓,正廳上懸“英烈傳家”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