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以《史記》中的成語解析項羽的英雄形象

2018-06-29 16:30:58曾雯輝
文學教育下半月 2018年6期
關(guān)鍵詞:歷史人物項羽史記

曾雯輝

內(nèi)容摘要:項羽是《史記》中極具傳奇色彩的英雄人物。本文以時間為線索,從歷史和文學典籍中精選出三組成語,分別對取而代之、霸王別姬、東城快戰(zhàn)等進行闡述,以成語為例解析《史記》人物項羽,使項羽的英雄形象躍然于紙上。項羽是本色英雄,他所表現(xiàn)的是自己的英雄本色,沒有遮掩顧忌、不計利害成敗。項羽是最悲壯的英雄,其人格特質(zhì)和為人處世的態(tài)度決定了他的悲劇下場。項羽雖英勇善戰(zhàn),終是匹夫之勇,英雄末路之時,仍高呼非戰(zhàn)之罪,尚不覺悟而不自責。項羽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為千古叱吒風云之英雄人物。

關(guān)鍵詞:文化 歷史人物 項羽 史記

項羽是《史記》中極具傳奇色彩的英雄人物?!妒酚洝樊a(chǎn)生于漢代,對語言學的發(fā)展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反映著秦漢時期的基本語言面貌。本文以時間為線索,從歷史和文學典籍中精選出三組成語,分別對取而代之、霸王別姬、東城快戰(zhàn)進行解讀,用成語故事對項羽這一人物進行分析,使項羽的形象躍然于紙上。

一.取而代之

“秦始皇帝游會稽,渡浙江,梁與籍俱觀。籍曰:‘彼可取而代也?!痹凇妒酚洝分?,我們??吹揭环N手法:以人物早年的一句話一件事畫龍點睛,預示日后不凡的成就?!陡咦姹炯o》記載,漢高祖劉邦在咸陽見秦始皇出行時,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當如此也!”

清人王鳴盛在《十七史商榷》評:“項之言悍而戾,劉之言津津不勝其歆羨矣。”兩相對比,同是觀秦皇帝出游時的壯觀場面,從項羽和劉邦彼此間不同的反映,可看他們的人格差異。

(一)胸懷大志

史載,從春秋中期開始,楚國稱霸中原,即使日后走向式微,但戰(zhàn)國七雄并立,楚國和秦國也一樣最具備統(tǒng)一資格。然楚國最終被秦國所滅的殘酷事實,是具有強烈民族意識的楚國人無法接受的,他們心中一直燃燒著復仇的火焰。

“其季父項梁,梁父即楚將項燕,為秦將王翦所戮者也。項氏世世為楚將,封于項,故姓項氏?!表椨鸩粌H是楚人,而且是楚國貴族的后代,祖父項燕為楚戰(zhàn)死,因此他的家族與楚王朝具有一損俱損、一榮俱榮的血肉相連的關(guān)系。楚國雖然覆滅,但項氏并沒有停止復仇的活動?!懊繀侵杏写篝硪奂皢?,項梁常為主辦,陰以兵法部勒賓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才智過人的項梁有眼光也有野心,早已暗中窺探江東子弟,搭起項氏集團之根基。

項羽正是在這樣一種浸染著復仇氛圍的社會環(huán)境中長大的。他畢其一生,只為兩大目標而奮斗:滅秦報仇,衣錦還鄉(xiāng)。少時胸懷大志,是背負家國之恨,與秦仇深的結(jié)果。一百多年的仇恨,一百多年的血淚,強烈的復仇怒火與個人野心相結(jié)合,“彼可取而代之”的觀念深深扎根于他的心中,鑄就了項羽這樣一位集國仇與家恨于一身的英雄。

(二)豪邁霸氣

項羽說:“彼可取而代也?!眲顒t說:“嗟乎,大丈夫當如此也!”其間所表現(xiàn)出的胸襟氣魄,是有高下之別的:前者是仰視的歆羨,而后者則是平視乃至俯視的輕蔑。

項羽身為將門之后,貴族的血統(tǒng),粗獷的氣質(zhì),使他具有實現(xiàn)自我價值、奮發(fā)進取、建立功名的凌云壯志。而正是這種自強不息的雄心壯志,又使他豪邁不羈的性格特征綻放出耀眼的光芒。非凡的豪氣與膽略,使他連至高無上的皇位也敢覬覦?!氨丝扇《病钡男燮嬲Z言,擲地有聲,是項羽心聲的表露,也是他英雄氣概的一種體現(xiàn)。

若說項羽是本色英雄,那么劉邦則是一名時勢英雄。他渴望權(quán)利,又能加以掩飾,善于自我克制?!按笳煞虍斎绱艘玻 蹦钦Z氣分明是在說那是我人生的最高追求,遙不可及啊。這話聽上去并不氣派,有的是一個不滿眼前處境的流氓無賴,對大富大貴的垂延三尺,對權(quán)利的昭昭窺視之心。兩者相對照,項羽的豪氣顯而易見。

(三)自視甚高

“彼可取而代也?!钡竟怵B(yǎng)晦、未雨綢繆的項梁知道,這是一句可遭滅族之罪的驚人之語。所以他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反之于項羽,我們不難看出他說這話時的魯莽輕率、旁若無人。他是單純也是單蠢,說得干脆利落,那自以為是的口氣,仿佛只是要做一件如囊中取物般輕松簡單的事。在項羽眼中,這位統(tǒng)一了全中國的“始皇帝”也沒什么了不起,甚至只配作“彼”,而且隨隨便便就可取而代之。但是,如何取而代之,萬一取代不了又怎么辦呢?他卻未曾想過。這是自信,也是自大。自信使他成功,自大使他失敗。

做事莽撞、不計后果的項羽,即使后來取得了號令天下、統(tǒng)帥諸侯的權(quán)力,仍然沒有治理天下的長遠之策。太史公曰:“自矜功伐,奮其私智而不師古,謂霸王之業(yè),欲以力征經(jīng)營天下?!彼氲降膹膩矶贾皇且ト〈涂梢匀〈?。豪邁霸氣與自視甚高,是他的可愛之處,也是他的可悲之處。

二.霸王別姬

《史記·項羽本紀》記載:“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shù)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項王則夜起,飲帳中。有美人名虞,常幸從;駿馬名騅,常騎之。于是項王乃悲歌慷慨,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數(shù)闋,美人和之。項王泣數(shù)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視?!币磺钝蛳赂琛?,既唱出了英雄末路時的無奈、悲哀與凄涼,又唱出了項羽的兒女情長。朱熹評《垓下歌》:“慷慨激烈,有千載不平之余憤。”

漢高祖劉邦作《大風歌》:“大風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nèi)兮歸故鄉(xiāng),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短短三句,卻唱出創(chuàng)業(yè)、成功和守業(yè)三個階段的情況。表現(xiàn)出劉邦奪得天下的喜悅,重返故鄉(xiāng)的得意和安邦定國的迫切心愿。同時,《大風歌》之中又隱藏著對現(xiàn)實未來的大擔憂。

《垓下歌》與《大風歌》同體裁,同時代,都是英雄的心聲。《大風歌》躊躇滿志、心憂天下,可謂豪邁歡歌;而《垓下歌》英雄氣短、兒女情長,可謂慷慨悲歌。

(一)英雄末路

戰(zhàn)國時期的楚國,占據(jù)廣大的江、淮流域地區(qū)。秀麗的青山綠水,熏陶了楚地人的浪漫情懷?!俺o一言以蔽之,曰‘惆悵兮自憐。說到楚辭的精神氣質(zhì),“自憐”二字最可當之。楚辭的格調(diào)是憂郁的,“《離騷》者,猶離憂也。”楚辭具有濃厚的感傷色彩:感傷的格調(diào),敏感的情懷,多思的心胸。這種情懷,對項羽人格的形成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清代吳見思在《史記論文》評項王別姬的場景是:“一腔憤怒,萬種低回。地厚天高,脫身無所,寫英雄失路之悲,至此極也!”

英雄末路之淚最為動人。“項王泣數(shù)行下”是司馬遷筆下的霸王項羽唯一的一次落淚,男兒有淚不輕彈,更何況是西楚霸王?一個“泣”字,令人同情,更發(fā)人深思。英雄之淚,更好地渲染了悲壯的氣氛,極其傳神地刻畫出項羽被困垓下時內(nèi)心復雜的情感。項羽為何而泣?《垓下歌》這一千古絕唱做出了回答:“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這四句詩,是項羽對自己戎馬生涯的回憶,清晰地概括出項羽在反秦斗爭中叱咤風云、不可阻擋的氣勢,以及在短時間內(nèi)驟然覆滅,窮途末路,功敗垂成的悲劇。

(二)鐵骨柔情

項羽悲歌的形象,和他叱咤風云的形象,在司馬遷筆下“‘言語嘔嘔與‘喑惡叱咤,‘恭敬慈愛與‘剽悍滑賊,‘愛人禮士與‘妒賢嫉能,‘婦人之仁與‘屠坑殘滅,‘分食推飲與‘玩印不予皆若相反相違,而既具在羽一人之身。有似兩手分書,一喉異曲,則又莫不同條共貫。科以心學性理,犁然有當?!?/p>

霸王別姬,使項羽的英雄形象不再干癟無味。他是一個復雜多面的人,有致命的弱點,有重情多情的性格值得我們贊賞。魯迅先生云:“無情未必真豪杰,憐子如何不丈夫?!表椨鹨环矫鎰傄阌赂遥且晃豁斕炝⒌氐挠⑿郏环矫嬗秩崮c百轉(zhuǎn),是一個柔情似水的男子。“歌數(shù)闕,美人和之。項王泣數(shù)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視。”在《楚漢春秋》的書中可以找到虞姬所和之歌:“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霸王別姬的悲歌是那么的纏綿悱惻、香軟溫柔、兒女情長、愛意無限。

夜色深沉,四面楚歌回響,王的帳內(nèi)點起了巨大的蠟燭,帳外燃起了通明的火把,西楚霸王飲盡杯中之酒,起身慷慨悲歌,內(nèi)心充滿了無限的悲傷。一個深經(jīng)百戰(zhàn)的三軍統(tǒng)帥,一個威震天下的蓋世英雄,此刻痛心的不是他的功虧一簣,痛惜的不是他的功敗垂成,而是心愛的駿馬美人無從安排。他將自身的命運置之度外,無牽無掛,不曾考慮怎樣才能轉(zhuǎn)敗為勝、轉(zhuǎn)危為安,不曾考慮怎樣才能沖出重圍,東山再起。

作為一名橫刀立馬、殺伐疆場的武將,項羽稱得上是性情中人,他不會像劉邦那樣惺惺作態(tài),也不會干出劉邦那種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把親身兒女推下馬車的事情。項羽光明磊落,敢愛敢恨,殺人如麻與憐民若子有機地統(tǒng)一在他的身上。因此,才會有分食推飲的舉動,才會見傷病者而落淚,才會演繹出霸王別姬的千古絕唱。

三.東城快戰(zhàn)

太史公評項王失敗的原因:“身死東城,尚不覺寤,而不自責,過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豈不謬哉!”

項羽欲以力征經(jīng)營天下,東城快戰(zhàn),烏江自刎,到死都沒有一定的覺悟,缺乏自我反思。《史記·項羽本紀》載:“項王乃復引兵而東,至東城,乃有二十八騎。漢騎追者數(shù)千人。項王自度不得脫。謂其騎曰:‘吾起兵至今八歲矣,身七十余戰(zhàn),所當者破,所擊者服,未嘗敗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戰(zhàn)之罪也。今日固決死,愿為諸君快戰(zhàn),必三勝之,為諸君潰圍,斬將,刈旗,令諸君知天亡我,非戰(zhàn)之罪也。乃分其騎以為四隊,四向。漢軍圍之數(shù)重。項王謂其騎曰:‘吾為公取彼一將。令四面騎馳下,期山東為三處。于是項王大呼馳下,漢軍皆披靡,遂斬漢一將。是時,赤泉侯為騎將,追項王,項王嗔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馬俱驚,辟易數(shù)里。與其騎會為三處。漢軍不知項王所在,乃分軍為三,復圍之。項王乃馳,復斬漢一都尉,殺數(shù)十百人,復聚其騎,亡其兩騎耳。乃謂其騎曰:‘何如?騎皆伏曰:‘如大王言!?!?/p>

(一)英勇善戰(zhàn)

錢穆在《現(xiàn)代中國學術(shù)論衡》中曾經(jīng)說:“漢祖之得天下,一曰不殺人,又一曰善用人。而遷書之傳項王,則有三大事,一曰巨鹿之戰(zhàn),一曰鴻門之宴,又一曰垓下之圍以及烏江自刎。項王可愛處實多于沛公?!痹蚝卧??因為在劉邦的為人處事機變、狡詐和虛偽的對比下,更顯出項羽的英豪氣概。

東城快戰(zhàn)之中,有一段關(guān)于項王瞋目的記載。“是時,赤泉侯為騎將,追項王,項王嗔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馬俱驚,辟易數(shù)里。”這里先是一個恢弘的場景:項羽騎著馬大聲吶喊著沖向漢軍,包圍他的軍隊就象被疾風吹過的原野之草,紛紛倒下,四處逃散。接著又是一個特寫鏡頭:項羽對著敵將赤泉候瞪眼一聲怒吼,不僅使這個本是來追擊他的將領(lǐng)嚇破了膽,連他的馬也受了驚,倒退數(shù)里。項王瞋目怒叱,竟令人馬驚退數(shù)里,極盡夸張之能事。古人評為:“示項王威猛如畫。”

項羽是驍勇善戰(zhàn),所向無敵,豪氣干云之人。以數(shù)十擊數(shù)千,斬將刈旗,當者披靡。身處絕地,仍殺人無數(shù),氣勢尚且沖天蓋地,放言此天之亡我,非戰(zhàn)之罪。其豪邁之氣,善戰(zhàn)之能激蕩天地。

(二)匹夫之勇

“項王乃復引兵而東,至東城,乃有二十八騎。漢騎追者數(shù)千人?!泵鎸@樣實力上的巨大差距,身為統(tǒng)帥的項羽,首先想到的不是決戰(zhàn),而是快戰(zhàn)。也就是說痛痛快快打一仗,速戰(zhàn)速決。快戰(zhàn)和決戰(zhàn)是不一樣的。決戰(zhàn)有勝負之分、一決雌雄的意思,也就是還有求勝的想法,快戰(zhàn)則只求痛快一時,不過逞匹夫之勇而已,完全不計后果。

身處絕境,就一般而言,作為統(tǒng)帥是選擇快戰(zhàn)還是決戰(zhàn)呢?當然是前者,因為“勝敗乃兵家之常事”。戰(zhàn)場上的事,瞬息萬變,誰也不能在開戰(zhàn)之時穩(wěn)操勝券,只有打起來才看。所以,在兵臨城下、敵強我弱、危在旦夕之時,也不能輕易放棄勝利的希望。決戰(zhàn),沒準能殺出一條血路來,置之死地而后生??身椨鹚坪醪幌朐俅蛳氯チ?,它只想為著個人的私欲,能英武地痛快地打一仗,只想在退出戰(zhàn)場,退出歷史舞臺時有一個精彩的謝幕。

東城快戰(zhàn),項羽兵剩無幾,面對失敗,他認輸?shù)环猓J為此是天意而非自己的過失。因此,他的快戰(zhàn)目的不是為了勝利,而是證明自己。與其是說戰(zhàn)斗,不如是說表演。潰圍、斬將、刈旗如囊中取物,盡顯其勇冠三軍,力挫群雄,所向無敵的勇猛之威。突圍后,一句“何如”,寫盡了項羽的得意自負,淋漓盡致地彰顯了西楚霸王之氣。

確實,將帥的身先士卒能起到鼓舞士氣的作用。但項羽的沖鋒陷陣在為了鼓舞士氣的同時,更多的是為了逞能過癮,是個人英雄主義泛濫的體現(xiàn)。戰(zhàn)場上是不能沒有勇敢的,這里說的勇敢是全軍的勇敢,而不是個人的勇敢。司馬遷批評項羽“奮其私智”“欲以力征”。匹夫之勇是一人之勇,將帥之勇才是萬人之勇。

(三)非戰(zhàn)之罪

“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于是至則圍王離,與秦軍遇,九戰(zhàn),絕其甬道,大破之,殺蘇角,虜王離。涉間不降楚,自燒殺。”巨鹿之戰(zhàn),大將項羽自此登上歷史舞臺。勢如破竹,一往無前,英勇之氣在破釜沉舟和沖鋒陷陣中表現(xiàn)得酣暢淋漓、蕩氣回腸。敵軍在他面前頃刻間灰飛煙滅、片甲不留,何等暢快。這是處在功業(yè)頂峰時期的叱咤風云、橫掃千軍的項羽。

項羽從二十四歲起兵反秦,僅用了三年時間,就成為分封十八路諸侯王的“西楚霸王”,掌握著秦亡漢興之際的國家命運?!拔崞鸨两癜藲q矣,身七十余戰(zhàn),所當者破,所擊者服,未嘗敗北,遂霸有天下?!彼@一路,走的太順利了,以至在面臨絕境之時,仍懷著一種剛愎自用的心理,缺乏反思。

《史記·項羽本紀》:“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也,非戰(zhàn)之罪?!痹诿髦厮赖那闆r之下,“此天之亡我”一句,項羽說了三次。錢鐘書認為項羽是“心死而意未平,認輸而不服氣,故言之不足,再三言之。”或許在項羽看來,榮譽、尊嚴、人格、血性比生命還重要,所以他用東城的突圍和快戰(zhàn)證明了即使四面楚歌,自身仍不愧為“力能扛鼎”的蓋世英雄?!斑@是上天要滅亡我,決不是作戰(zhàn)的過錯。”窮途末路的項羽決定用生命來維護自己的尊嚴、人格和榮譽。

四.結(jié)語

項羽是本色英雄,他所表現(xiàn)的是自己的英雄本色,沒有遮掩顧忌、不計利害成敗。項羽是最悲壯的英雄,其人格特質(zhì)和為人處世的態(tài)度決定了他的悲劇下場。這樣一位胸懷大志、豪邁霸氣、自視甚高的漢子,也有鐵骨柔情的一面。其雖英勇善戰(zhàn),終是匹夫之勇,英雄末路之時,仍高呼非戰(zhàn)之罪,尚不覺悟而不自責。項羽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為千古叱吒風云之英雄人物。

參考文獻

[1][漢]司馬遷.史記(卷七)項羽本紀[M].北京:中華書局,2014

[2][漢]司馬遷.史記(卷八)高祖本紀[M].北京:中華書局,2014

[3][漢]陸賈.楚漢春秋[M].甘肅人民出版社,1990

[4][清]王鳴盛.十七史商榷[M].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

[5]錢鐘書.管錐編·史記會注考證·項羽本紀[M].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01

[6]錢穆.現(xiàn)代中國學術(shù)論衡[M].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16

[7]陳桐生.<史記>名篇述論稿.汕頭大學出版社,1996

[8]高文盛.勿以成敗論英雄[J]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學報,2006(11):92-94

[9]王運章.項羽形象新議[J]教育教學論壇,2012(02):188

[10]岳慶平.項羽及其精神[J]文史知識,2013(04):12-16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市第十三中學)

猜你喜歡
歷史人物項羽史記
少年品讀 史記
少年品讀 史記
項羽為什么不肯定都關(guān)中
學生天地(2020年25期)2020-06-01 02:16:28
少年品讀 史記
少年品讀 史記
從“重新評價”歷史人物看歷史虛無主義的實質(zhì)和危害
東方教育(2016年8期)2017-01-17 15:34:23
論曹操由歷史人物向文學形象的轉(zhuǎn)化
初中歷史人物教學對學生價值觀教育的有效構(gòu)建
人物說史
考試周刊(2016年58期)2016-08-23 07:33:39
夢遇項羽
小說月刊(2015年1期)2015-04-19 02:04:26
沈丘县| 时尚| 嘉祥县| 黄大仙区| 五大连池市| 西丰县| 化隆| 湛江市| 南皮县| 安塞县| 房山区| 长沙市| 南木林县| 东乌珠穆沁旗| 贺州市| 珠海市| 永城市| 遂溪县| 铁岭县| 竹北市| 银川市| 西乌| 独山县| 沈丘县| 任丘市| 礼泉县| 赣榆县| 垫江县| 嵊泗县| 康乐县| 呼伦贝尔市| 龙川县| 乌什县| 锦州市| 辰溪县| 盈江县| 祁连县| 甘泉县| 东安县| 徐州市| 临江市|